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愛 ... 的詩。
2020/12/26 21:09
瀏覽1,502
迴響11
推薦28
引用0
*
如果詩的經緯可以指路天涯
那麼
我希望妳能收下這些足跡,以天地、以河海、以星辰 ......
*
如果筆劃的堆砌可以丈量思念
那麼
我希望妳能拾起這些獨白,以窗遙、以鏡咫、以晨昏 ......
*
如果幸福的背後
素描著由無數腳印交織而來的想像
那麼
我將停下手中這只沙漏
讓沙子留在地上、讓天空永遠晴朗 ......
*
如果孤獨所畏懼的
是傾盡長夜的遙遙無期
那麼
我將鬆開鐘擺的執著
讓時間和妳留在原地、
讓慌張
在慌張不停的催促下倉皇地奔向遠處,獨自
而忘了留意時鐘的腳步 ...
*
他們說『文字像叢林』
於是,
每天
我都把筆當成地圖
帶著它
走進叢林
試圖
幫自己找著那扇、開闔著思念的
唯一出口 ......
*
波瀾興起浮沉
而我只能在淹沒之前搭上一首詩
靠著文字浮力
於茫茫大海中把穩、坐定
並遠望
以手中緊握的筆推櫓
以筆畫的抑揚頓挫為舵
橫越洋面這心跳般的高低和呼吸似的舒收
攀登一座又一座浪天的海拔
直到失望不再擁有下拉的力道
直到眼中飄來這座遙遠
直到登岸 ......
*
光點
以身上的狹窄將眼睛推入遙遠
連幽深的瞳孔也只能探指
目光必須學習穿針
而閃爍
總是,以明滅的力道
以起落不定
飄忽著
遠盼所佇定的立足
每次,
嘗試從夜深的泥灘出發
從孤獨跋涉
然而,最後的提筆
卻總是淹沒於日出的強解之中
從無破例
只是,即便如此
但妳知道
詩的這條直徑,它從兩顆心架起的
始終
是我們的
如許光年 ......
*
如果詩的經緯可以指路天涯
那麼
我希望妳能收下這些足跡,以天地、以河海、以星辰 ......
*
如果筆劃的堆砌可以丈量思念
那麼
我希望妳能拾起這些獨白,以窗遙、以鏡咫、以晨昏 ......
*
如果幸福的背後
素描著由無數腳印交織而來的想像
那麼
我將停下手中這只沙漏
讓沙子留在地上、讓天空永遠晴朗 ......
*
如果孤獨所畏懼的
是傾盡長夜的遙遙無期
那麼
我將鬆開鐘擺的執著
讓時間和妳留在原地、
讓慌張
在慌張不停的催促下倉皇地奔向遠處,獨自
而忘了留意時鐘的腳步 ...
*
他們說『文字像叢林』
於是,
每天
我都把筆當成地圖
帶著它
走進叢林
試圖
幫自己找著那扇、開闔著思念的
唯一出口 ......
*
波瀾興起浮沉
而我只能在淹沒之前搭上一首詩
靠著文字浮力
於茫茫大海中把穩、坐定
並遠望
以手中緊握的筆推櫓
以筆畫的抑揚頓挫為舵
橫越洋面這心跳般的高低和呼吸似的舒收
攀登一座又一座浪天的海拔
直到失望不再擁有下拉的力道
直到眼中飄來這座遙遠
直到登岸 ......
*
光點
以身上的狹窄將眼睛推入遙遠
連幽深的瞳孔也只能探指
目光必須學習穿針
而閃爍
總是,以明滅的力道
以起落不定
飄忽著
遠盼所佇定的立足
每次,
嘗試從夜深的泥灘出發
從孤獨跋涉
然而,最後的提筆
卻總是淹沒於日出的強解之中
從無破例
只是,即便如此
但妳知道
詩的這條直徑,它從兩顆心架起的
始終
是我們的
如許光年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1) :
- 11樓. 鬼頭刀 ^ _ ^2021/03/19 01:29......
/
宛如一顆種子
埋入堆滿酷寒的霜雪之中
等待
並準備
發芽這個世界 ......
