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FDA(
國內調查顯示每天晚上大約有480萬人睡不好,女性較男性更嚴重,平均每3人就有1人睡不好,長期失眠除了降低免疫能力,也可能將導致憂鬱症,睡覺前聽聽柔和音樂,別做劇烈運動,或許能幫助您容易入眠。
針對安眠藥導致夢駕(sleep-driving)與血管水腫(angioedema),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
夢駕是一種處於睡眠狀態中,在深夜起床開車,事後又毫無所憶的睡眠疾病,儘管罕見卻十分危險。FDA藥物研發中心之神經處主任Katz說:「所有安眠藥都可能導致夢駕和其他異常行為,建議服用安眠藥患者千萬不要飲酒或與其它具鎮靜效果的藥物合用,服用時也不可以超過建議劑量。」FDA要求包括處於睡眠狀態中駕車、打電話、飲食及性行為等複雜的睡眠相關行為皆應加註警語,並提醒健康照顧人員留意,藥師調劑時亦應給患者「用藥指南」(Medication Guides)。
十三種安眠藥導致夢駕的情形勝過同類藥物,如:Zolpidem(Ambien,台灣為Stilnox)、butabarbital (Butisol)、Pentobarbital(Carbrital)、Flurazepam(Dalmane)、Quazepam (Doral)、Triazolam(Halcion)、Eszopiclone(Lunesta)、Ethchlorvynol(Placidyl)、Estazolam (Prosom)、Temazepam(Restoril)、Ramelteon(Rozerem)、Secobarbital(Seconal)與Zaleplon (Sonata),FDA建議製藥商應進行臨床實驗了解。(※粗體字表目前國內核准之同成分上市品項)
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製藥廠發言人Lisa Kennedy說:夢遊病(somnambulism)一詞綜括了所有FDA所述的睡眠行為,自Stilnox上市以來,此種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低於千分之ㄧ,相當罕見。
不過,失眠專家Gregg Jacobs(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表示藥廠針對安眠藥的不良反應僅是短期研究,ㄧ般研究期平均只有ㄧ週,但是大多數患者服用安眠藥時間平均為兩年,三分之ㄧ的患者更是長達五年。認為藥廠誇大了服用此類藥物的好處,卻對不良反應避重就輕,這些所披露之睡眠行為不良反應的案件數根本就是冰山ㄧ角,原因是許多人根本不記得,在他的執業經驗中,服用安眠藥者有十分之ㄧ有健忘(amnesia)的副作用,除非家人告知,若是ㄧ人獨居,根本無從了解。
再者,FDA去年十二月便致函至藥廠,要求藥品標示需加註「血管水腫」:嚴重的過敏性反應,會造成明顯的面部腫脹。
安眠藥不能隨便吃,治療失眠的藥物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慎重選擇。
本文引述自Yahoo新聞、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相關報導。
延伸閱讀:
1. FDA says pills can cause 'sleep-driving' http://news.yahoo.com/s/ap/20070314/ap_on_he_me/sleep_drug_warning
2. FDA Strengthens Warnings on Sleeping Pill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3/14/AR2007031401472_pf.html
3. F.D.A. Issues Warning on Sleeping Pills http://www.nytimes.com/2007/03/15/business/14sleep.web.html?_r=1&ref=business&oref=slogin
4. 毛志民。夢駕、血管水腫、異常飲食... 交付安眠藥 應提醒患者注意。藥師週刊1514期。4
5. 衛生署新聞。鎮靜安眠劑使蒂諾斯可能導致夢遊。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5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