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來不得〈下〉
2020/12/27 05:48
瀏覽1,068
迴響0
推薦38
引用0


相傳這棲霞洞中向來會傳出絲竹音樂之聲,多在風清月朗之時,彷彿是有人在演奏著《鈞天曲》。據說在前明朝有一位從別處來的小道士對當地人說:

 

「這裡面有洞府可通往九嶷山(又名九疑山蒼梧山,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藍山縣一帶,相傳為舜帝安葬之地),我奉師父之命前來打掃。」

 

說完就走入洞中。當地人日夜等候在洞外,但那名小道士始終未再出來過。

 

到了本朝清朝初期,有一位廉訪使某公有著尋幽探奇的癖好,準備了補給足夠一個月所需的乾糧飲水以及蘆葦束製成的火把,帶著多名隨從徒步進入這棲霞洞中,走了三天尋找那傳說中仙人的洞天福地卻始終沒有找到。直到抵達洞窟深處,那如洞口可見的石魚、洞中所見的石塔等石像,在此處也都已經不再見到。

 

一行人正竭力且踉蹌的行走時,忽然聽見頭頂上有船夫撐船搖槳的喲喝聲,以及乘客爭相招呼船家、市集收攤散去等種種聲音。隨從大吃ㄧ驚的說:

 

「此處莫非正是環繞著柳州城的長河的下方嗎?」

 

廉訪使也很驚訝,已然有了停止前進的念頭,然而尋幽獵奇的心還是略勝一籌,還是決定邁步繼續深入前行。不過再深入一段距離之後,眼前一片石筍像是尖銳的牙齒般森森聳立著,幾乎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而且照明用的蘆葦火把火光也由原本紅黃色轉變成慘綠色的火焰,這彷彿傳說中的鬼吹燈般的情景讓隨從們都以為見鬼了嚇得面如死灰。見多識廣的廉訪使心知這是表示再進去可能有瘴氣毒害,不能再前進了,最終只能帶著未能探得那小道士所說的洞天福地所在的遺憾,懊喪失望地下令掉頭回去,感嘆的說:

 

「仙境原本就是虛無縹緲,能在重泉下找得到嗎?」

 

當廉訪使一行人平安的走出了棲霞洞後,廉訪使馬上下令找來石匠在那塊光滑平整如銅鏡的白石之上刻下了那「來不得」三個大字,用以告戒之後進洞來探險之人萬萬不可輕易涉險深入。

 

然而從此以後,當地人便不再聽見洞中傳出絲竹樂曲的聲音,之後一百多年間,也沒有人敢再冒險深入。卻沒有想到之後居然有兩個少年竟然冒冒失失、毫無準備的就前往探險,雖然幾乎因此喪命,然然這倆熊孩子的遊興也算是豪放極了。不過因為這次的事件,當地官方與民間達成共識,將那棲霞洞中的大洞予以封閉並另行刻寫石碑告示,禁止遊客入內以策安全。

 

慎齋先生也曾經去這棲霞洞游覽,雖然僅僅是從洞口進入後抵達氏的板栗園,這一段路程的沿途風光已然讓他覺得是非常的優美,只可惜不能進入大洞去追尋那位廉訪使曾走過的地方,未免有些遺憾而氣餒。我們倆一邊喝茶一邊聊到此處,也實在令我的遊興也大增,希望能有機會前往一遊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鈞天曲」,亦作「鈞曲」,即「鈞天廣樂」,神話中天上的音樂。

 

:「勝朝」,指被現王朝所取代的前王朝。

 

:「黃冠」,道士所戴的帽子,後指道士。也指草編的斗笠。

 

:「糞除」,打掃清除。也指自我修潔。

 

:「廉訪使」,即「肅政廉訪使」,清朝時也稱為「按察使」。

 

:「奇癖」,怪異的癖好。

 

:「笋」,音義同「筍」。

 

:「重泉」,水深的地方,也指地下、死者居住的地方。

 

改編自 《夜雨秋燈錄》

 

原文:

 

《夜雨秋燈錄》.卷八.來不得

 

吳君慎齋,金陵人,邂逅東魯,偶與之譚金陵棲霞山,慎齋曰:

「僕髫齡隨先大夫任桂林方伯時,知郡城外亦有棲霞山,山有洞,中鐫『來不得』三字,事甚奇。」

言已,以遊記示余。故節敘其略,以當探幽。

 

按桂林諸山奇特甲寰字,而是山距城僅三四里,山腰為寺,寺後為洞,均以棲霞名。

……

相傳洞中向有絲竹聲,風清月朗,如奏鈞天。勝朝有小黃冠自他處來,對土人云:

「此中有洞府通九嶷山,奉師命來糞除。」

遂走入。土人日夜伺洞口,卒未出。

迨國初有廉訪使某公抱奇癖,裹糧提水束葦炬,約供一月需者,攜侍從多人徒步入,行三日而仙境終不可得。至深處,如洞口之石魚,洞中之石塔等像亦並烏有。正竭蹶行,忽聞頂上有篙師弄船聲,爭渡散市聲,從者大驚曰:

「此非繞城之長河下與?」

廉訪亦愕然,欲止步。

 

再深入,則石笋森森然,齒齒然,幾無插足處,所燃葦炬頓作慘綠色,從者面灰死,終不知小道士所謂洞天究在何處。廉訪乃廢然返,歎曰:

「仙境本縹緲,能於重泉下求之乎?」

出洞後,即命石工鐫三字於石鏡,以戒來者。由是洞中不聞絲竹聲,百餘年亦無人敢冒險入。不意丁、劉兩少年竟貿貿然往,雖幾喪命,然遊興亦豪矣哉。官茲土者,遂封洞門,垂示刻石,以絕遊蹤。

 

慎齋曾游洞口,達李氏園,已覺奇勝,惜不克進大洞,追廉訪履跡,未免餒矣。茶話至此,令我遊興勃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