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是每周會登上向天山和面天山一次,認為那樣的硬斗才足以彌補他日日坐著辦公的不足運動量。
.
.
而我雖然也多次走過向天池,卻是在2012年9月12日登頂之後,就只是常常駐足遠望面天山而已。
.
.
2012年9月那次的登頂路線是:北投~清天宮~向天池~向天山~面天山~二子坪~陽明山公車總站~北投(請見文末連結),當時九月只見芒草隨風搖曳生波,許下日後一定要看到芒花開滿兩座山頭的美景。
.
.
2014年11月23日,因為行程更動而臨時決定去登向天山和面天山;而此番的登頂路線是:北投~清天宮~面天山~向天山~向天池~清天宮~北投,因為路線不同,所以再度為文記錄。也見諒在兩次重覆的路途,多以圖片代替說明。
.
(清天宮後方的清水宮)
.
.
.
(登高到三張木椅處,可望見台北巿西區,遠方的中央山脈北段山頭上的雲也清晰可見。)
.
(新光三越高樓)
.
(關渡平原的稻田已呈現金黃色)
.
(遠方的林口台地)
.
(觀音山全貌)
.
(台北港)
.
(步道兩旁有柑橘林,應是古早有名的"草山橘"又出來見巿面了吧?)
.
(三聖宮,適合小休的地點。)
.
(秋冬季是馬蘭開花的季節,先民多用馬蘭的葉和根莖來做為藍染的原料,清天宮附近的山坡地適合馬蘭的生長,於是古早時藍染工業多聚集在那附近,而有中青嚳和下青嚳的遺址。)
.
(通往太上老君廟的小石板橋,不知什麼原因,在路的另一端已用鐵柵門阻擋。)
.
.
.
(面天坪涼亭附近有幾株楓樹,正是葉色轉紅的時節。)
.
.
(熱鬧滾滾的面天坪)
.
.
.
面天坪,位於通往面天山、二子坪、大屯西峰、清天宮的岔路口,一向都是登山人聚集休息的熱點。也因為一直不缺人餵食,每次都會見到那裡有數隻松鼠為食物而上下奔波。
.
.
(跟 您說一個小小的秘密:我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有缺了一小段約50公尺的路段,就是面天坪到面天山登山口的那一段,在這次也補齊了!就是見到了這個淤塞池,而來判斷的。)
.
來到面天山登山口,雖然經過前段清天宮到面天坪那一段的洗禮,但是由面天山登山口到登頂的0.6公里,還是讓人走來氣喘如牛。
.
.
.
(左邊是大屯主峰,右為大屯西峰及尾陵。)
.
.
.
初時的步道兩旁,林木蒼鬱、蕨類植物也充滿生機;接近峰頂,只見比人高的茅草蔓生,頂上陽光灑曬,抬眼是一望無際的景,清晰可見蜿蜒的淡水河流入海口,林口台地、觀音山、台北港、.....。
.
上回登面天山時,雖也是晴天,卻是霾深阻隔視野,只見朦朧景象而已,這回則是望到天際線也是一覽無遺。
.
(典型的芒草步道,全無可遮蔭之處。)
.
.
.
.
.
.
(大屯主峰,七星山已雲霧罩頂。)
.
(快到面天山山頂了,先就見到大面板!)
.
越接近面天山峰頂,風勢轉強,只見宛如波濤一般的芒草隨風搖曳,那是典型的大屯冬景!
.
再兩個轉折,就見到立於頂峰的兩座金屬高架上的面板,平行相對,據說是飛機的導航板。再來就是一座木製的觀景台,每位登頂的人,都要爬上平台宣示一下自已登頂了!
.
.
.
.
.
(呵呵......聽到有人說:觀音山真小!)
.
(淡水河出海口)
.
.
(觀音山左側、淡水河出海口附近的淡水區及淡海新市鎮)
.
.
(三芝的大片平坦土地、海水連結天際皆無障礙的一望無際。)
.
(烘爐山等等)
.
(奇怪的面板,可以讓人由遠處一眼就辨識出面天山的顯著地標。)
.
