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新政權問世後,日經指數創下49000日元的歷史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日媒發表的內閣支持率之高也令人咋舌。《讀賣新聞》於10月21日、22日舉行的民調表明,高市內閣支持率為71%,為戰後第5高,相當於石破內閣最後一次調查時的兩倍。共同社的民調結果是,高市內閣支持率64.4%,低於菅義偉內閣的66.4%,但高於岸田內閣的55.7%和石破內閣的50.7%。
戰後歷屆內閣中,支持率先揚後抑,高開低走的屢見不鮮。遠的且不說,鳩山由紀夫內閣問世時支持率曾高達72%,3個月後便跌至47.2%,翌年5月更跌至20.5%,進入隨時可能倒台的「危險水域」。那麼,高市內閣會不會重蹈閃亮登場,黯然下台的覆轍呢?
喝彩聲中隱含崩盤要素
作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此番上位多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個性張揚,語言犀利,擅長造勢,博取眼球,是典型的「劇場型政治家」。《讀賣新聞》的民調表明,18至39歲年齡層的受訪者,對高市內閣的支持率高達80%,比石破內閣最後一次調查時的15%高出4.3倍多。這顯示年輕人更青睞高市。然而,在對高市內閣的一片喝彩聲中,也有一些評論家認為,高市新政權未必能像她所尊崇的安倍內閣走得那麼遠,甚至可能是一年左右就告終的「短命政權」。其理由有三:
第一、高市強勢、失衡的運作方式難以彌合自民黨內的裂痕。高市在總裁選舉中僅以29票差距戰勝其對手小泉進次郎。雖然她當選後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秉承舉黨一致方針,但在自民黨和內閣人事安排上表現出論功行賞、親疏有別的色彩。她讓總裁選舉中出了大力的前首相麻生太郎「回鍋」自民黨副總裁,讓麻生太郎的妻弟鈴木俊一任幹事長,讓麻生派大將有村治子任總務會長。日媒譏諷高市內閣將會是「第二次麻生內閣」或「麻生高市內閣」。
與她同台競爭的小泉進次郎和林芳正雖然分別被任命為防衛大臣、總務大臣,但站在他倆背後的前首相菅義偉、岸田文雄和石破茂卻明顯被冷落。特別是高市不顧黨內外強烈反對,執意啟用涉「黑金」案的原安倍派「五人眾」領袖之一的萩生田光一擔任自民黨代理幹事長,讓其餘7名原安倍派涉「黑金」案議員擔任副大臣或政務官。自民黨內的非主流勢力勢難接受這種「返祖」現象,很可能選擇適當時機,附和在野黨發起的倒閣攻勢,逼高市下台。
第二、自維兩黨的功利性合作難以擺脫少數政黨執政的窘境。高市在公明黨脫離執政聯盟後與日本維新會「閃婚」,雖然加上少數保守系的派系議員最終讓自己在首相指名選舉中僥倖勝出,但自維兩黨在眾參兩院的議席分別只有231席和116席,達不到過半數的233席和125席。過去26年裡,公明黨的後援團體創價學會平均在每個小選舉區可動員2萬張左右的選票。相比而言,日本維新會除大阪地區外支持基礎非常薄弱,自民黨候選人很難指望能得到其選票的加持。
《產經新聞》按照2024年眾議院選舉結果推算,如果失去創價學會的選票,自民黨將在52個小選舉區敗選,而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將增加39席,兩黨議席數由196對148變為144對187席。自民黨將失去政壇「老大」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維新會採取與自民黨「閣外合作」的方式,並拒絕同自民黨協調小選舉區的候選人調整。評論家分析,日本維新會顯然是不願承擔聯合執政的責任,保持進退自如、隨時出走的自主性。
第三、日本國內物價上漲的痼疾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根本解決。高市在10月24日臨時國會發表施政演說,將抑止物價上漲勢頭列為內閣最重要的施政目標。然而,日本核心CPI已連續49個月同比上升,10月份有超過3000種食品集中漲價,日本民眾尤其是收入偏低的年輕選民苦不堪言。然而,高市開出的「藥方」,無非是取消燃油附加稅,發放電費補貼等,而這些舉措都需要在臨時國會通過補充預算才能付諸實施。
其中,光取消燃油附加稅一項就將產生1.7兆日元的稅收窟窿,其阻力可想而知。高市內閣沿襲安倍時代的積極財政路線,試圖通過「收入增加、活躍消費、經濟增長」,但這一路線顯然走不通。因為日本政府的總債務已高達1350兆日元,GDP佔比266%,居發達國家首位。每年光利息就需支付16.5兆日元。如此巨大的債務已成為懸在日本經濟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市內閣支持率在所謂「蜜月期」內的上升勢頭很快便會像「過山車」般地掉頭向下,今年底明年初就能看出端倪。
光鮮外表難掩致命軟肋
