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法國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社會革命(Social revolution)是如何異化成為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社會革命的?
現今集體主義發展可能趨勢,是什麼?
其中,重要的社會革命轉折點,以結論式簡要的歸納作為”十九世紀”系列的結束。
1793~4年,法國大革命期雅各賓派(the Jacobins)的執政期間的理想性對海地及隨後的拉丁美洲革命及奴隸制度的廢除是有促成的作用,但是,自由主義(Liberalism)民粹式恐怖的統治期間,在法國超過四萬人被砍了頭---啊,自由,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而行﹗(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英文: Oh Liberty, what crimes are committed in thy name!)---這是自由主義實施結果真實的描述,要被修正是必然的!!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的稱帝,許多原先熱切支持法國革命的人民失望了;
此後,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Napoleon's French Empire)所發動的戰爭多了侵略的性質---特別是在 1807年夥同西班牙進攻葡萄牙。
瑪麗亞一世(Maria I of Portugal)畫像
1807年11月29日,在大英帝國的建議及協助下,葡萄牙瑪麗亞一世(Maria I of Portugal,1734年12月17日~1816年3月20日,這時73歲的她已得老年痴呆症) 和攝政王約翰(Prince Regent John,1767年5月13日~1826年3月26日)王室成員,帶領23艘軍艦及31艘商船,載運約10,000名政府和法院官員及9,000名水手,撤離葡萄牙,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建立的”流亡政府”運作了13年。
攝政王約翰(Prince Regent John)畫像
1808年,法蘭西帝國以欺騙的手段,控制西班牙重要的城市;
1808年5月5日,策動西班牙貴族發動政變,迫使查理四世(Charles IV)讓位給他的兒子費迪南德(Ferdinand)。
查理四世(Charles IV)畫像
1808年5月6日,費迪南德被送往巴約納(Bayonne),然後,拿破崙接受”費迪南德的退位”,同時提名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為西班牙的新國王。
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畫像
1808年6月6日,西班牙議會批准並接受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的新國王,這醜陋的篡奪激起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最終蔓延到全國各地。 在英國的支持下,葡萄牙及西班牙的人民奮勇抵抗侵略者,激發了民族主義(Nationalism)意識,後世稱之為半島戰爭(Peninsular War)演變成為”人民戰爭”(national wars)的形式,無所不在的游擊隊(guerrillas),使法蘭西帝國的軍隊陷於不能得勝的泥沼中。 民族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的概念,已悄悄的興起了!!
1815年,維也納會議(The Congress of Vienna)恢復了君主貴族專制的統治,社會革命的動力被遏止了;
普魯士的興起,國家接管了世俗的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教材中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意識,逐步地將先前歐洲社會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思潮傳化為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的概念,工業革命提高了經濟活動的生產力所蓄積能量對外發展成為帝國主義(Imperialism)的侵略性。
1830年及1848年,法國的”自由主義”的革命運動,都導致了雅各賓(a Jacobin)似的”民粹政治”,這種”不可持續性”的發展,使浪漫的”自由主義”社會革命的熱情趨於衰退;
1870年,德意志帝國及義大利的統一開始,促成民族國家(The nation-state)興起;此後,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成為主流,國家社會主義(State socialism)、共產主義(communism)、法西斯主義(fascism)及資本主義(capitalism)在相互的競爭著----在這個大環境下,崇尚個人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居於劣勢被壓抑著。
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有一項很重要的覺醒---就是世俗人文主義(Secular Humanism)的啟蒙---其中平等原則(Egalitarianism)是來自”自然神所賦予的不可讓渡權利” “inalienable rights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美國湯瑪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總統創用的”人類生而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就是這個精神,成為早於法國大革命政治文件。
十九世紀初期,平等原則是追求人權、法律及政治的平等---到1870年代,集體主義鼎盛的時期,人民還是獲得了局部性的法律及政治平等---雖然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主張有差距。
1850年,第二次的工業革命啟動時,馬克思意識到資本的剝削性質---工業化的社會中擴大了生活實質條件的不平等,時至今日依然在範圍及程度上,繼續的擴大及惡化。
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The October Revolution)成功後,按共產主義的理想去追求生活實質條件的平等;
1918年,美國總統湯瑪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提出自決(Self determination)的主張---歐洲的許多王室消失了!!
