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最後的淘金熱 從西雅圖到克朗代克【海闊天空】人間福報旅遊版
2025/04/08 09:05
瀏覽2,736
迴響1
推薦119
引用0

    去年夏天偕妻來到西雅圖,與大學同班同學夫妻,一起搭阿拉斯加遊輪看冰川賞鯨豚。在做行前功課時,慢慢挖出一些被掩埋的淘金歷史故事,於是特地在西雅圖多停留幾天逛逛市區和博物館,順便探索那些環環相扣的歷史事件……

    1851年,一支探險隊來到目前西雅圖市中心先鋒廣場的海邊,建立一個以伐木業為主的小鎮。城區內很快聚集了許多黑幫外,還有戲院、酒吧、垃圾場、當舖、妓院和毒品店……,據說連警察都只敢編成小隊在白天進入市區。

    1856年6月6日,一家木材店的鍋爐引發一場嚴重火災,四個碼頭、整個商業區最精華的25個街區,全部付之一炬。

 

紅磚建築成歷史見證

    災後重建將許多建築改成理查森羅馬式的紅磚建築,一直保留到今天。如今這些老建築華麗變身為藝廊、網路公司、咖啡館、運動酒吧、夜總會和書店,成為西雅圖最有歷史與人文特色的地方。

   當時,華人已移民至此,災後唐人街遷往內陸地區。1900年代初,新的唐人街開始沿著國王街發展。如今所謂的國際區內,共有三個街區,即唐人街、日本城和小西貢,最主要的還是唐人街。

    那天我們逛完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後,下午搭乘輕軌前往唐人街,上到地面就見到東邊一個2008年建成的中式唐人街牌樓,街邊大多是中餐廳、麵館、壽司店、港式點心餐廳、卡拉OK、中式雜貨、禮品店……和其他北美大城中的唐人街大同小異。

 

淘金熱打下強國基礎

    由唐人街往西走兩條街,即是先鋒廣場。我們在關門前半個鐘頭,趕到克朗代克淘金熱國家歷史公園(Klondike Gold Rush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展覽館,這裡以圖文和影片展示1890年代末期,美國歷史上最後一波淘金熱,而國家公園的其他大部分園區,則在我們阿拉斯加遊輪行的終點史凱威(Skagway)和加拿大。

    西班牙人發現美洲時,看到原住民的身上有大量金飾,便循線找到金礦,大量開採後運回歐洲,因而引發整個歐洲對美洲的殖民擴張,後來美國歷經數波淘金熱,也間接為美國打下日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

    美國獨立後,1799年在北卡羅來納州發現金礦,被稱為「美國淘金熱的起點」,沿著東部的阿帕拉契山脈一帶都引發淘金熱潮,一直到了1830年代才逐漸沉寂,至今美東仍有一些不具備開採價值的小規模金礦。

 

獨立後積極擴張領土

    1835年,德州爆發脫離墨西哥的獨立戰爭,10年後併入美國聯邦,加上美國人深受「天命論」影響,認為向西擴張到太平洋是他們的神聖使命,於是試圖通過談判或武力繼續獲取墨西哥的領土。

    1846年4月,美國以「美軍士兵在美國領土上被墨西哥軍隊襲擊」為藉口,向墨西哥開戰,迫使墨西哥在1848年簽署割讓墨西哥領土的一半,包括今天的加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內華達州、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部分地區,其後更接收了菲律賓、關島、古巴和波多黎各,將美國從一個地區性國家轉型為全球大國。

 

向西向北拓荒不停歇

    1848年,加州發現金礦,消息引發數十萬人湧向西部,再度掀起瘋狂的淘金潮,也順勢促進美國經濟成長,加州也在兩年後加入聯邦。1858年,又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發現金礦,帶動第三波淘金潮,也吸引大量移民移往洛磯山脈一帶。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經濟開始快速擴張,期間長達20多年,史稱「鍍金時代」。直到1893年,因為小麥價格暴跌引發經濟大恐慌,大量的銀行和企業倒閉、鐵路公司破產、信貸凍結、失業率飆升,成千上萬的民眾失去了家園和儲蓄,恐慌一直持續到1897年。

    1897年7月,一艘貨輪載著一噸多黃金,從阿拉斯加育空地區克朗代克河抵達西雅圖,掀起美國歷史上最後一波,也是最慘烈的一段淘金熱。

 

