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鮑宣〈一〉義葬書生不貪取
2012/12/27 05:00
瀏覽887
迴響0
推薦52
引用0

西漢末年,上黨郡(今山西省東南部)有一位任職上計掾,名叫鮑宣(字子都的人,他原籍渤海郡高城縣(今河北省鹽山縣,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鮑叔牙第十九世孫。

 

有一天傍晚,鮑宣因為公事獨自一人騎著馬趕路,經過一處郊外,遇到一位書生突然犯了心痛的毛病倒地不起,便趕緊下馬為那書生按摩心口,按摩了一會兒,還是無法救醒那名書生,那書生就這樣病死了。

 

鮑宣只好翻了翻書生的行李,希望能找出這書生的姓名籍貫,好通知他的家人前來善後,只是書生的行李中只有一卷用絹帛寫成的書、還有十枚壓成餅狀的金子。於是鮑宣取了當中二塊金餅,換成了銀兩買了棺材等喪葬用品將那名書生入殮,安置在當地的義莊(古時候善心人士出資建立收容無名棺木之處),再將剩下的八枚金餅放在書生的頭下面,那一卷書就放在書生的腹部上方後,拜了幾拜,心裏暗暗的祝禱著:

 

「你若死後有靈,就該讓你的家人知道你停靈在此。我能做的就只有這些了。我還有公事要辦,要先告辭了。」

 

過了幾年後,有一次鮑宣趕路時,不知何時從哪裡出現了一匹駿馬,一直跟在鮑宣後頭,怎麼趕都趕不走。

 

不久後,有幾個人沿路而來,領頭的老大爺見到了馬,突然很緊張的大喊,要家丁們將鮑宣捉住。鮑宣不明所以,被那老大爺的家丁們圍了起來,那老大爺問鮑宣說:

 

「這匹馬是我兒子所騎乗的馬兒,為什麼跟著你?莫非我兒被你所害?你趕快從實招來,我兒子現在到底在哪裡!」

 

鮑宣聽得一頭霧水,最後終於搞清楚,這老大爺很有可能就是當年那名犯了心痛病而暴斃的書生之父,就將當年的情況一五一十的都說了一遍。那大爺半信半疑,依舊懷疑兒子是被鮑宣害死的,就要鮑宣帶路,前往書生停靈之處。

 

到了當年那名書生停靈的義莊,找到了書生的棺木,老大爺命人開棺,那裡頭遺體所穿的衣物的確是他兒子當年所穿的,而頭部下方的八枚金餅與腹部上的帛書,都與鮑宣所說的完全一致。

 

倘若當年鮑宣真是起了盜心,就不會留下那八枚金餅、也不會買棺材將死者入殮了。老大爺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差點冤枉了恩人,除了一再的道歉感謝外,之後更領著全家大小,一同到郡裡呈上了文書,稱讚鮑宣不貪不取、義助陌生人的仁義之舉,希望郡守大人能公開表揚嘉獎鮑宣

 

鮑宣因此聲名大振了。

 

----- 待續 -----

 

改編自 《獨異志》.卷中

 

原文:

 

魏(應為「漢」)鮑子都暮行於野,見書生卒然心痛,下馬為摩其心。有頃,書生卒。

子都視其囊中,有素書一帙、金十餅。乃賣二餅,葬書生。其餘枕之項下,置素書腹上,而退。

其後數年,子都行,有一駿馬逐之。既而有認馬者,謂子都為盜,因問兒所在。子都具言。於是相隨往開墓,取其兒歸葬,金八餅在項下,素書在腹上。舉家詣官,稱子都之德。

由是子都聲名大振。

 

《列異傳》鮑宣

故司隸校尉上黨鮑宣字(二字《事類賦注》引有)子都,少時舉上計掾;於道中遇一書生,獨行無伴,卒得心痛,子都下車為按摩,奄忽而卒。不知姓字,有素書一卷,銀十餅(《御覽》一引作「銀餅二」)。 即賣一餅以殯殮,其餘銀以枕之,素書著腹上。哭之,謂曰:

「若子靈魂有知,當令子家知子在此。今奉使命,不獲久留。」

遂辭而去。

至京師,有駿馬隨之;人莫能得近,唯子都得近。子都歸,行失道;遇一關內侯家,日?住宿,見主人,呼奴通刺。奴出見馬,入白侯曰:

「外客盜騎昔所失駿馬。 」

侯曰:

「鮑子都上黨高士,必應有語。」

侯問曰:

「君何以致此馬?」(《類聚》引作「若此乃吾馬昔年無故失之。 」)

子都曰:

「昔年上計,遇一書生,卒死道中。 」

具述其事。侯乃驚愕曰:

「此吾兒也!」

侯迎喪開槨視銀書如所言。侯乃舉家詣闕上薦,子都聲名遂顯。(《御覽》一引無此四字作)辟公府侍御史、豫州牧司隸校尉,至子永、孫昱,並為司隸。及其為公,皆乘驄馬。故京師歌曰:

「鮑氏驄,三入司隸再入公。馬雖疲。行步工。」

《類聚》八十三

《御覽》二百五十又八百十二又八百九十一又八百九十七

《書鈔》六十一引「子永已下」、「工」作「通」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