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先說明,我不想再談服貿內容的對錯,因為我和許多朋友的討論結果都是不歡而散的,因為我覺得服貿已經淪為一種價值判斷,許多的討論都是意氣之爭或是轉變成政治議題,因此我不想再就服貿本身多作討論,但是我到想對這個運動提出我的觀察和建言。
從學生這次活動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毫無疑問的是有組織和長期計畫的,所謂的三十秒爭議只是一個引爆點,服貿協已經在立法院討論了很久,反對黨基本上的態度就是不討論,一再杯葛,如果說這些學運人士真的如此在意這個話題,實際上我們已經有很多時間可以討論,但是除了立法院的鎖門和佔據主席台的鬧劇外,到底誰真的花了時間理性的討論?當然你可以說執政黨應該要負責,我卻是不認為,因為執政黨會做這件事一定事認為是對的,因為這是黨的政策啊!如果覺得不合理的人應該要出來告訴我們什麼不合理,這種狀況就像說人們不需要舉證自己是清白的,舉證的責任是在控訴你有罪(錯)的一方,因此所謂的沒有溝通一說,實在是莫名其妙。還記得當時阿扁總統要推入聯公投時遭受到質疑的聲音,他以一句這是政策就關上協商大門,請問如果以當時的說法來看今天,馬總統也只是在推行政策啊!
第二就是任何運動都會造就英雄,所以會有英雄產生也不奇怪,但是英雄是需要承擔責任的,而不是享受光環的。但是這次運動卻很明顯的看出,英雄卻是懦弱的,因為除了口號我看不出英雄的視野和高度,除了煽動性的演講外,英雄是要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簡單一點講,英雄也要常常刮自己的鬍子,像退場時機而言,根本就是黑箱作業,當然他有很多藉口說不希望太早掀開底牌以免讓執政黨知道等等,且慢,如果這種說法不算黑箱作業,那麼簽服貿協議怎麼是黑箱作業呢?馬總統怎麼可能讓大陸知道我們的底牌呢?這就是英雄自相矛盾的地方,同時我也看不到有關服貿完整而理性的論述,到底反對在哪裡,背後的推論和數據在哪裡?我在這二十餘天的抗爭中完全看不到,難道識英雄也不知道應該怎麼作嗎?還是大家常說的:持家方知治家難。
而媒體的表現也是令人失望的地方,此次運動中,除了極少數媒體外,基本上都是站在學運一方,每天以感性加上讚美的語氣在報導學運,另一方面卻不斷以訕笑和揶揄的口氣去報導政府作為。我承認所有報紙都會有立場(這就是每家報紙都會有社論的原因),但是在報導事情過程中應該盡量採用中性的字眼,而不是一眼就看出媒體的傾向,這樣不僅會誤導讀者,也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失職。
我想很明顯的,這是一次政治運動,要知道政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台灣當然在這一點已經在王院長的協商功力下已經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當然問題也很大)。所以學生要不就是利用選票來達到目的(選票見真章,不要妥協),要不就是要有妥協的心態,但是我很失望,因為學生既不要用選票來決定也不願意接受妥協,而是採用一種威脅和逼迫的方式,利用群眾力量直接施壓然後絕不妥協,這就是所謂的打這民主反民主了!如果此例一開,那以後任何團體只要不滿政府政策就來個如法炮製,那麼台灣還需要政府嗎?如果當時紅衫軍闖入總統府強迫陳總統下台這合法嗎(當時紅身軍有百萬之眾,比學運人士還多)?當然不行,因為這是暴民政治。這些學運領袖一定會競選公職的!當他們進入體制後,如果他人也依樣畫葫蘆,那他們有何藉口反對呢?萬事一定要留後路啊!
最後對於許多教授也陷入學運的狂熱中,我也頗有意見,明明打的是一個經濟議題,每想到跑出來的都是一些社會學者,我當然不是說他們不可以發言,但是這顯然超過他們的專業知識了!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提出的資料許多是故意錯誤引用,如大陸人可以輕易移民台灣,二類電信開放會有國安疑慮等等。這樣躁動而且沒有深思熟慮只是憑著一股熱誠的學者到底能給我們什麼?今天這些學者應該是更理性的提出看法來說服大眾,而不是自己也跳進去,更何況跳進去是自己不專長的領域,許多社會學者對於經濟的基本原則都搞不清楚卻掛著教授的名號,這根本是誤導群眾嘛!
最後一點我想說,靜默的群眾不代表沒有意見也不代表支持,記得上次總統選舉時,蔡女士的聲勢一直很好,媒體也一直不斷暗示當選可能性很高,但是結果很明顯,蔡女士從來不曾真正威脅過馬總統的當選。台灣這幾年已經太過喧嘩了,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想好好靜一靜,太過衝動和感性的民族是容易鑄下大錯的,希特勒之所以能夠上台正是如此,但是他給德國帶來的災難卻是難以抹滅的。希望台灣不要如此!
- 2樓. 徐百川2014/04/10 19:43更正:打著民主反民主。
-------------------------
一語中的! - 1樓. yoido2014/04/10 14:34
台灣的媒體已經不是報導新聞,而是製造新聞。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媒老闆、新聞工作者還是閱聽大眾造成的?
因為人們都喜歡聽刺激的消息,本來知識分子是要出來成為中堅力量.但是在台灣所謂的知識分子卻是鬧事的一方,怎麼可能成為中堅力量,所以社會就沉淪了!你看看中研院院長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新雙城記 於 2014/04/10 14:5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