【 春 】
/ - 10樓. 鬼頭刀 ^ _ ^2021/02/18 02:05維度
/
一個字是點。
一行字是線。
一紙頁的字敘是面。
那麼一本書是什麼?!
/ - 9樓. 鬼頭刀 ^ _ ^2021/02/13 22:55書地,三摩 ...
/
書
過去心不可得
書
現在心不可得
書
未來心不可得
/ - 8樓. 鬼頭刀 ^ _ ^2021/02/05 10:30門兌 .
/
當一本書面臨難以承受之重時
隨之,變得無法翻頁 ...
而那便是執著。
/
〔非關〕
愛是無我
愛情是我,我即有我。
依此 ...
問世間,情為何物?!
情為我。
又,愛是沒有相對、愛情是相對
是故,無我即無相對。
是故,情即相對。
是故,我即相對。
/
人們總是說:『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其實,也可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世間本無對,皆由錯修來』
/
項羽,對了99次、錯了1次
劉邦,錯了99次、對了1次
/
而,什麼是「書」?
/
你會看見,書它不在第一頁就下結論
也就是結局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 ...
比方說「回憶錄」這本書
它看來好像是,因那封皮斑剝著歲月的痕跡
但是,當你將它翻開
從門口踏上第一頁並朝著深處走入
之後
你會發覺
由結論雕塑是門面,而門裏頭卻充滿著無盡的探索、
和兩顆年輕的心
作者的,和
你的 ...
/
如何知道心的年輕與否?
好奇是分水嶺。
定見是一邊,探索是另一邊。
/
所以,書留了很長的路給結局。
/ - 7樓. 鬼頭刀 ^ _ ^2021/01/30 10:22萍水
/
『萍非無根,只是不住!』
/
至於不住
不停止於靜止中,而停止於流動中 ...
/
停止於靜止中,其名曰『困』、曰『乏』。
停止於流動中,其名曰『靜』、曰『定』。
/
說這些,並非催促你要學浮萍
而是,看清飄搖於身上的萍蹤,那些變動著不斷 ......
/
翻開一本書
你從第一頁開始讀起
而後是第二頁、第三頁 ...
持續地翻頁
直到起頭書頁慢慢成了舊日時光
然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
生活中,眼前的黯淡卻往往得經由再歷這些舊日時光而重新點亮
為什麼?!
因為你是一本書!
因為書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它們於時間上是沒有分別的!
重歷讓你將整本書再次連貫起來、再次,
而不是各自成段、成落
鬆散如沙漏裡的沙子
只能等待掉落之後,拼湊,然後又掉落 ...
所以,看清人生如萍的這張本來面目
如此,你才不會落入時間的詭計
開始對自己分別、
而後是別人 ......
試問,浮萍有什麼理由可以挑剔浮萍的?!
試問,存在的本身便是造成際遇的主要原由,那麼 ... 請問,存在有什麼好挑剔際遇呢?!
請問,浮萍的支點在哪呢?
如果怎麼找怎麼試都找不著支點,那麼請問,為什麼不將緊握已久的雙手放開呢?!為什麼要把自己抓得那麼緊呢?!
/ - 6樓. 鬼頭刀 ^ _ ^2021/01/24 12:24耳根 ......
/
人們以為耳朵最脆弱
其實,耳朵裡砌著一道銅牆鐵壁
中間是座城門
而你,是管制這些進出的守門人 ......
若是忽怠職守
錯放,當你將詭語和兩舌當成善言放了進來
那麼
之後人將只能把心變得鐵石、把知覺礫成荒漠
而我們該如何才能扮演好一位稱職的守門人呢?!
為了不錯放詭語和兩舌,於是我乾脆當起酷吏 ... 寧願錯殺一百也不願錯放一個嗎?!
請問,你會不會覺得這麼做很累?而我們希望的自己不是〝鬆〞嗎?!
結果,卻因這而件事將自己搞得如臨大敵、草木皆兵,請問 ...... 這樣的說法有沒有不小心點中你身上的穴道?!
嗯,大費周章,這叫通病。
它其實是有方法的,不需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幫浦不斷地加壓,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是可以讓自己〝不思善、不思惡〞的。
〝不思善、不思惡〞是詭語和兩舌的深淵,所以 ... 何樂而不為呢?!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呢?!