讓高市內閣「高開低走」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其政策失誤,還包括高市本人的表現欠佳。
高市先後10次當選眾議院議員,常年占據日本政壇和媒體報導的「C」位。但隨著她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不斷提高,引起人們質疑和詬病的爭議點也逐漸增多。其中有不少是深入追究便足以讓她信譽掃地的致命軟肋。
軟肋之一:履歷造假。日本政壇最忌諱的是學歷、履歷造假。高市早苗在1987年曾由松下政經塾提供經費,赴美擔任民主黨籍聯邦眾議院議員派特•施羅德(PatriciaSchroeder)事務所的助手。然而,高市在競選海報和自己的著作中卻杜撰了一個「聯邦議會立法調查官」的職銜。2016年,一位名叫鳥越俊太郎的媒體人揭露高市在美國議員事務所只是負責倒茶、複印文件的實習生,「立法調查官」屬於履歷造假。高市則辯解說,這一頭銜是出版社編輯擔心讀者不便理解建議自己使用的,她在1993年後就不用這一職銜了。然而,有人找出高市在1995年出版的《高市早苗永田町日記》一書中依然使用這一職銜。如果有心人抓住這一把柄,再次炒作高市履歷造假的話,恐怕會出現「蝴蝶效應」,引發足以掀翻高市的連鎖反應。
軟肋之二:黑金嫌疑。原安倍派是自民黨「黑金政治」的大本營,其正式名稱是「清河政策研究會」。高市自1996年從新進黨跳槽到自民黨後一直置身其中,直到2012年才退會。高市本人雖然沒有被牽連到前年底曝光的「宴會券醜聞」,但她的議員事務所也曾被媒體披露有「漏記」政治捐款的違規行徑。神戶學院大學教授上脅博史就曾向檢察當局舉報過她。2015年4月,日本的《郵報週刊》披露,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向三重縣鈴鹿市一家農戶貸款2.4億日元,其中有1億日元不知去向,據說這筆貸款有高市弟弟友嗣的介入。事情鬧大後,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親自出面為高市洗清嫌疑,迫使《郵報週刊》不得不公開致歉,但聯繫到該刊曾言之鑿鑿地表示握有充分的證據,不排除這樁舊案哪一天會再次翻出來。
軟肋之三,擅權恐嚇。高市出任總務大臣後,於2016年2月8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辯時公然威脅道,如果發現有哪家廣播電台或電視台的報導有欠政治公平性,而總務省的行政指導難以見效的話,她將作為主管大臣依據《電波法》予以停播處分,此言一出便引起軒然大波。「東京都律師協會」、「私營電視台勞動組合」和「日本記者協會」等團體紛紛發表聲明,譴責高市此番發言意味著政府對傳播媒體的非法介入。
在國際上,「無國境記者團」、「國際傳媒組織」等團體也對日本能否保持大眾傳媒的獨立性表示擔憂。這場風波一直延續到2023年,日媒曝光首相官邸曾有人試圖修改有關《電波法》的解釋說明高市過關。高市堅稱這是「捏造」,直到總務省找出相關文件後才被迫承認是自己「忘記」了。
軟肋之四,違規吃請。日本國內對政治家接受企業送禮、宴請等等一直比較敏感。然而,高市在總務大臣任內卻多次接受屬於自己管轄範圍的、日本最大通信公司NTT社長澤田純等高官的宴請。據《文春週刊》曝光,宴請地點是在東京麻布十番地一家名為「KNOX」的高級會所。高市辯解說這家會所是NTT投資的,有4折優惠,自己的秘書也付了1萬日元餐費,因擔心沒有付足,事後還給東道方的3人分別贈送了禮品作為補償。高木的辯解實在蒼白無力。擔任過律師的前大阪府知事橋下徹就批評說,高市接受NTT宴請是違反國務大臣行為規範的。日本有關市民團體還就此事向東京地方檢察廳提出舉報,在自民黨「一強」時代,這樁案子是壓下去了,但違規吃請畢竟是政治家的大忌,終究還是會有一天重新兜出來的。
軟肋之五,怪異合影。2014年9月,法新社、《衛報》、《泰晤士報》等國際知名媒體紛紛披露,高市曾在2011年與日本右翼團體「國家社會主義日本工人黨」代表、希特勒的狂熱追隨者山田一成在她的議員事務所辦公室的日本國旗前合影,這樁醜聞立馬引起日本輿論譁然。《東京新聞》評論說,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歐洲的話,高市是必須立即辭去議員職務的。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高市辯解說自己不清楚山田屬於哪個團體,也不知道他的思想信條,與他合影是所謂的「不可抗力」造成的。事後,高市事務所要求山田一成和相關雜誌社分別刪除掉在公眾號以及雜誌上發表的合影照片。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了。但畢竟還是高市政治生涯的一大汙點,不排除在高市開始走下坡路時,日本媒體舊事重提的可能性。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顧問)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