淘金夢竟是一場騙局

    當時美國經濟仍然低迷,淘金被許多失業在家多年的男人視為翻身的機會,紛紛湧向北方的阿拉斯加。大約有10萬名淘金客,由西雅圖搭船經由奇卡峽灣,在泥濘的史凱威上岸,再爬山路前往內陸的育空。

    然而,無論他們選擇哪條山路,面對的都是酷寒、陡峭、崎嶇及狹窄的山路,光是懷特山路上,就有3000匹馬死亡,稱為「死馬小徑」,最後只有大約3萬名疲憊不堪的淘金客抵達育空。

    這時他們才發現自己竟被誇大的淘金報導給騙了,卻又不甘心回頭,最後只有極少數人因淘到金而發財,反而是在鎮上開酒吧、銀行、妓院和餐廳的商人,靠著源源不絕被騙來的淘金客致富了。兩年後,阿拉斯加西部的諾姆又傳出發現金礦,但此時關注者已不再熱衷,見證美國淘金熱正式步入尾聲。

  

今日西雅圖欣欣向榮

    克朗代克淘金熱雖然沒有挖到太多黃金,但成千上萬來自全美的淘金客在西雅圖採購補給品,造成西雅圖人口大幅增長,帶動航運、貿易和旅館業發展,經濟空前繁榮,讓西雅圖變成華盛頓州的最大城市。

    1980年代,我曾路過西雅圖多次,當年星巴克尚未爆紅,漁人碼頭也有些冷清。多年後的今天,市區交織著懷舊與新潮,波音、星巴客、微軟和亞馬遜的總部皆設於此,過去10年更吸引許多生技、網路和綠色工業的年輕人落腳,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都會區之一,一片欣欣向榮,完全顛覆了我從前的記憶。

  

阿拉斯加的前世今生

    阿拉斯加原本是俄羅斯殖民地,居民以水獺毛皮貿易為生,隨著毛皮貿易日漸減少,俄羅斯考慮出售接壤加拿大(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阿拉斯加,但因俄英兩國曾於1853年在克里米亞大戰一場,因此俄羅斯在1867年,決定將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但直到克朗代克淘金熱結束後的1903年,美加兩國才簽訂「海赫伯特條約」,劃定國界。

    我們搭乘可載客2900人的11萬餘噸名人邊緣號遊輪,由西雅圖出發,重走一趟當年淘金客的路線。

    第5天,遊輪航行於冰河切割成的狹窄奇卡峽灣,水道兩岸群峰雲霧飄渺,蒼翠氤氳,一條條如銀鍊般的瀑布,隨意掛在峭壁之間,海中也不時有鯨豚列隊,游過或躍出水面,遠處的冰河則逐年消融向後退卻。

 

   隔天一大早,我們的船和另外3艘大船停靠在狹小的史凱威港。下船後,直接搭乘1898年興建的懷特登山火車,大致沿著死馬小徑而上。這段全長33公里的鐵路,據說只花了8個月就完工,可惜建成時淘金熱已接近尾聲,如今成為觀光客的最愛。

    火車頭拉著木頭裝潢的復古車廂,從港口出發,奮力向上爬升,一邊是陡峭山壁,另一邊則是萬丈深淵,不時穿過隧道,還有幾座木製的橋,沿途仍可見一些淘金時期的破舊建築,一路爬升到海拔2865英尺(873.25公尺)的山頭,即使是盛夏八月,地面仍可見冰雪。

    我們在山上稍作停留後,即轉乘巴士,經由新的克朗代克公路下山,回到只有幾條街道的史凱威歷史街區和博物館逛逛,市區與懷特登山步道,以及加拿大育空一帶,同被畫為美加共同管理的克朗代克淘金熱國際歷史公園。

本文刊登在2025年3月22日人間福報旅遊版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盹龜雞~ 初夏 穀雨 到端午節
2025/04/16 10:41

去年夏天 您們夫妻和兩位同學 在西雅市區,

閒逛遊行, 那正是我弟弟夫妻帶我去的地方。

市區觀光除了 市區, 充滿懷念 。 

哈哈⋯我們可能擦身而過喔!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5/05/08 10:2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