〝不思善、不思惡〞即〝如是〞。
而我們該如何理解〝不思善、不思惡〞這件事呢?!
西方『不論斷』,佛家『隨順』、『隨緣』、道家『無為』。
闡述的方式雖不盡相同,然各家所謂卻盡同一情事。
/
〝不思善、不思惡〞
入流亡所 ......
/ - 5樓. 鬼頭刀 ^ _ ^2021/01/10 12:43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
Ⅰ.
有時候我們會從照片或影片當中欣賞到一些冬景,這些畫面所呈現的景色十分特別,某些霜雪堆砌更是只能以壯麗來形容,這是冬境之美,由專業的攝影師深入獵取,而當我們以欣賞的角度遠觀時,這般鬼斧神工...由大自然向著每顆心所做的演示,除了讓人屏息,更多是發自內心的驚嘆。
只是,神遊之際,卻由眼角瞥來一些景像,似曾相似,當下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經過一番努力,仍舊遇上焦距無法藉著專注聚合,不得已,只得將腦筋先駛入休息站稍駐,待得思緒停當之後,這便翻出目錄索引對照一番,逐地搜覓,總算 ... 經過一番途迷霧遮,頭緒總算得以藉由線頭回抽,原來這些片段來自此前看過的幾部片子,均是有關雪地求生的情節,同樣懾心的雪霜大壯,皆盡潔白的天地無界,而不同的是,此刻心頭多出一份卑微和脆弱,一份新念,大自然雖然可親可近,但其實大自然卻又不是我們所認定那般可親可近,心懷虔敬與莊重是必要的,試想 ...... 當有個人正迷途於如此冬境之中,那會是什麼情況呢?!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舉目所及幾乎沒有援手可以攀扶,當一個人孤單地落入這樣的情境,那心頭真不知會是怎般淒楚和無助?!
又若此人身上禦寒和充飢準備並不充足,那麼,接下來關著威脅著生命的那些窘迫與危殆恐怕將更形急切。
而這像不像是「死蔭幽谷」的處境?!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天地之間只剩自己,和身旁對生命充滿敵意的冰雪,催促著雙眼緊盯它們的伺機吞沒。
接著,我們再將焦點拉回「陪伴」這件事,我們以為「陪伴」就只是把我們的人擺在我們想要「陪伴」那位對象的身邊就好了,好像這樣就已經是「陪伴?」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他的處境,請問我們如何陪伴?!
我們和他的存在頂多可說是平行時空罷了,你苦你的,而我勸我的或者我幫我的,反正我人都撥出時間和精神給你了,基於這份恩情,再來你當然得要照單全收啊,不是嗎?!人應該要知足,人要懂得感恩的 ......
而這裡頭存著怎樣的問題呢?!
在談這之前,我們先回到點蠟燭這件是上頭,你是一支蠟燭,你點亮著,那麼請問 ... 點亮蠟燭,這裡頭它第一件事情發生了什麼?!
第一件事情是暗室被點亮了嗎?!
並不是,暗室被點亮那可能是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第四件事情或者第五件事情,但那絕不會是第一件事情。
所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 蠟燭被點亮了,以蠟燭它自己的燈芯。
而這是第一義諦。
/鬼頭刀 ^ _ ^ 於 2021/01/10 13:15回覆/
Ⅱ.
但這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說這樣的解釋就是第一義諦呢?!
在談這之前,我們先來做個跳躍,怎麼跳躍呢?!我們先把自己跳躍到聖經上頭去 ...
創世紀第一章,上帝耶和華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文字裡並沒有說「要有光,世界就有了光」,文字只是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所以,請問,是什麼就有了光?!
是不是被點亮的那個什麼就有了光呢?!如果是木頭被點亮了,那麼就是木頭就有了光;如果是紙張被點亮了,那麼就是紙張就有了光;如果是蠟燭被點亮了,那麼就是蠟燭就有了光。
而這是什麼?!
這就是道,道可貫通於東西各信仰間而穿行無礙。
所以,即便佛經如是說,但當我們依著道的步伐來到聖經,可以發現祂依舊仍是這麼說著,而這就是「一」,道是一,無二。
好了,這裡我們確認出了「第一義諦」這件事,而這有什麼重要性呢?!