.
清朗的天氣,極目遠望的視野真是令人驚呼連連。觀景台的左邊可遠眺台北市北投、關渡一帶、觀音山、淡水、台北港。換到另一邊,則是淡海新市鎮、三芝。
.
(從來不曾在979M那麼高的地方,把台北港看得如此清楚,
竹圍漁港附近的風力發電風車也清晰可見!)
.
(淡海新巿鎮)
.
入冬之後登面天山,是否能够一覽美景,可真得看老天爺願不願意賞臉!
.
在面天山頂上,把臉朝向天空望上去,嚐嚐"面天"的感覺,只見那日的冬陽如夏曝一樣的熱情!
.
即使山上再舒爽,也得背包上肩的動身繼續往下一站邁步走去。
.
(遠望向天山,飽滿的像大饅頭一般。)
.
.
.
從面天山而下,繼續走往向天山、向天池;從面天山(H:977公尺)到向天山(H:880公尺),兩山之間是一個V形的鞍部。
.
由高往下走,只見灑落的枯黃松針鋪滿石階,抬頭看,上方是蒼勁的松樹。而對面的向天山,遍山芒草在北風的吹拂之下,一波波的擺動著;向天山的登頂步道也是裸露的芒草步道,遠望石階山徑上有人或上或下的、像小螞蟻一樣的穿梭在茅草叢之間的走著。
.
.
.
(我的隊友已經衝到對面向天山山徑上!)
.
(而我還在面天山這一邊!)
.
.
.
.
.
(回頭仰望面天山,觀景台和大面板,遠望也變得相當小了!)
.
登上向天山那一刻,陣陣強風吹得人有暈眩的感覺,也是因為"巴肚妖妖"的原因啦。一聽聞有人大喊:那裡有漢堡!立馬變得有精神!嘿~~~豈只是漢堡,天空上還有薯塊和烤雞,不是嗎?
.
.
在向天山山頂,也要臉"向天",感受一下上天的旨意!
.
.
.
.
由向天山山頂往另一面走下走,又有幾株松樹,就在闊葉森林裡走走停停,不久之後就到達向天池。
.
.
(一隻像枯葉的蟲)
.
.
(看到向天池了!)
.
"向天池"是一個火山口的遺跡,周遭山頭圍繞的一個看似小盆地的平坦草原,當日當然也是乾涸無水,想見識到名符其實的向天“池”,還得趕在下大雨之後;走在那樣濕滑的山路是有點危險,真的得靠好運氣!
.
在向天池裡走一走,感受一下歲月悠悠四十萬年前火山噴發所形成的那塊大地景象。
.
.
.
.
.
.
.
.
(池中有燈心草,還有這種不知道名字的草。)
.
(連日大雨或颱風天過才會積水,那時才有"池"的感覺,唉~~~又一次沒看到水!)
.
.
本來想從向天池經過面天坪走到二子坪,但是人馬疲累又餓,於是改由面天坪就折返清天宮。
.
(太子碑)
.
(巧遇一隻螢光綠的甲蟲)
.
(秋季在北部山區常見的台灣山菊)
.
(起登時有人聚集小休的三聖宮,回程時已經冷清寂靜。)
.
.
一路的石階路,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再下坡,氣喘吁吁,膝蓋也很吃力。
.
也許是因為周日,沿路見到擕家帶眷絡繹於山路上的人潮,還是覺得很開心,大家都要好好照顧自已的健康唷!
.
.
附記:
太子碑,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到台灣的12天訪問,其中曾經特別安排草山與北投的參訪行程,當時裕仁皇太子僅在草山賓館短暫停留後隨即前往北投,實際上並沒有到過大屯山系。隔年大婚,一些擅於吹捧的地方士紳,就狗腿的營造一些紀念活動,那被稱作太子碑的「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即是一例。只是在二戰之後,碑文遭到毀壞,空留碑石於山林中。
.
.
.
.
延伸閱讀:清天宮~向天池~向天山~面天山‧陽明山東西大縱走(1)‧西段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