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萬華普篩站發現許多陽性感染者,許多人網路公審當地老人、遊民沒戴口罩,自由時報轉載這些網友意見,看來觸目驚心:「我們還是離這些身無牽掛的人遠點」、「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等死,你覺得他們怕嗎?」、「當你什麼都沒有時就是無敵狀態」、「市長可以處理一下嗎!」、「不是要罰款?」、「這些人很多都是遊民,罰了也沒錢繳」「我都關在家,不知道外面有人沒戴口罩」、「公園最好抓了,超多阿北阿季,口罩不戴好,一如往常般生活著」,這些意見充分表達一般民眾對所謂街友、遊民的看法。
我在2015年寫過一篇「台灣遊民人生悲歌:被羞辱外還被打」2019年寫過一篇「街友不只是「市容問題」,請思考他們何以至此?」,其實十幾年前我在臺北車站的經驗,也算是跟街友有過「近距離接觸」:
當時大概是十幾年前的夏天,我因為錯過最後一班火車,又不想包計程車回家,就在台北火車站外面「蹲點」,等著搭五點多的火車回家,那時我看到許多人拿著厚紙板睡在臺北車站外面的地板,帶著他們的「家當」,衣著不乾淨,也就是所謂的「街友」。
偶爾,我也看過一些人,衣服不完整,連褲子後面都完全破了,不曉得他是不是就直接從那排泄,有些人則是完全不穿鞋,厚厚的繭在他的腳底,他們的身上通常有些氣味,難以親近,大多數人也遠遠避開。
大家並不關心這些人,甚至視為「都市毒瘤」,或是一些人當作可以隨意欺負的「沙包」,我前面的文章談到:2010年,民進黨陳菊統治的高雄市警察將流落街頭51歲的張姓婦人以有礙市容觀瞻為由,逮捕張婦兩次。法院的態度是,簡易法庭裁定將她拘役3天。2011年,國民黨市議員應曉薇因萬華地區居民要求,希望市政府噴水驅散遊民,後要推動遊民法立法。2014年10月間,73歲廖姓老遊民遭17歲沈姓與林姓少年於新北市中和區4號公園持安全帽、甩棍毆打。一天被打2次,打到濺血,後來安平派出所需要當事人出面製作筆錄找不到。
總而言之,政府、民意代表、民意,可說都是敵視遊民,也不重視他們的人權。
“現在疫情期間民眾要求警方積極開罰不戴口罩的街友,已有不少員警說,「他們就沒錢,也不在乎染病與否,開罰有什麼用?」再次證明街友問題只靠現行社福政策、警方查緝,是行不通的。”
在2021年的今天,自稱是民主人、自由人的臺灣,對待最弱勢的遊民態度就是如此不堪,我介紹過2013年,國家地理頻道Undercover USA有一集Hollywood Homeless,調查記者Mariana van Zeller與Darren Foster,親自探訪美國年輕遊民這個鮮為人知的世界。他們既露宿街頭,也親身深入體驗遊民文化與生活,一個警察說「如果沒有意外,那個聚集地通常是遊民人生的最後一站」。
這些露宿街頭、容易成為各種犯罪對象的受害者,就是這麼脆弱,但臺灣社會在乎的很少,只希望眼不見為淨。
臺灣人「眼不見為淨」的還包括性工作者,萬華長期存在的「茶室」的悠久歷史,或者該說有色情交易的「茶室」一直都存在於臺灣,從蔣渭水寫〈送王君入監獄序〉批人「列屋為藝妓,嫖來又嫖去,肉林而酒池」,到國民政府來台後茶室仍然林立,就像1947/02/19民報報導,基隆市根據台灣省各縣市旅館,飲食店侍應生管理辦法,為保健國民體力健康防止性病起見,定三月一日起開始各酒家旅館侍應生體格檢查,如果這些人不是「做黑的」,檢查性病作什麼?