重要性是「第一義諦」是道之行路的主要依據。
脫離了「第一義諦」,跟著腳步便脫離了道,並且於脫離之後開始走入相對的存在之中、開始走入了分別(二分)的存在之中,而若再說得分明一些,脫離了「第一義諦」,人也跟著脫離了信仰的範疇,那足下踩踏的頂多只是俗世的領域。
所以你會看到「第一義諦」是個很好的分辨,〝走〞在信仰內或者〝站〞著信仰外。
而這就是「愛別人,一定要從自己先愛起」的主要原理和原因。
因「愛自己」符合「第一義諦」的作為。
「愛自己」和蠟燭點亮的如實有著異曲同工,如果光代表愛,那麼愛首先作用的位置必然是自己,所以你看到燭亮了,而光照必須等燭亮之後,跟著才是光的向外放射,跟著才是愛的對外作為。
如果你不是愛,那麼,請問你的作為如何能有愛?!
而當你是愛的時候,則你並不需特別去作為愛這個動作,但愛其實已經在你心的無住之間傳遞出去。而這便是「愛別人,一定要從自己先愛起」的精髓。
/ 鬼頭刀 ^ _ ^ 於 2021/01/10 12:43回覆/
Ⅲ.
談到這裡,我們在把焦點拉回前頭所說「死蔭幽谷」這上頭,當一個人遭逢此艱困處境,請問他要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這個愛呢?!
光害怕恐懼都來不及了,怎還有多餘氣力去分神愛這種事呢?!
請努力回想自己的曾經,當生命跌入陡坡,立足失穩且一路下滑顛仆,在這讓人幾乎覓不著停損的時刻中 ... 請問人該怎麼辦?!
你會看到一件事情,就是在他身旁給出建言的、給出指導的、給出提點的人,在那當下多半都是雙腳岸上踏實著,要不就是生命正值風平浪靜,要不就是際遇敞開正是順風順水,當然也有可能確實是遇著了一些波折,不過情況不算太糟,一切仍在他的掌控之中,因你會看見他們並沒有自顧不暇的表現,也因此他們的心還有餘裕能對周遭的困乏給出意見。
而我想說的是,當你的生命在跌落的時候,那些施手對你協助的人們,請問他們當時身上都發著光嗎?!他們的身上都像燭一般正發著光嗎?!如果不是呢?!如果他們當時之所以能對你施援,不過僅僅只是他們人生當下的際遇相對於你比較平順、比較無礙罷了,而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這些幫你的人,除了際遇這方面比你略好以外,其他部分其實和你並沒有太大差別,但我想請問,他們願意幫助你的心,請問你看見了嗎?!
如果你看見了,那請問 ... 你謝不謝恩呢?!還是後來因為發生些其他的什麼,索性便將這份謝恩給一併抹殺呢?!我想你不會,因為我們都帶著飲水思源的性情,飲水思源的人尤其不會抹殺源頭,而這時請問經典怎麼說?!
經典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凡事謝恩,所以謝恩過後就算了,是嗎?!
這裡我們先來看一下「不住的禱告」這件事,請問你要如何才能做到「不住的禱告」呢?!
擺在心上如何?!這樣子是不是就能夠做到「不住的禱告」了呢?!而這也就「本分」的意思,也就是你這個人的本分的意思。
而此時,如果「不住的禱告」是你的本分,那麼「凡事謝恩」呢?!是不是也擺在心上呢?!將它們擺在心上這其實是不是也就是將它當作自己本分的一分作為?!
而當你將它擺在心上之後,跟著你還可以看看,自己於待人接物上頭有沒有其他改變。
/ 鬼頭刀 ^ _ ^ 於 2021/01/10 12:44回覆/
Ⅳ.
然後,我們再將焦點拉回「死蔭幽谷」和「愛」這件事上頭。
當人行走於「死蔭幽谷」的時候,請問這個時候要怎麼做才能讓「愛」對人來做提攜呢?!
