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共資源成為黑箱操作的工具,人民的信任也隨之流失。近期立法院質詢中,三位立委張啓楷、林倩綺與羅智強,針對TaiwanPlus與國發基金提出尖銳批評,揭露文化部與國發會在監督機制上的重大缺失,凸顯台灣文化政策正面臨公信力危機。

TaiwanPlus自2021年成立以來,原本肩負行銷台灣、推廣民主價值的使命,卻在執行上淪為高成本的大外宣。張啓楷指出,該平台核定經費高達98億元,卻未訂定具體量化目標,審計部早在去年即示警其缺乏績效指標,文化部卻僅以「內部會自行訂定」回應。今年延長核定的第二期計畫中,國發會仍未要求正式納入量化績效,顯示整個審議程序形同失靈。

林倩綺與羅智強則進一步揭露TaiwanPlus的執行成效低落。根據審計部與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該平台APP下載數遠低於預期,網站流量近6成來自台灣本地,亞洲與美洲外「幾無觸及」,與其國際化目標背道而馳。更令人憂心的是,文化部對TaiwanPlus的監督態度顯得傲慢,不僅拒絕審計部介入監督,也未正面回應監察院調查報告,甚至規避國會監督,形成「自我評分的黑箱」。

羅智強更指出,TaiwanPlus在製作「打貪專題」時,選擇性報導特定政黨人物,忽略其他涉貪案件,違背公共媒體應有的中立與專業。若公視集團淪為政黨傳聲筒,將嚴重損害台灣民主的根基。

除了TaiwanPlus,張啓楷也點名國發基金投資文創產業長期缺乏監督。影視作品《零日攻擊》投資金額達1.1億元,收視表現慘淡,IMDb評分僅約3分,劇情誇張,甚至出現「黑熊學院」以真實名稱在劇中授課的橋段,引發外界質疑納稅錢被用來替特定團體做置入行銷。國發基金按規定應逐案設定財務性或文創產業特性指標並逐年評量,但文化部卻僅以整體投資打包報告,既未逐案評量,也未公開成果,國發會更以「文化部自行管理」為由推責。

張啓楷並舉如興、聯合再生等過往國發基金投資爭議為例,指出外部審查早已示警風險,卻仍遭高層強行通過,甚至有官員退休後轉任被投資公司董事,顯示監督機制形同虛設。他要求國發會在一週內提交檢討報告,針對TaiwanPlus與《零日攻擊》兩案補足量化指標與監督制度。

三位立委的質詢不僅揭露個案,更反映整體文化政策的制度性問題。當公共資源投入缺乏透明與問責,當媒體內容可能受政黨操控,當監督機制形同虛設,人民的信任將不再是理所當然。

我們呼籲文化部與國發會:第一,立即公開TaiwanPlus與國發基金預算使用細節與成效評估報告;第二,接受審計部與監察院的全面調查與監督;第三,建立獨立審查機制,確保媒體內容不受政黨操控;第四,重新檢討TaiwanPlus的定位與內容策略,回歸公共媒體的初衷。

TaiwanPlus不該成為政黨宣傳工具,更不該成為燒錢的黑洞。文化政策的核心是人民的信任與民主的價值,唯有透明、問責與改革,才能挽回社會對公共媒體的信心。

(作者為退休人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