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是台北人的後院,也是個很大眾的山;直到最近才知道:陽明山只是一個統稱,它是由十數個山頭所結構而成。
.
除了幾個大眾化的點,一般人是罕於一一登上那些山的山頂。
.
也因此,為了鼓勵大眾都能上山走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經在陽明山上辦了一個串連諸山的活動,那就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
我聽說有健腳級的山友在一天之內走完全程超過三十公里的十連峰,由大清早走到天黑、超過十多個小時才能走完,那是非常累、非常操的登山行程;像我這樣的肉腳,只怕是走不到四分之一就要落跑! 既然認知自己是肉腳,不敢走硬斗的行程,分成數段走完才是安全之道;所以,這一次走的是最西段。
.

在捷運北投站搭上S6,小巴的輕巧靈活,在山區狹小蜿蜒的道路上有著無可比擬的便利,車路越走越高,終於到了終站清天宮。
.

才由清天宮旁的柏油路走上去二三十公尺就到了登山口,入口有地圖及標示牌,石階步道繞過廟後方一路往上;一開始就是陡上的石階段,我最怕這樣的開端,就像部老爺車,還沒有預熱就想要它快跑,不就跑得氣噓聲喘?!
.
超過兩公里的連續上坡,是一項滿大的挑戰,只好走了幾公尺就停下來拍個照、看一下風景的慢慢爬梯而上。
(內心的os.:我是在熱身,不是在打混!)
.





一路石階而上的路徑,都在竹林樹蔭之下;逐梯的慢慢走上去,即見一棵棵高大粗壯的相思樹,路邊儘是開著紫色小花的金露花,風吹落英繽紛,步道上佈滿了點點浪漫的紫。
.












在抵達裕仁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之前的路段,稍微有點陡的一連串的爬升階梯,還好是呈之字形路線往上走。
.



裕仁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俗稱"太子碑")立於大正15年,是紀念大正12年(1923年)裕仁太子訪台,為當時盛事,後來北投地方人士紛紛立石碑以為紀念。
.
距今不過八九十年,卻斑駁得已經看不出上面的文字,後面也有刻文,但也是什麼字都看不出來,似乎免不了與其他日治遺跡同樣遭受到人為破壞的命運,徒然空留大石一塊,見證歷史的流轉。
.
事實上,依記事所載:裕仁皇太子只到了草山(陽明山)及北投等地,並沒有行至該立碑之處,雖然說立那碑是狗腿之事也不為過,仍然希望大眾能以包容的心去尊重歷史及曾經發生的事實,這是目前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最欠缺的尊重異於已的態度。
.
走過了太子碑,抵達向天池之前的那一段山路,是繞走在山腰的精華路段;不管是奇松巨樹或是青翠竹林,又或是台灣沙蘿、筆筒木,參雜著生長,處處有驚艷。
.







向天池是一個火山口噴發之後的遺跡,也是台灣保持最完整的火山口,像是個四面周遭山頭圍繞而中央平坦的小盆地;乾涸無水,池底生長著稀疏乾枯的燈心草一類的禾本科草類,以及散落的幾個大岩石,某一個大岩石上被刻著“復中”及一些宗教符號,一旁還有焚燒過紙錢的痕跡。雖然國家公園管理局豎立了告示,嚴禁在那裡舉行宗教儀式及燃燒紙錢,但似乎沒有發揮功效。
.
想見到向天池積水成池的景象,似乎真的需要一點運氣,得在颱風或連續豪雨過後。也因此,讓我有機會走在向天池平坦的底部,感受一下數十萬年前火山噴發的景象。天地歲月萬物,悠悠而逝,念宇宙之奧秘,讓人好奇,也令人敬畏。
.







在向天池邊的步道走了半圈,再循著登山步道往向天山的方向而去,擺在眼前的當然又是一大段的陡峭階梯,讓人走得腳軟呵!好不容易登上向天山,向天山的山頂沒什麼特別之處,就馬不停蹄的繼續越過向天山頂端,下坡走向向天山往面天山的鞍部,該路段不見樹林的景觀,只見到一片芒草隨風搖曳,宛如棒球場觀眾席上的啦啦隊,一波波起伏擺動著,這是典型的大屯秋景,待得冬天芒花翻飛,更是一幅蕭條悲涼之景。
.




仰望面天山,山頂上有兩大片對立的面板,是由別處辨別面天山的顯著地標。
.
由兩山之間的鞍部底處再往上循著石階路走入密林之中,不時聽得上方有人在談笑,抵達面天山頂小片平地,看到立於頂峰的兩片高架金屬面板面面相對,不像雷達,也不像日光發電站,據說或許是與飛機導航或是氣象有關的設施吧?
.
前方有木條搭建的觀景台,爬上平台,傳說中的視野遼闊、三面皆無遮障的景觀只能靠老天爺願不願意配合;此番天氣不佳,明明還是個晴天,山嵐就漸漸飄了下來,雲霧如白色迷帳一般的籠罩在四周,山裡的天氣還真是變幻多端;傳說中,在向天山和面天山的山頂可遠眺淡水河口、台北盆地,都是在晴朗天氣時才能有的視野,都被隔絕在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之外,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這段路,由清天宮(H:465M)上到向天池(H:820M),再上到向天山(H:881M);面天山(H:979M),比向天山高了近100公尺,而兩山相距極近,陡下又爬升,腿~~~抖~~~!
.
下面天山,先是一段長長的石階下坡路,還好是之字形路線,雖是緩降石階卻也苔痕處處,必須很小心的一步又一步,慢慢往下走,就在走得雙膝打鼓之時,終於看到步道的出口,精神一振!
.
這段行程讓我體會到:上山不容易,下山更難!
.


附記:
陽明山國家公園曾經在2000年七月辦過『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活動,就是在一年之內走完十座連峰,由東向西數來:頂山、石梯嶺、竹篙山、七星東峰、七星主峰、大屯主峰、大屯南峰、大屯西峰、面天山、向天山;並在十個山頂立了十個木樁,每個木樁上有一個字,用拓字做為打印的記錄。這十個單字分別依序(由東向西)為【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山友收集了在這十座連峰上拓印字碑的十張記錄紙,可以向陽管處申請一張證明書。
大概是因為曾經發生過做弊或造假的事件,陽管處在2006年把十連峰改為八連峰(少了大屯西峰和大屯南峰),也把木椿上拓印的字改成了【足、印、草、山、體、驗、自、然】,活動在2006年12月16日開始,兩個活動的走法和玩法,看來是換湯不換藥;也不知道是不是太辛苦了(?),還是欠缺新鮮感,以致於參與的人日益減少,所以現在早已經停辦了。
.
.

- 2樓. 竹子2012/09/19 11:51向天池
你最近才去的嗎? 怎麼向天池又無水了
我8月初去也許是颱風才剛過,盈盈滿的水
連環池道路都無法走呢~
竹子真有好運氣!
向天池約400平方公尺,
連日大雨或颱風過後的池水深度最高可達5公尺,
根據研究報告~~向天池的池水是以每日30公分的速度在消退.
依竹子是8/04(?)那天在向天池看到的水位(約1.5~2.0公尺)的話,
大約5-10天以後就見底了.
我在9/12那天去到最低處也踩不到爛泥巴,
可見是完全乾涸了!
Iris貓~愛山戀海 於 2012/09/20 12:04回覆 - 1樓. blue phoenix 從影后裡的渣男看女明星的愛情婚姻2012/09/19 11:23哈哈
應該是請澆熄 吧
還有妳拍的風景好美啊
配上音樂
賞心悅目
最近好嗎?
blue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