其實,說坦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愛」對著生命陷落之人來做出提攜,基本上我並不認為自己在那種處境之下能夠處理得比誰更好,但我比較清楚的是,當我以雙手所及去努力,卻仍舊無法對外在處境做出任何改善的時候,那麼也許我可以試著停止對外,將人先向內,試著讓自己先去安頓好身上那顆擔驚受怕而惶惑不安的心。
這麼做是因為愛的裡面沒有害怕,如果心因為擔憂而變得狂亂,那麼這份狂亂也許正讓心變得十分緊迫,因為狂亂常常把心勒得更緊,因為更緊、所以不鬆。
所以人要鬆,而至於是怎麼鬆呢?!
可以停,可以讓自己停,停正是鬆的主要原因,那麼,請問該麼停呢?!
不想即停,停止過多的設想,因為過多的設想反而把自己攪拌的更加昏亂不堪,所以必須不想、所以必須停、而後才能鬆,而這其實也就是放下的意思,因為鬆了之後也就是放開。
若人再深究,試著找出慌亂緊迫的源頭,這時你會發現 ... 所有的源頭皆指向同一個〝出處〞,這個出處叫做〝自己〞。
你的需求,你的希望,你的標準,你的設定 ... 當你在做為他們的時候,其實它們也正對你造出一份框架,這份框架就是你控制的範圍,這裡請問,你為什麼會害怕?!
因為際遇送來交到你手上的情況超乎你這人可以控制的範圍,你處理不了它們,它們在你眼前是一種失控的狀態,因為失控,加上你對未來的設想亦瞧不出狀況得以重回控制的可能,於是你開始擔憂甚至恐懼,希望漸漸薄弱,取而代之是完全壓制設想的失望,這些晦暗持續累積,直到最後人掉入絕望的泥淖而無法抽身。
所以你要放下你的控制圈,對於你來說並沒有控制圈存在,而這是什麼?!
這是交託,將你的控制圈交給神,你不需要再去控制什麼,既然你的信仰是神,那麼...請將你的控制交給神,這便是行交託。
而將控制交給神的意思是把自己的控制交給一位號稱自己是神的人嗎?!(你看他吃飯之後要不要上廁所?!請問神要怎麼上廁所?!)
所以答案並不是,交託,是將自己交託於經典所指引的那些神的話語,它們是神的叮囑,它們與人無關,所以不要忙著去找什麼救世主,別那麼迷信,而當你交託自己之後你會怎麼?!
你會開始不想,不去想你的控制圈,而這會讓你人變鬆了。
而當人鬆了之後,你會發覺人如果不讓自己的設想給牽著鼻子走,心其實並不會那麼忙亂,當你走到這裡,我想...你大抵可以體會神的愛是什麼,而這...與任何人的作為都無關(包括我在內),一切只與祂有關,因為這是你的信仰,而你正行走其中,祂正陪著你一起。
/ 鬼頭刀 ^ _ ^ 於 2021/01/10 13:01回覆 - 4樓. 鬼頭刀 ^ _ ^2021/01/07 01:31......
- 3樓. 吹起了自然風2021/01/01 13:50
信心 有多大 光就有多亮
物品的本質 是創造出來使用
點亮一盞燭火開始通達輝映內心的光 一支畫筆畫出內心想要的風景... 都有著光的維度
...依著心思 書寫 有時能照亮開啟他人的心胸 有時讓人進入深沉的思慮
選了這張圖片 繽紛光彩 點綴光年
謝謝您的圖片,感謝您留下文章回應,並祝新年快樂。
不過,當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就會發覺真實的情況仍有差異,比方說死蔭幽谷的行路,我們期待的是光的恆常不滅,而不是光的亮度,再比如燭並不以熾亮為照,以熾亮為照是煙花,是故最亮不能作為鵠的,除非最亮的解釋是(光亮X時間),以總時數的明亮現象做為最亮的比擬則又是另一番境地。
只是,於此世間卻也不曾間斷以信心來追求最大亮度的作為,這部分倒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方向,而我們知道時間是亮度維持最大的考驗,比方煙花,獲得最大亮度,卻也收下最少時間,如曇花一現,以此行於死蔭幽谷,彷彿人們身上渴切奇蹟、或者特效藥,還是救世主的那顆心一般,其所面對的是大海撈針般地難度,卻將身上最大的相信整個投入進去,之後,那要遭逢的,便是時間無情的剝走、關於信心的留存,一點一滴,直到失望出現,甚至落入絕望。
而這些,說到底也不過就是人之常情,它是你我身上都會出現的似曾相似,也沒有什麼可拿來指摘的,不過關於走入信仰,或者仍舊留在俗世,這中間的分水嶺大抵也在於此。
如果人的信心是燭,那麼它所作為的...其實只是點亮罷了,點亮自己、照亮自己而順道照亮別人,此時人的心就像燭的燈芯一般,在內,他不需要外求,他不需要等待奇蹟,他不需要尋找特效藥還是救世主,因為他所缺少的只是照亮,而關於這部分其實他自己就可以辦得到,只是他忘了該如何做去罷了。
所以人有一種作為 ... 傳燈,當你是亮的,而發覺誰是暗的,那就以你的燭火靠近他那未甦的燭芯幫他點著,你的作為只是靠近,如同陪伴般地靠近,而後傳燈,而他亮了之後,他除了得到照亮,跟著他還可以繼續傳燈,這其間 ... 並不需要誰去鑽木取火,也不需要誰冒生命危險爬向火山之內去借火,因為這些都是本已具足,何需外求、何須有為?!
