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母親年紀已大,家事這種重活自然逐漸無法負擔,所以家裡就請了打掃的幫傭來減輕母親的家事壓力,幫傭者是一個身材嬌小的新住民(柬埔寨)。本來對我而言,那不過是付錢的問題,直到那天和幫傭者長聊之後,又想到我的堂嫂也是新住民,忽然有感而發!
之所以感觸很深是因為那天我正好和人談談到有關台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問題,提到台灣許多年輕人不婚不孕,也買不起房子,整個社會似乎進入一個放棄努力的階段,反正努力似乎也沒有結果那又何必努力,我一向是討厭社會福利政策的人,所以當別人用這種現況挑戰我的觀點時,現況還真的有點讓我語塞,似乎如果國家不幫忙,那整個年輕一帶似乎就沒有希望了!我有時候也會質疑難道我的觀點錯了嗎?
但是這些新住民讓我看到了希望,很顯然的,這些新住民大部分是弱勢族群,像我的堂嫂從越南遠嫁到台灣,但是我堂弟是智能不足的,整個家庭重擔就壓到他身上,但是他沒有抱怨也沒有訴苦,而是每天打數份工來維持家計,養活老公和小孩,如今小孩也已成年,自己有房有工作,總算苦盡甘來。而我家的幫傭者,因為其老公(台灣人)罹患癌症耗盡家產,如今也是打數份工來維持家計(幫人打掃的計時工),但是當你跟他聊天時,我並沒有感覺到他對於人生的絕望,反倒是對於未來還是充滿著信心,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
而這兩種心態的反差也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我並不是要譴責台灣年輕人的選擇,畢竟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模式,只要不傷害別人,在道德上我沒有置喙的權利,但是我倒是想提出一個觀點給台灣的年輕人做為參考。
那就是不要太預先設定結果,我發覺這些新住民之所以樂天知命,是因為他們不會在做事前就先預想太多的結果,他們也知道生活的痛苦和艱難,但是當他們做工作時並不會想太遠,我今天的工資有沒有可能買的起房啊?買的起車啊?他們並不會因為這樣買車買房遙遙無期而放棄工作意願,而是比較著眼於解決當前的問題。而當前台灣的年輕人卻還沒有開始工作就已經在規劃未來的世界,做一份工作不是先考慮合不合適自己而是考慮到未來買得起房,買的車嗎?這種如此長遠考慮不能說不好,但是卻是過於虛無飄渺,反而會打擊到現在的工作意願,因為如果當今的薪水待遇無法滿足未來的夢想,那工作價值何在呢?不過在這裡有個兩個關鍵問題需要提出,一是如果你不做,那永遠也達不到目標,二是收入待遇並不是線性化的過程,反而可能比較像是指數過程,當你的經驗和知識都有相當積累後,收入事實上會大幅增加,那要達成目標的機會就更大了!
你可以回想看看,我們上一輩父母養育著超多子女,我想他們從來沒有先考慮養不養的起再來生小孩,但是現實上他們大部分都做到了,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樣執著於遙遠的未來目標,有時候那反而成了你的絆腳石,會讓你誤會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達到,也會讓你對某些工作產生嫌棄的感覺,因為這些工作不體面也無法達成我的人生目標啊!
當然,人生是你自己選擇,我只是建議,但是如果這些弱勢的新住民都可以靠著雙手來達到衣食溫飽,甚至買房買車,那麼除非你的目標不同,否則沒有理由做不到,因為所有職業都是神聖的。寫到這裡,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贊成社會主義的堅實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