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見一郎是心理學家及哲學家,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不教養的勇氣.改變人生的勇氣.重新相處的勇氣.還有目前我在看的這本,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很多書名都和勇氣有關,貌似膽子並不大。
他經歷母親中風住院及父親失智的過程,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慰我們,讓我們放開心懷,希望我們能喘口氣,也或許從他的文章中,我們能堅強的走過來,也或許能感同身受,也可能釋放情緒得到救贖。因為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這一天始終會來臨。
我從國小就開始接觸過死亡,那時是曾外祖母過世,還有外公.舅舅.外婆,然後我爸爸。就是生.老.病.死,這幾個循環,不論達官顯要或是販夫走卒,都有可能會親身經歷這個過程,甚至還有可能會需要有人來幫忙或照顧。患者承受身體的病痛,照顧者雖不用病痛折磨,但是心裡的壓力,心裡的煩躁也不好受,看著家人痛苦,恨不得能幫他承受,但有時是患者給的精神折磨,有時是照顧者自己的心理過不去,更有可能,照顧者先行離世,徒留患者繼續痛苦。
第一章:父母教會我的人生意義
從小,我爸爸就不會插手我的人生,他會讓我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決定,自己去了解,他不會決定我應該要讀什麼科系,應該要做什麼工作,他只要求我:毒跟賭不要碰,不要害人及做違法的事。因為就算是父母,也無法負責子女的人生。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這句話,是最近很流行的話,許多人怕父母會擔心,許多事情都自己承受,其實有時可以不要表現那麼堅強,因為如果子女適時表現懦弱,父母反而就會堅強起來。還有不用所有事情都幫父母做好,可以留下一點沒有危險工作好讓父母不要退化。
我常常在想當時,我爸爸躺在床上,只能靠鼻胃管進食,無法說話,只能讓人幫忙翻身,但是他就算死亡逼近眼前,依舊想活得像自己。
第二章:接受現實的勇氣
曾經是撐起我們家的巨人,再也不能替我們擋風遮雨了,雖然面對這樣的現實很痛苦,但是我們只能接受。我們只能鼓起勇氣,接受爸爸現實的模樣。
爸爸已離開這個人世,但是爸爸還是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只要我想起他時,他就近在眼前。還有,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如果爸爸還在,看到我沒有好好打起精神,回到原本的生活,我想爸爸會很傷心難過的,為了讓爸爸放心.安心,我不能再這麼消沉下去。
第三章:與年邁的雙親建立良好的關係
做子女的不要因為怕危險或因為覺得麻煩而阻止父母想做的事,也不需要勉強父母想起過去的一切,如果父母忘記了,就當做重新開始吧,只要著眼並持續當下.眼前做得到的事,不要放棄。
再來,丟掉成見及所有的不愉快,放棄再與父母爭執,因為就算爭贏了,不會改變與父母的關係。
其實就算子女什麼也沒有做,只要靜靜地待在父母身邊,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
重要的,父母活著,便是對家庭有所貢獻。因為父死路遠,母死路斷,父母離開了,許多兄弟姐妹為了財產翻臉,再不然,親情漸行漸遠,越來越淡,就再也不聯絡了,只要父母還在,就是凝聚大家的力量。
終章:樂在當下.眼前
照顧者不要每天把自己逼得太緊,偶爾也要放鬆自己,有時出去買東西繞個遠路或停下腳步看看花草,都不是浪費時間,因為有效率的人生,沒有意義。
不需要為了[下半輩子]而改變生活方式:人生不需要因為所剩時間不多而改變生活的方式。
想做的事情要趁能做的時候馬上去做,人生不要拖延,因為人生非常非常無常。
此為參加BloggerAds閱讀活動之心得分享,我推薦這本書
- 8樓. 新天新地2017/07/31 05:56彼此相愛
在兩個兄弟很小的時候, 我就常常叮嚀兄弟倆要相親相愛~
特別是有了太太以後是最大的考驗; 兩個太太相處融洽的話, 兄弟相愛就能持久些~
- 7樓. 郁勝2017/05/04 13:43父母還在世前,我就已悄悄做好了"總會有那一天"的準備,即使在我最拮据時,仍沒有動用到那筆資源。十年前父親往生,最近母親也往生,從撒手到後事辦完,都沒有讓弟妹籌資一文。
我家兩老都不是會存錢的人,所以我必須在以往還有能力時就做好一切準備。父母還在世時,我就時而提及,若到那一天時,放下一切去尋自由就對了,其它的事自會有人處理。
卻反而有人因此懷疑,是否兩老以前就曾私下大筆給過我?啼笑皆非!雞同鴨講!層次不同,思考方式就不同,兄弟姐妹亦皆然!季非晚安:
長期看你的文章,知道你的為人,總是為父母.弟妺.家庭而付出。而你也孝順,父母也都你照顧,還要父母別擔心身後事,以己之力擔起;你又怕弟妹負擔重,自己辛苦付出準備。你弟妹應當知你了你,卻又誤會你,但你只說層次不同,思考東西不一樣,好像當笑話帶過,可見你這個大哥也懶與他們計較吧。(我真的很敬佩你)
希望他們只是一時鬼迷心竅,以後應會想通吧。
fllf 於 2017/05/05 23:56回覆 - 6樓. 悅己2017/04/24 11:14
對我而言,要面對與父母的生死離別,最好的方法是介紹他們認識基督教信仰
因爲信耶穌,得永生,這樣他們和我們就都不怕死亡
因爲我們將來在天上還會相見!