1945年,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英國及法國,在亞洲及非洲殖民地面對民族主義(Nationalism)及自決(Self determination) 的意識形態(ideology),在一系列的”人民戰爭”對抗的過程中,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就節節的敗退了,許多的新興民族國家成立了。
1989年,共產主義經過七十多年在全球的範圍內的實踐----驗證了以”人權、法律及政治的平等”換取”生活實質條件的平等”是沒有出路的死巷子!!
蘇聯瓦解後,中亞(Central Asia)及巴爾幹半島(The Balkans)又有許多的民族國家成立了,這個自決(Self determination)趨勢還持續著---包括台灣在1996年直接民選總統後,由”兩千三百萬的台灣居民決定台灣的未來”幾乎已經成為台灣兩大政黨的共識了!!
1972~2005年自由民主和極權國家消長比較示意圖
1989年冷戰結束後,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出版了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預言 : “…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不僅是冷戰的結束,或是通過一個戰後歷史的特定時期,而是歷史終結為這樣的(形式):那就是,人類思想演進的終點和西方自由民主成為人類政府的最後形式的普遍化。…“(…What we may be witnessing is not just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or the passing of a particular period of post-war history, but the end of history as such: that is, the end point of mankind's ideological evolution and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y as the final form of human government.) ----這呼應了1815年被鎮壓的法國自由主義(Liberalism)社會革命的理想。
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預言人類最終的社會是工人的民主(workers' democracy)共產主義社會”。
對於人類未來社會的預言,馬克思和法蘭西斯·福山會是”不相容”的結論嗎?
當前最大集體主義的中國,在經濟的表現如同二十世紀三零年代史達林的蘇聯及希特勒的德國,極端的集體主義必然就一定壓縮自由主義活動的空間,妨礙自由民主政治體系的建立----但是,就經濟的發展而言,沒有必然性的關聯。
現今,WTO全球化的進程中,建立了全球化範圍內的”國民化待遇”的競爭模式,基礎經濟的活動就是資本主義式的提高生產效率;
另一方面,在聯合國及IMF等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非營利事業單位,推動民主法治政治”普遍化”的進程,倘若這樣,世界上的所有的國家逐步的,真如法蘭西斯·福山所預言的---人民的定期授權組成有公權力的政府---因為選舉權的普遍化,這樣組成的政府就必然會是人民財富分配公義的平台並建立法制化,這就是”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的模式。
2009年世界各國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示意圖
請注意判讀上圖中實施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西、北歐、加拿大及澳洲的平均所得分配;再比較美國、墨西哥、中國、阿根廷及南美洲的平均所得分配----終極的平等原則除了追求人權、法律及政治的平等外,還應該包括財富分配的平等!! 倘若,歷史終結的形式是”民主社會主義”在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示意圖都呈現如瑞典的
- 1樓. 通霄客2011/03/21 08:49德國的統一和侵略
你文中所提: 1870 年德國開始統一, 去年十月底我去德南旅遊了兩週, 一般德國人也清楚此史實。 德國統一前, 全國共有約300個城邦, 從1870 年到1908 年, 即五四運動那年,才三十多年, 德國就有能力侵占遠在東亞的大國中國,真是難以相信。 今天的德國又恢復了其強盛統一, 中國還內患重重, 東突、西藏、台灣都在鬧分離, 夫復何言?我寫的是 : "1870年,德意志帝國及義大利的統一開始,促成民族國家(The nation-state)興起;..."------現在的德國和德意志帝國有"繼承的關係"但不等同現在的德國,概念上是全然不同的!!
由普魯士公國(the Duchy of Prussia)到形成德意志帝國的過程----不是這樣簡單"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統一"概念,軍事教團---條頓騎士團(A)及十字軍(K)---波羅的海十字軍的系列文章都有論及起源的部分,但是,這個普魯士公國和霍亨索倫家族 (Hohenzollerns)的關係及如何演化為普魯士王國(The Kingdom of Prussia )還沒有"較仔細"敘述,等四月底旅遊回來後再演繹這個過程!!
要"想法子"認識現今歐洲聯盟(The European Union (EU))形成的過程會有助於理解十九世紀時歐洲民族國家建立的背景---絕對不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統一"概念!!
中國現況的疆域是我們現在罵得很順口的"腐敗滿清"留下來的---看看"最近的"所謂漢人建立的"流氓政權"明朝的疆域是沒有外蒙、新疆、西藏及台灣的,"固有領土"不是有"明確定義"的名詞,以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歷史期間,不能行使"治權"在外蒙、新疆、西藏及台灣的時間遠遠超過能行使"治權"時間,有了這樣的認識---會不會比較心平氣和些?
Tomas 於 2011/03/21 12:0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