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是卑南族,卑南的一個頭目。」
2014/09/28 18:29
瀏覽1,782
迴響1
推薦20
引用0
重讀趙剛的《頭目哈古》,越發覺得這本平實流暢的田野調查筆記蘊含了好些道理。而光是蔣勳先生的序,便值得再三重讀,回味深思。

哈古,是台東建和部落 (Kasavarkan) 的第69代頭目,也是業餘的素人雕刻家。蔣勳,是在80年代末,在一個雕塑藝術發表會的場合認識了哈古。

身歷70、80年代的文化自覺運動與政治解構過程,蔣勳的感觸是深切的。他說:「每一個激昂的口中,叫囂的都是『愛台灣』。或許,這三個字已從原有的單純的愛轉化成一種激情。」

當口號質變成一種符號、甚至一種濾鏡的時候,它便只是一種華麗但惡毒的工具罷了:「70年代的『愛台灣』是呼喚大家一起愛台灣。……80年代以後『愛台灣』變成野心者的特權─只有我可以愛台灣,你們一定不會愛台灣的。」

當政治的語言凌駕人性以後,「愛,不再是呼喚,而是一種自私自大的排他性,還能叫做愛嗎?」

而蔣勳碰見的哈古,是另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領袖。他描述第一次遇見哈古時的情景。「黝黑的皮膚,寬闊結實的肩膀,靦腆笑著……我忽然發現:他所有作品裡的人臉上也都有同樣的表情。」而當「這個島嶼上到處都是委屈、怨恨、咒罵、暴戾、復仇的聲音」的時候,哈古的溫和寬厚,毋寧代表了另一種可大可久的篤定與尊嚴。

哈古告訴蔣勳,做一名頭目,真是不好意思。部落裡能走的都走了;特別是年輕人,當兵的、跑船的、到大都市裡做黑手的;女孩子們則不是進了工廠,就是在都市的角落裡被蹂躪欺負。

「我還是頭目嗎?」哈古自問。於是他決定用雕刻把族人的故事記錄下來,希望有一天,年輕人們能被這些素樸的故事引領召喚回鄉,聆聽祖先的足跡、祖靈的聲音。

蔣勳目睹了哈古的展覽開幕的動人時刻。卑南鄉親們帶著檳榔和小米酒,扶老攜幼來到展覽會場。他們很快就在畫廊裡喝起酒、唱起歌、跳起舞來。他們找到了頭目,相互擁抱,撫摸展出的木雕像見到了親人。

「我是卑南族,卑南的一個頭目。」哈古謙遜地這般介紹自己。

蔣勳說:「頭」是一種思維,「目」是一種視野;在現實的政治領袖完全墮落成說謊者、哄騙者、貪婪者時,我們需要的,是像哈古這樣的單純而信仰堅定的頭目。

給我哈古,選一個有思維、有視野,單純讓人景仰追隨的頭目。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迴響(1) :
1樓. 井中月
2014/10/02 15:31
先住民一天到晚吵要自治,目前在現有的環境下,各山地部落若發生與漢人或是它族人有衝突時,部落的裁決是公平的或是一面倒向先住民呢,這種治理能自治嗎????有多少有權有勢的先住民能團結起來照顧自己的族人呢??(happywfc@gmail.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