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漁人碼頭
此次(10/2,星期四)輪由住淡水的姜兄召集,我們從捷運站出發,走到漁人碼頭。這倒是初體驗,以前去過幾次,都是搭公車,從沒想過用走的。

漁人碼頭在淡水河出海口右岸,舊名淡水第二漁港,原本只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港,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民國87年(1998)選定為多功能示範漁港後,大力補助經費,整地興建,目前已蛻變成為兼具漁業發展與觀光休閒的公園。遊客來此地,可以看到碼頭邊經常停滿了許多漁船及遊輪,聞名遐邇的觀音山、「淡水夕照」也可以在此一覽無餘,讓人流連忘返。



出了捷運站,循著河堤,朝漁人碼頭前行,非假日,遊人也不少,一直到走過大榕樹後才漸減少。路過淡水海關碼頭 (新北市市定古蹟,那時仍整修中,於10/24開放參觀)後,堤防路上似乎就專屬於我們幾位了,可對岸觀音山卻不厭不棄,一路相隨。



逐漸接近目標了,情人塔高聳在藍天白雲下,最醒目了,依序可見到的是福容大飯店、和那面像白色風帆船梶竿的斜張橋柱。






福容大飯店座落於漁人碼頭內,坐擁淡水河出海口的絕佳視野,可觀山望海,眺望觀音山、八里渡輪,凝望淡水夕照,是極佳的觀賞美景處所。飯店外型設計彷如一艘巨型郵輪般,內部設施走海洋休閒度假風,故於2011年五月營運後,「福容愛之船」的美譽不逕而走。飯店旁那座高聳的情人塔是可旋轉360度、全視野的觀景塔-,高100公尺,登上塔頂,可以極目遠眺台灣海峽及觀音山景致,飽覽淡水景觀,秀麗景色讓人驚豔。





沿著防波堤上架設的木棧道漫步,瀏覽淡水河兩岸風情,非常賞心悅目。寬闊的木棧道長有三百多公尺,連接了觀景平台、人行跨海大橋、浮動碼頭、港區商圈和公園等所構成的環狀動線,就是漁人碼頭最迷人之處,也因此常常成為拍片的場景,那天近午時分抵達時,就正好趕上一組劇組人員忙著收工呢。
人行跨海大橋橫跨港區,是設計成流線彎曲造型的單面斜張橋,就像一面白色揚帆待發的風帆,傳遞著一帆風順的祝福。趕上封橋維修,沒能走上橋、跨越海港,稍有遺憾,就待下次機緣吧。
全程幾無遮蔭,如果也想走一趟,可需做好防曬喔。
五、滬尾偕醫館

午餐後,姜兄推荐去喝咖啡,帶我們一走就走到滬尾偕醫館來了,印象中它是一座小型博物館,沒想到現在變身成為咖啡館了。
滬尾偕醫館的故事,需從加拿大籍的長老教會牧師馬偕於1872年渡海來臺傳教說起,他在淡水定居,並與台灣女子張聰明結婚生子。他以行醫輔助傳教,在淡水設有「滬尾醫館」(是台灣北部第一座西式醫院,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為病人拔牙,並以新式藥物治療瘧疾,又幫人戒除鴉片煙癮。此外,也設立「牛津理學堂」(是台灣西式教育的先聲),創辦「淡水女學堂」(現為純德小學校舍),寫下台灣女子教育的第一頁。




馬偕牧師真是一位傳奇人物,連1879年建造滬尾偕醫館時,都是親自設計,採中西融合的風格,屋體是閩南式屋瓦民宅,門窗卻是西洋圓拱式的,這樣具有特色的建築,目前大致仍保存著初建時的面貌,部分空間展示滬尾偕醫館相關文物,大部分則是咖啡館面貌呈現,還好沒做太多變更。坐在裡頭喝咖啡,望著隔壁紅磚典雅的「淡水禮拜堂」,咖啡好像也帶著些古早味了。




六、淡水禮拜堂


馬偕牧師定居淡水,開始在其租屋處傳教,成立教會。之後信徒日眾,乃購置滬尾偕醫館旁邊、現在教會所在的地方,於1891年建立教堂,原本是白色外牆與方形鍾塔的「淡水禮拜堂」,1932年由其子偕叡廉設計重建時,改成今日所見哥德式的紅磚教堂,也成為淡水著名攝影、婚紗、寫真景點。









託姜兄推荐喝咖啡之福,在愉快地健行後,心靈還能沐浴古蹟氛圍之中,度過安靜的下午,真好。
- 20250920古蹟日原想參觀公賣局因人龍改就近參觀台博館南門園區.比起公賣局來更有看頭
- 20120909~19縱橫河南11天(二)~洛陽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大成於唐.賓陽洞佛像風格反映孝文帝漢化政策.萬佛洞體現普渡眾生萬眾成佛.盧舍那大佛傳聞依武則天容貌雕刻
- 20250626瑠公公園新德里花圃井然有序.聆聽國泰全球投資趨勢論壇參詳玄機.新店生活圈周遭讓人喜歡的咖啡店
- 20250704新店崇光社大歌唱班二三事.老師演繹"我是真的愛你"真情流露.期末好歌分享~1
- 20250605老友漫遊汐止遠雄廣場.原燒汐止遠雄店是肉食者天堂
- 20250515老友漫遊淡水南瓜隧道.良心阿嬤栽種五顏六色南瓜.穿梭棚架彷彿走進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淡水瓦城泰式料理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