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的經濟結構調整引發的衝擊,正好可對台灣的內,外在處境進行SWOT分析(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讓大家理性思考認識發生了什麼事? 當然,要在宏觀的國際環境中瞭解台灣的定位,才能瞭解外在的”機會”及”威脅”;
如何轉換? “內因是動力,外因是條件”;關鍵是要能掌握自己內在的”優勢”和”弱點”才能有作為。(I.E. “內因是動力,外因是條件”是概括出的”口號結論”,如何演繹的及意涵為何? 參看 : 黑格爾的歷史觀辯證法則系列文章)
為什麼美國的金融系統崩潰的危機會造成全世界所有國家經濟運作的衰退?
各國為何如此無力面對及解決自己國家經濟的衰退?
各國的產業結構該如何調整經濟才能持續的發展?
中國和台灣相互間的關聯為何? 合作的關係是什麼? 競爭的關係是什麼?
是合作中有競爭? 還是競爭中有合作? 這兩者間的差異是什麼?
個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該如何自處? ”大環境”的意函是什麼? 這ㄧ系列問題的答案都必須是自己要找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去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此,就不會,也不能自哀自怨了!!
先看看三級產業基本意義,各級產業占GDP的總值比是多少? 投入的勞動力比又是多少? 我們個人的志向才可能和願景有好的結合;不然,人生就是”ㄧ支草,ㄧ點露”---是”必然中的偶然”際遇!!
初級產業(Primary sector---raw materials)
各種經濟活動中,直接取自天然資源或將天然資源加以培育利用者,稱為初級產業。直接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時也為其他產業提供原料,是各級產業的基礎。初級產業:包括:農,林,漁,牧,狩獵業等。
第二級產業 (Secondary sector---manufacturing)
初級產業所生產的產品,經過加工製造後,產生”使用價值”送至市場銷售,這種加工製造的過程即為第二級產業,一般稱為工業或製造業活動。 包括: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營造業,水電燃氣業,製造業等。
第三級產業 (Tertiary sector---services)
任何產業產品,必須透過運輸,批發,零售的過程才能到達消費者的手上,這些零售,批發即為商業;運輸,倉儲,金融,保險業,通信業,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而這些產業合稱為第三級產業。
第四級產業(Quaternary sector)
2000年後,互聯網發展,開始將以提供智慧型服務為特徵的產業領域,與資訊技術、科學研究相關的專利技術、電影文化藝術產業、教育、資訊產業以及非營利事業單位包括政府負責公共服務以及社會公益事業,劃歸屬於第四產業,目前多數國家歸入第三產業。 第四級產業是”高端服務業”是附加價值最高的產業,是WTO 談判進展緩慢的ㄧ個領域----是正在開展有未來性的產業!!
參看 : 亞洲各國三級產業的數據(ㄧ);亞洲各國三級產業的數據(二)
以三級產業的產值和投入人力比來分析社會結構的調整,亞洲地區(選列)概略分為三個聚落:
第一. 台灣,蘇俄,韓國向日本的社會結構調整;
台灣勞工的薪資效率面對中國的勞工完全沒有競爭力;
台灣服務業員工的敬業精神及薪資效率的加權優勢面對中國服務業員工的逐步提升的敬業精神,加權優勢正在消失!!
如何能不失業? 台灣的年輕人要提高外語能力,培養國際觀,具備多元,創新思考,不斷的自修學習---唯有如此才能保有加權優勢!!
台灣要利用這一波世界經濟架構調整將工業人口向第四級產業---高端的服務業移轉---未來的趨勢,知識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知識的創造與應用成為支撐經濟不斷成長的主要動力,其貢獻遠超出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等傳統性生產要素。
低端的服務業,隨著後續WTO服務貿易的雙邊談判的進展,終有開放的一天,面對中國同文,同種沒有語言的壁壘,台灣低端服務業的薪資水平是向中國沿岸城市趨同的---這是趨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無助的人,不免會罵天,罵地,罵政府,怪爹,怨娘都沒用---必須掌握宏觀,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終身學習擁有知識,提高外語能力,培養國際觀,具備多元,創新思考,向高端的服務業移轉!!
(I.E. WTO服務貿易的細節參看 WTO專題探討(四)----服務貿易---WTO是ㄧ個巨大的網,全世界三級產業中的每個人都被網入其中,在這個網內任何掙扎的力道,經網目的聯結又回饋回來成為壓力,WTO網內的企業和個人越努力回饋的壓力就越大!!)
日本農業投入的勞工人數和GDP產值比為3.26;台灣的比值為3.79;蘇俄的比值為2.49;南韓的比值為2.59;
可以看得出台灣的服務業的人產出效率在這個聚落中是最高的;台灣的農業的人產出效率在這個聚落中是最低的;台灣農地休耕比率是很高的----這應該是農業政策面出了問題!!
- 1樓. JamieChao2009/02/25 23:01說實在,看了壓力好大
回頭在看(上),你督促的知識再升級,好像真是求生的管道。勞力密集的製造業是中國強項,利潤微薄------但擁有通路及品牌,可創造較多的附加價值!!
LED面板製造者;DRAM製造者,是資本密集的產業,若設備利用率低,銷售價格就不足以負擔折舊成本,而且存貨壓力----將資產固定化----苦不堪言-----智慧專利的先端研究者是收穫者,不僅沒有庫存壓力,而且生產者,出貨的每一個單位都要付專利費用-----就像 Microsoft 對每一台WINTEL電腦能獲得操作軟體費用一樣!!
現在歐美的已經投入 OLED 研發二十多年了,準備接替 LED ------ 這就是知識智慧的價值,要有前瞻性的"知識密集研發",投入的基礎研發費用也是很高的,這是所有已開發國家的強項-------台灣要專注自己的強項建立未來的"利基"(niche)!!
領導者的-----常懷千歲憂------的壓力是很大的,更氣人的還要應付"混蛋"的攪局!!
Tomas 於 2009/02/26 08: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