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回顧有些難寫,今年真的發生不少變化。
先說孩子們吧。去年耶誕假期孩子們返台約 5 週,今年一月上旬回 NZ 之後,Ed 告訴我們一個大好消息,他申請的美國博班錄取他了!全家替他高興了幾天之後,我卻漸漸地難過起來。因為以往孩子們在 NZ,一班飛機就到了;Pete 雖已碩班畢業,但因預計留在 NZ 工作,並沒有太大改變。可是以後要見到 Ed 就不容易了 ~~~
回想起以前在 NZ,我最喜歡看的節目之一就是 Dr Phil, 因為比較聽得懂美國口音(對我來說澳洲口音算是最難懂的),也對他探討的個案有興趣。記得有一次 Dr Phil 談到,孩子們大了就會想要離開原生家庭,就像樹枝要脫離樹幹一樣;有些父母寵愛成年兒女,讓他/她們予取予求,導致後者無法離家獨立,其實作兒女的並不喜歡這樣,反而會憎恨父母。
可是真正面臨孩子要展翅高飛的時候,心中的失落難以形容。後來 Ed 又先找了房子急著要我幫忙匯款(他沒辦法從在台灣的美元帳戶匯款,因為牽涉到外幣都要臨櫃辦理 ~~~),先生覺得對方要求先付一年租金著實不妥、對我吼了幾次,我則是在百忙中請在美國的老同學查了房東的真實性之後,到銀行臨櫃辦理匯款設定等,但手續相當複雜,雖然花費不少時間後辦好了,卻讓我頗覺委屈。
其實從先生去年 6 月退休之後家中事情就不少。我們剛於 10 月搬回舊家、接著年底到今年 2 月因為二姑的病情睡不好也吃不下、3 月初辦完喪事之後,換成婆婆時常心情不好需要先生陪伴、、、(我因為工作繁忙,大概只能一個月回婆家一次)。婆婆畢竟年屆 90 歲,記憶力大不如前,有些財務方面的事原本是二姑在幫忙處理,之後換成委託先生,剛開始雙方真的非常不適應。例如婆婆以為先生做了某事,想把她的財產轉移給自己之類的,讓先生非常驚訝傷心;也因為這樣,向來溫和的先生,才會對我發脾氣。
可是我因為 Ed 要赴美讀書,心裡就已經很失落了,不像之前總是能夠開導先生/給他客觀的建議。還好兩個孩子在回 NZ 之前,幫我找了在台的心裡諮商師;Ed 甚至拿出壓歲錢的一部份,要我無論如何去進行諮商。其實,我自認個性善於傾聽並給朋友中肯建議、、、回想起我在唸碩班時、因為不少同學來跟我訴說學業/感情的困境等等,我還得要排出不同時段「接見」同學呢 ~~~ 但是進行諮商一個月後,很明顯地發現,跟諮商師比較起來,雖然我能夠整理情緒看出自己的困擾、但其實看不清根源的問題,更遑論想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了。
回顧過去這 4 個月,經歷這許多家庭變故,要不是我有進行心理諮商,我跟先生不知道如何度過這段期間?外在役情造成恐慌不便等不說,工作上遠距的學生要顧及以外,為了讓學生維持社交距離,多了許多行政手續(例如考試時要借 2 到 3 間教室,常借到很遠/設備差的教室不說,監考的人力也都忙不過來 ~~~)。加上因為大家對所換通風良好的新教室影音設備都不熟悉,不是線上教學沒有聲音;就是顧到線上的學生、現場投影片卻跑不出來;還發生錄影機按錯鍵整個小時沒有錄到/或是有聲沒影等等各種出包狀況,讓我壓力爆棚 ~~~
(雖然是主要是回顧生活,還是不免抱怨工作的事 ~~~ 高等教育主管機關/大學等從上到下,對遠距教學完全沒有準備和演練,老師/助教/服務同學變成一線人員,必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和學生的要求/抱怨,即使我用研究計畫的補助幫助教加薪,他們的工作量還是比以往增加太多了 ~~~)
(學校的部份,也只是在 4 月初草草地辦了幾場工作坊,教我們和助教如何用 Microsoft 和 Google 的軟體同步遠距教學;因為 3 月中在教育部建議下大張旗鼓辦了 Zoom 的工作坊,之後被某立委一執詢,教育部不得不立馬來文要求我們停用,以免個資被洩漏到中國去 ~~~ 搞得學校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不該鼓勵老師同步遠距教學,很可能累得人仰馬翻之後,又說軟體有資安問題 ~~~ 學期都過了一半,還在討論到底該用什麼軟體,這要老師們怎麼專注教學呢?)