悅已好:
父親去世後,有感於人生無常,我努力還完學貸,以及當保人揹的債。
趁母親身體狀況還可以,我和妹妹帶母親去北京.上海.京都.大阪.神戶,我想行孝須即時,儘量帶母親出去走走。
雖我不是教徒,但是還是能感受悅己的真心誠意,謝謝。
fllf 於 2017/04/25 14:14回覆 - 5樓. 萬大河濱公園景觀2017/04/16 19:00父死路遠母死路斷
"父死路遠~母死路斷"
讀完全文感觸良多,非常有哲理,尤其"父死路遠~母死路斷"~父在天涯咫尺,父死咫尺天涯‧這父母皆亡的話,路斷了‧許多兄弟姊妹都是這樣‧
86翁我與老伴在,每年兒女都定時歡聚幾次,以後我兩不在,他們就隨緣了‧
這本"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名作家‧內容很實際敘述‧好書‧更生午安:
兒女們總有他們需要完成的事業,需要完成的功課,需要盡的責任,時間到了,他們自會相聚一起。
更生和貞姑娘就好好享受兒女們回來歡聚的天倫之樂。
fllf 於 2017/04/17 13:03回覆 - 4樓. 茉子伊2017/04/13 11:01
書中所提,都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的確必須及早有自己的想法,以便事先有形或無形的萬全準備
謝謝fllf的分享...
苿子伊晚安,我現在每天早餐吃麥片+堅果及葡萄乾,有時還會吃素食便當,應該還算養生,然後我再多加運動,就不會生病,身體就會健康。還有,我已經簽好器官捐贈及放棄急救,我想家人就不會太煩惱這件事。
fllf 於 2017/04/14 00:25回覆 - 3樓. 星海辰歌 ✿ 泉2017/04/13 09:52
昨天先按了推薦,現在才回頭來仔細閱讀這篇文章
我很慶幸,我有記得回頭來看看,給了我許多啟發與領悟!
我喜歡妳的想法,
「爸爸還是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只要我想起他時,他就近在眼前。」
非常讓我感動!
也同感~ 人生是非常非常無常的,所以人生不要拖延。
感謝您分享這篇,很有意義!
幸福泉晚安,我爸爸去世17年了,我還是常常想他,這本書看完收獲很多,尤其這句:爸爸還是活在我心中,只要我想起他,他就在我身邊。
我想以後我只要想起我爸爸,我就會想起這句話。
fllf 於 2017/04/14 00:14回覆 - 2樓. 小小茉莉2017/04/13 09:10
面對父母 自己或是家人朋友老去是一門功課
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家人 那更是莫大的不捨與壓力
要學會面對學習與放下 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
對於逝去的親人 把生活過好 就是對親人最好的懷念
小小茉莉晚安,妳說的真的沒錯,好好生活,就是對家人最大的懷念,我要記起來。 fllf 於 2017/04/14 00:05回覆 - 1樓. 江水2017/04/13 02:05發人深省~江水晚安,聽說他另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很好看,改天我也來看看。 fllf 於 2017/04/14 00:0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