而若您遇上什麼人引筆為燭,那麼他只是行路遇上黑暗而點亮自己罷了,他倒不一定有什麼匡扶濟世之心,不過只是護著小小燈焰、莫使飄搖熄滅罷了,一切的出發只是自己,至於照亮什麼之類的事情,我想那或許只是緣遇,因外面的一切 ... 無為、無我。 鬼頭刀 ^ _ ^ 於 2021/01/02 10:55回覆 - 2樓. 鬼頭刀 ^ _ ^2020/12/30 21:51另 ... 有關信仰的分享
/
為什麼是 WHEN A CHILD 〝IS〞 BORN ?!而不是〝WAS〞呢?!
請問, A CHILD IS BORN IN WHERE ?!
再請問,WHO IS THE CHILD ?!是不是你(妳)?!
接著,我們再回來瞧這件事 ...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 ...』
那麼請問,神的形象是什麼?!
大人?!
還是小孩?!
/
請問簡體和繁體,它們說的是一件事情?!還是兩件事情?!
它們的產生來自於分別,而人心就是分別。
所以,隔閡是什麼?!
隔閡是人的心。
/
這裡有幾件物品,一支蠟燭,一撮乾草,一支樹枝,一張紙 ...
請問,這是什麼?!
如果,我說這些都是光的容器,請問你覺得如何?!
被〝點〞亮之後,它們就能發出光亮了不是嗎?!
但如果早先沒有先將光儲存起來,那請問 ... 這些〝光的容器〞如何能有被點亮的可能?!
假設那是一顆石頭呢?!
所以,細想之後,它們的確都是〝光的容器〞,對吧?!
但,為什麼這裡要將它們以〝光容器〞的樣式提出來討論呢?!
我這麼說好了,在它們還沒有發出光之前,是不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它們身上所具有那發光的本能?!
而這讓你聯想到什麼?!
是不是和人很像?!
人如果沒有被點亮,那麼 ... 請問他會認為自己能有發光的可能嗎?!
我想,他不會。
他會認為發光不是自己的事,光在外頭,光要向外尋去,拼命地找尋,但人們汲汲營營向外所尋來的光如何?!它照亮了人的外在,那裏面呢?!裡面也被照亮了嗎?!
如果裡面沒有的話,那請問裡面的光,人們該怎麼處理?!
需不需要相信呢?!需不需要相信人(相信自己)是有發光的可能?!
所以,你對自己的相信是什麼?!
大人對自己的相信是什麼?!
小孩對自己的相信是什麼?!
而接著呢,如果我說一支蠟燭,一撮乾草,一支樹枝,一張紙這些物品,它們除了可以發光之外,同時還代表著另外一種意義,這個意義就是〝人的信心〞,而你認為這麼看待它們適合嗎?!
「你能發出多少光,就代表你身上擁有的信心有多少」。
所以,當生命行入死蔭幽谷,或者生命發生陷落的時候,請問人可以怎麼辦?!
跟著一起黯淡嗎?!或者陷落呢?!你會這麼嗎?
你幫不幫自己一把?!你願不願意讓祂來點亮你?!
請問,你的思考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