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
2016/02/07 15:23
瀏覽13,76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PLC模型描述一個產品從上市到衰退的銷售額增減曲線,時間涵蓋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企業應該執行不同的行銷策略。下述兩圖分別呈現獲利/成本曲線,以及市場競爭型態演變。

圖一:PLC與獲利/成本曲線

圖片來源:https://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newSTR_80.htm

圖二:PLC與市場競爭型態

圖片來源:http://wiki.mbalib.com/zh-tw/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導入期(Introduction)

為市場試銷的階段,成本較高,重點將放在知名度與價格。可進行以下策略

1.高價快速策略
高價但配合大量促銷,有助於迅速建立品牌形象。但為了使銷售額達標,必須確認潛在消費者很多,且產品功能特殊,替代性低,消費者會為了高質量而購買。 

2.選擇性滲透策略
高價然而促銷少。較高價快速更艱難,但能有效減少促銷成本。銷售額更難達標,除了對市場需求量有信心,也要確保產業入行門檻高,且進入後亦難經營,避免競爭對手的威脅。因產品處在導入期,如果是創新企業模式,理應缺乏競爭對手。

3.低價快速策略
低價且大量促銷,適用於競爭激烈的市場。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對品質不瞭解或不要求。此時企業易於快速獲得市佔率,並且在拓展生產規模的同時,降低成本。

4.緩慢滲透策略
低價但不促銷,適用於容量大的產業。較低價快速策略能省下促銷成本,前提是消費者對於產品有研究,又價格敏感,屬於中庸型消費者。

綜觀導入期,若以4P分析,產品(Product)必須能迅速建立品牌形象和品牌意識,也必須申請專利保護。至於價格(Price),低價能迅速擴大市佔率,指涉Ansoff市場-產品矩陣中的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ment):但較高價可以彌補初期的高成本,適用於高科技產品。通路(Place)方面,通常為選擇性通路,等待消費者接受度提高後,再廣為鋪貨。促銷(Promotion)要針對Diffusion of Innovation模型中的創新者(Innovators)和早期追隨者(Early Adopters),可利用分眾傳播(narrowcasting)將資源砸在這些意見領袖上,例如送試用品,屬於推力策略。

HBR提出幾個制定價格的前置作業:企業必須先預估產品的壽命、受到專利保護的程度、初期研發與營運成本、產品推動初期的消費彈性,以及其他因素。太低的價格例如時髦性的商品,銷售量可能大起大落,反而導致產品週期很短,PLC曲線可能比較像狹窄的Bell曲線。這類風潮性商品(fad)的成熟期很短,一下就進入衰退期。相對而言,較高起始價下的消費者接受程度,雖然升高緩慢,但卻能拉長產品週期。

二、成長期(Growth)

消費者慢慢知悉並接受產品,銷售額和獲利隨之提升,進入量產階段。此時競爭對手可能聞香而入,企業必須致力於擴大市佔率。首先應擴大資本投資,增加生產設備與人力資源。接著,成長期宜遵守下列方針。以4P而言,繼續確保產品品質不下降,更可以增加功能與多樣性,例如增加產品線的深度。價格可以維持,因為此時競爭才剛開始,可保持獲利,但也不排除降低以成長更快。隨著需求增加必須擴張通路,可能是消費端對通路商施加的拉力效應,此時通路商基本上不要求trade discount。企業並且在宣傳上由功能性廣告演變為形象性廣告,樹立社會聲譽。特別的是如果我們參考圖二,會發現創新者(innovative firm)的銷售量因為競爭者的瓜分,而顯著飽和。這帶給我們新的觀點,單一企業,不論是創新者或模仿者,其PLC曲線必定跟產業的PLC不同。

三、成熟期(Maturity)

為競爭最激烈的階段,也是停留最久的階段。市面上大多數的產品處於這一個階段。此時企業應該隨時利用BCG矩陣判斷產品的表現如何,以決定投入資源的策略。產品在成熟期時可以進行更細緻的市場區隔,以不同品質和款式的產品吸引不同客層。但往往價格會較前兩階段顯著降低,而且必須給通路上誘因以排除其他競爭者佔據貨架。企業應藉由顧客管理(CRM)來維持忠誠度與市佔率,當然也可以藉由促銷搶來其他競爭者的客戶。

四、衰退期(Decline)

當產品或服務開始衰退時,企業必須審慎思考是否應更新或放棄。對於更新方面,企業可以進軍新的市場,進行Ansoff的市場開發(Market Development),也可以集中資源在少數獲利較高的事業單位上。對於沒有前景的產品,就可進行cash in,畢竟銷售量減少下單位成本升高。針對4P而言,產品功能可以繼續提升,價格可以維持以服務利基市場,或降低以減少庫存,通路端要進行縮減,而促銷方面則強調產品的品牌形象,永續經營品牌。

但企業不能坐以待斃,衰退期固然會發生,但可藉由不斷的創新,繼續締造新的上升曲線,甚至能將銷售量重新拉高。創新模式可見於圖三。

圖片來源:見圖底

HBR以Nylon的發展史為例,起初為軍事用途,用於降落傘和繩索,之後二次創新用於紡織市場如女用褲襪上。同樣的邏輯,Du Pont在產品線快持平之前就進行再次創新,形成以下的PLC曲線,如圖四所示。


圖片來源:https://hbr.org/1965/11/exploit-the-product-life-cycle 

藉由預測產品的生命週期,並在適當的時機投入資源到關鍵的部門或活動,企業有可能創造永續的產品,飽和的銷售曲線不再是夢魘。

參考資料
http://wiki.mbalib.com/zh-tw/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http://www.netmba.com/marketing/product/lifecycle/
https://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newSTR_80.htm
http://www.quickmba.com/marketing/product/lifecycle/
https://hbr.org/1965/11/exploit-the-product-life-cycl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商業管理
自訂分類:商管理論
上一則: PEST分析
下一則: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