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從博覽會看台灣會議展覽產業發展與機會
2010/02/15 08:42
瀏覽1,96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從博覽會看台灣會議展覽產業發展與機會

黃振家博士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對於博覽會,相信不少人是既陌生又熟悉,畢竟現今在台灣,各式各樣以博覽會為名的活動,近年正在台灣時興風行,儘管民眾對於博覽會的認識有限,只能藉由參與來體會氣氛,不過,各主辦單位似乎也未審慎使用博覽會之名,往往空有博覽會名稱,就題材、內容或是就規模而言,實則為中小型會展活動,或多或少使得參觀民眾對於博覽會有錯誤認知,失去博覽會本身的教育意義。 

        事實上,根據國際展覽局(BIE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所制訂的博覽會公約,針對有關博覽會的定義,公約第一條即明白揭示,所謂博覽會,不論主題為何,主要意義就是提供公共大眾有教育價值的展覽場所,其內容可以包含人類生活或人類歷史上所致力於各項領域的成果,或者呈現人類未來展望等各方面題材。而上述定義反映出博覽會基本的教育價值,並且對於博覽會展的內容,也具體明示為過去與現在人類生活與文明,以及人類對於未來的想像。 

        儘管博覽會立意甚佳,但博覽會相關文化與現象,的確受到人文批判,認為博覽會本身即是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實力展現的競技場,國家主義與商業主義濃厚,儘管有世界大同、全球一家的理想,但也的確呈現國際政治外交與商業現實;另一方面,隨著媒體的快速發展,博覽會本身娛樂化與商業化趨勢,現代博覽會似乎已經成為通俗文化與商業娛樂的馬戲團與遊園地,失去博覽會本身啟發開智的核心價值。而上述質疑,的確也影響社會大眾對於博覽會的觀感。 

        當然,自十九世紀以來,博覽會本身的意義,亦隨著時代演進與推移,十九世紀的博覽會,基本上對應人類工業革命的發展,主要目的在於產業振興與工業發展;二十世紀的博覽會,對應人類現代化與都市化風潮,主要目的在於展示國家、企業實力與繁榮地方城市;二十一世紀的博覽會,則隨全球化風潮,以全球觀點重新構築博覽會,一方面就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課題進行再省思,另一方面,則回歸博覽會的基本精神,從城市文明出發,繁榮經濟入手。 

        因此,根據上述博覽會定義與博覽會的時代意義,不難發現,台灣對於博覽會的認識與努力,仍有很大調整空間。相信曾經到訪2005年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的人,都不難發現,萬國博覽會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其中涉及到大大小小的各項細節,對於博覽會策展參展者而言,萬國博覽會可以說是會展專業的具體考驗,也是會展專業的資源動員,環顧台灣會展產業,由於內需市場有限,目前仍屬新興產業,雖有相關公協會組織運作,但仍亟期待中央地方政府與政策培植與輔導,並且亟需更多專業人才參與。

        相較於台灣,日本對於博覽會的認真與執著,卻是值得學習。事實上,從博覽會發展文明來看,日本人可堪稱是最為熱衷博覽會的民族,自明治維新以來,在西化圖強風潮下,日本從博覽會見學、博覽會參展,到籌辦博覽會,累積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與寶貴經驗,一百五十年來,從產業博覽會、地方博覽會、專業博覽會、主題博覽會、到萬國博覽會,日本已經從舉辦博覽會當中,發展相當多的活動專業知識與實務,並且培養出相當多的活動與會展人才,厚植日本在地的活動與會展產業,設立各項振興活動與會展產業的組織與制度。 

        百年來,日本全國各地時常舉辦規模不一的博覽會,博覽會早已成為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進行區域發展規劃常用的政策工具與手段,甚至藉由舉辦博覽會來解決區域所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課題與挑戰,自1989年以來,更發展日本博覽會協會(Japan Expo)體系,促進博覽會規劃舉行,振興地域發展。 

        以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為例,根據日本博覽會協會統計資料顯示,愛知萬國博覽會在2005-20106年間所衍生的經濟效果,光以位於愛知縣的名古屋機場為例,在愛知萬國博覽會舉辦期間,所產生的經濟效果,即高達1920億日圓,帶動5500個新工作就業人數,預估在博覽會結束到2010年間,亦將帶來高達14070億日圓的經濟效果,創造16500人新就業工作機會。事實上,在愛知萬國博覽會後,名古屋地區已經擺脫過去所給人的工業城市印象,並且衍生發展出專屬名古屋在地特色文化,同時,也因為愛知萬國博覽會的舉辦,使得名古屋地區城市景觀建設煥然一新,不僅有日本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更擁有現今日本最先進的大眾運輸系統,徹底讓名古屋無疑繼東京、大阪後,成為日本第三個國際城市,更帶動名古屋地區的觀光與繁榮,提供名古屋地區住民的國際觀與市民社會參與感。從日本經驗來看,博覽會的確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更是會展產業的時代標竿。

        相較於日本,反觀台灣,儘管兩地各自有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環境,同時,面臨不同的內在外來挑戰,相較之下,台灣有關博覽會的基礎產業-活動會展產業,相關專業仍有待努力,健全的博覽會相關法規與制度,仍待社會共識凝聚,儘管台灣博覽會仍在未定之天,但相信台灣社會需要的,不是單一的台灣博覽會,而是建構完善的博覽會專業運作環境,讓博覽會回歸專業,讓民眾認識博覽會,會展產業是博覽會的基石,相對而言,博覽會是台灣會展產業發展的新契機,值得大家一起努力!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