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黃纓絨花也是常見的野草花
粉黃纓絨花也是經常可見的雜草,經常可以見到它開花,不過既是雜草,大概很少人會去看它的花長什麼模樣。
據Picture This植物百科全書(https://www.picturethisai.com/)紀載粉黃纓絨花是種繁殖力強且全年開花的植物,於台灣被列為具侵入性雜草,一直到2009年被認為是台灣新歸化種,常能在森林的開闊地帶及微鹹的紅樹林沼澤見其蹤跡。
我是搞不懂入侵種、外來種、歸化種的意義,功利的我認為,只要不要像小花蔓澤蘭那樣鋪天蓋頂,剝奪被欺壓物種的生命,我就不會在意。反正我是欣賞重於其他。
粉黃纓絨花基本資料
一、以下摘自福星花園https://bruce0342.blogspot.com/
台灣菊科植物族群繁多,自生及歸化者不下250種,更不用說新近引入物種。粉黃纓絨花雖是雜草,嫩葉可食。花東地區的朋友將她當成美食宴客。
基生葉蓮座狀,葉卵形,葉基下延成柄;莖生葉橢圓形,葉基抱莖,鋸齒緣。頭花2-5朵排成繖房狀,頂生。總苞長筒形,總苞片單層,等長,被曲柔毛。頭花有小花近30-50朵,小花管狀,花冠粉黃色。雄蕊圍住花柱;柱頭2歧,伸出花冠外。瘦果-5稜,冠毛柔細,白色。
與南部歸化的纓絨花相較,本種頭花花冠為極為特別的淡黃色或淺橘色,纓絨花則為深紅橘色。
二、以下摘自Peter’s Blog (https://pkblog0438.blogspot.com/)
粉黃纓絨花屬菊科紫背草屬。紫背草屬的植物,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裡原只有紫背草及纓絨花,本種在台灣最早於1997年在基隆市有被發現的紀錄,2009年才被發表為新歸化種,認定為台灣的野生植物,在「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已榜上有名。
紫背草屬植物變為3種,本種的頭花顏色與另兩者偏紅色系列有別,為偏白色的淡黃白色,所以被命名為「粉黃」纓絨花。其葉片也相當特殊,上部葉無柄,基部耳狀抱莖,常把莖完全包住,葉緣為粗鋸齒緣,鋸齒先端常銳尖。粉黃纓絨花原產於西非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在台灣幾乎全年都可開花結果。
兔仔菜、黃鵪菜、紫背草、粉黃纓絨花區別
A.PAO garden(https://plant.apaostudio.com/)“粉黃纓絨花”一文記載:
1兔仔菜:花黃色。葉子像兔子耳朵,尖尖的(呈長披針形),全緣或鋸齒緣(葉緣有刺的為多頭苦菜)。
2黃鵪菜:花黃色,但比兔仔菜花小。葉提琴狀羽裂裂片,頂端裂片最大。
3紫背草:花紫紅色。葉提琴狀羽裂裂片,葉尖銳形,葉背常帶紫紅色。
4粉黃纓絨花:花粉黃色。葉子像盾牌(戟狀),葉緣鋸齒,常羽裂狀。
- 2樓. vivi 之東張西望2025/03/05 14:57
每株小花小草,都有其身分證並背後的故事。
雖然不出名也不貴重,但神創造她可一點也不隨便馬虎。
她是兒時扮家家酒時常有的菜餚之一。
- 1樓. blackjack2025/03/04 14:34
蠻有意思的,我查了一下,所謂歸化指的是"外來的生物在無人為干擾的情形下於本地自行繁衍,且其數量足以維持其種群的一種生態行為...歸化物種若繁殖過度,最後可能演變為入侵物種,對當地生態造負面影響。"
如果這個定義是對的:
1.外來生物在本地繁殖
2.太多又影響原有生物---入侵種
3.不影響原有生物並且能維持生態---歸化種
簡言之:不會乞丐趕廟公的就是歸化種,反客為主的就是入侵種啦
您的結語說得好
不過大自然優勝劣敗的法則是很難用人類的力量扭轉
就如小花蔓澤蘭,農政單位發動多少次的"有獎剷除行動"
現在呢?還是四處可見其強勢蔓延
近幾年沒聽說要剷除它,也許農政單位和外來植物剷除團體都投降了
人間無味 於 2025/03/04 16:2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