話說回來,要不是諮商師一再提醒我考慮降低標準/不要求事事做到完美,我不可能向這次一樣,理性面對教學上遇到的挫折 ~~~ 我也讓學生知道,自己對線上軟體不熟悉/學習進度緩慢,但這實在非我所能掌控;學生不滿意,我也沒有辦法,只能要求自己無愧我心,盡力維持教學品質而已。
至於婆家那邊,由於先生固定回去看婆婆/幫忙跑腿做事,他和婆婆的關係頗有改善。婆婆很少一見到先生就嫌東嫌西,先生也不像以前,對婆婆的批評那樣在意/有時過度反應。常常先生才剛回家,婆婆就會打電話過來,說是忘記了哪件事;先生就會溫和地重複跟婆婆解釋 ~~~(回想起二姑剛走的時候,先生提出的意見若是和婆婆不同,婆婆動輒氣到要跟先生斷絕關係,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
總之呢,隨著疫情有緩和的跡象(至少在台灣啦 ~~~),我們的生活也慢慢趨向一個新的均衡。雖說調整的過程並不容易,只要家庭成員都有心讓彼此關係更加良好/緊密,未來的愉快生活是可以期待的、、、吧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靜若2020/05/23 21:35
總覺得社會結構在改變,也許再加上一些也許看不到的因素,總之,人的關係變得緊繃,如果不想變成冷漠的人,就得調整自己,所以我們開始開求自己,也給自己壓力了!
請別給自己太多壓力,後來發現沒有一百分也沒怎樣,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總有對我們不滿意的人,所以呢,能過關就好,我會不會太阿Q了
每一家子都有家務事,別人也沒辦法瞭解,您也不用太在意啦,我常對自己講的,有努力過,就沒有遺憾,希望您能放寬心,笑一下吧!
謝謝靜若來訪留言!
其實我心理諮商的重點之一,就是太執著於某些事情要做到完美,導致自己壓力大/過度煩惱不說,甚至影響到和家人的關係 ~~~
您在海外工作,沒有足夠抗壓性/高 EQ 可不容易撐下去;也就是說您的過關/ 80 分可能是別人的 100+ 分哩 ~~~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0/05/24 15:55回覆 - 5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20/05/15 22:46
台灣防疫傲視全球!
我們美國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但老人家若有失智問題,
常給照顧他的人帶來困擾。
這也是我們老了以後的借鏡
謝謝彥琳來訪提供 comments!
我們原本也覺得婆婆似乎有失智徵兆;但她除了忘性比較重,個性/脾氣倒是沒有太大改變、、、若是她哪天不再大聲罵人,我們反而要擔心呢。
還有您說的對,台灣防疫真的相當有成效。前幾天我還在想,因為相對安全/安心,我們反而「專注」為了一些小事煩心、、、人們真的很會自尋煩惱呢、、、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0/05/16 09:09回覆 - 4樓. 天涯孤鴻···花窗2020/05/14 01:06祝福
以前我的婆婆,跟我不止隔著一層肚皮,而是兩個世界的人,根本無法溝通。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家人終究血濃於水,母子親情是天性。
倒是覺得妳老公既然退休了,理當多體諒照顧妳,不要讓妳太操心勞力。
謝謝孤鴻姐稍來祝福 ~~~
先生退休之後,偶爾會開車接送我,且常幫我買外食讓我不上班時可以宅個痛快(我的福利還是有增進的啦)。
但是先生和婆婆間的應對策略,還是需要我跟諮商師討論,我確實頗為困擾;難得抽空每週諮商,講的幾乎都是先生家裡的事,他自己不信任外人/我就累了/諮商結束還要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開導他 ~~~
就如同您說的,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呢 ~~~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0/05/14 15:40回覆 - 3樓. 意樵2020/05/03 13:53放自己一馬
小孩離家後的空巢期開始。
根源除了調整事事完備的要求外,就是讓自己別凡事面面俱到。
不完美不符合要求又如何呢!?
現在的雙標政府缺乏專業精神也無專業素養,妳先死給她看嗎??
先生退休照顧婆婆,你們三人才是緊密的組合,找出平衡點需要磨合。
疫情沒那麼嚴重~
妳加油吧~
感謝意樵來訪留言 ~~~
其實比較起來,工作上的事容易解決,盡力就是了。
家庭的部分,我父母仍健在,我很喜歡與他們相處,可能因為太愉快自在,反而不知道要寫什麼。
至於夫家,先生還有數位手足,婆婆和他們彼此的相處,在我看來太戲劇化反而不知如何下筆、、、因為最近對先生和婆婆的互動有所感觸,先記錄下來,希望未來會更好。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0/05/04 19:42回覆 - 2樓. 寧靜姐2020/05/03 10:25
確實是一個新的平衡,只能給你加油。你的90人大班真難搞,只能降低標準
疫期快過了,苦難也快過了
謝謝寧靜姐來訪留言 ~~~
同事大多不太在乎教學績效,自己上課較能暢所欲言、學生的學習也反而比較沒有壓力。
是我自己太在意,導致學生接收到我的緊張/太過在意嗎?這是我現在要深入探討的課題、、、
Celine_百分之三百 於 2020/05/04 19:25回覆 - 1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2020/05/03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