後來被許多臺灣人指控為性奴隸的「軍中樂園」,以及軍隊外普遍存在的酒店、茶室一直都在臺灣,在網路、新興通訊媒體出現後,更是氾濫成災。新北市警局派出所警員張榮哲其著名的論文「大臺北地區旅遊樓鳳新興性產業分析」就介紹了許多色情業者利用Line招攬顧客的情況(張榮哲,大臺北地區旅遊樓鳳新興性產業分析,臺北大學,2019年,28頁以下)。

由以上可知,當陳時中說明在萬華發生的性交易行為「人與人的連結」,竟引來許多人的訝異,當然是昧於現實,而各縣市首長「不敢設立性交易專區」卻放任連外國人都知道的”sexy Tea”,要嘛就真正的「零容忍」,不設專區又放任,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假道學的臺灣文化?

綜上,這些臺灣「陰暗的角落」,其實伴隨著臺灣人的「需求」或是臺灣弱勢者不得已的「終點」,在社會安全網以外的他她們,承擔著最高的風險,如今還要被最嚴厲的指責,我只能說:
臺灣最美的風景,還是人嗎?
Blackjack 2021/5/20
【即時短評】總該正視街友及性產業問題了吧!
2021-05-19 14:07 聯合報 / 記者李隆揆/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疫情嚴峻,台北萬華是重災區,頓成人們迴避的一塊禁區,包含地方居民,不少人特別擔心街友、一樓一鳳、阿公店員工成為防疫破口,昨天更要求警方追查可能前往中南部的外籍女子行蹤;其實萬華街友、性工作問題被討論多年,只是社會大眾及政府長期消極處理,此次遭遇疫情肆虐,凸顯出問題,政府應深刻審視如何處理相關社會問題,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中正區、萬華區是台北市街友密集度最高的地方,街友或四散,或多集中在台北車站、艋舺公園。街友安置、輔導機制長期失能,除因社會局處、民間團體能力有限,核心問題是政府漠視國人貧窮問題,其次是弱勢家庭的社會福利不到位。
可怕的是民眾認知早已生根,多數人認為「是這些人自我放逐」,壓根不會站在街友處境思考,更不會推動政府妥適安置、輔導街友,正面解決街友問題,而是動輒要求警方把街友抓走,眼不見為淨。
說白了,不願伸出援手就算了,流浪不犯法,警察又能怎麼抓?街友因此成為社會角落的日常風景;現在疫情期間民眾要求警方積極開罰不戴口罩的街友,已有不少員警說,「他們就沒錢,也不在乎染病與否,開罰有什麼用?」再次證明街友問題只靠現行社福政策、警方查緝,是行不通的。
色情產業也是萬華區長年存在的社會問題,在沒有劃設性專區的情況下,警方不是不抓,而是有需求就有市場,抓不勝抓;只是民眾、政府不願承認,社會上的確有許多人有相關需求,只顧譴責「敗壞社會風氣」,一昧要求警方掃蕩,卻不正視性產業的核心問題。
尤其是性產業議題,民團、專家及警方早就說明,劃設性專區讓政府列管工作者,第一個就能透過強制體檢杜絕性病,再者,經過列冊列管,也能及時掌握工作人口。
昨天警方緊急追查外籍女子,卻發現聯繫不上部分業者,也有些業者根本是人頭,連平時配合警方臨檢、建冊的阿公店業者都出現煙霧彈,更別說想掌握那些地下化的性工作者,防疫陷入困境,不正是政府消極處理相關問題的副作用?
街友、性產業,一直都被歸類在社會底層,是社會結構中不可能消失的角色,這些族群衍生治安、衛生等各層面問題,卻長期不被重視。這次疫情讓這些群體暴露出來,同時凸顯政府的消極態度,及公權力無力處理相關社會問題,開始有人眼看火燒到自己,就更把問題推給底層弱勢,甚至污名化疫區,簡直是善良百姓的傲慢,且無濟於事。
疫情之後,是不是該好好審視現行社會政策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旭日初昇2021/05/21 12:00
底層人生的悲歌,已習慣了被漠視、歧視,
更習慣了當執政者各種不當施政失敗的藉口與洩氣口----。
遊民不會去投票,會投票的討厭遊民。政客只在乎有票的人
這三者,注定了他們的命運
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沒有人會討論遊民,大家也會繼續把萬華的茶室視而不見
blackjack 於 2021/05/21 13:34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