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對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很感興趣,且某媒體大老亦將某政治人物比做崇禎帝,
當然由於朱由檢(廟號:思宗)是一個亡國皇帝,拿他來做比較,的確可以產生更多的政治張力,
但是,就我個人對明朝歷史粗略的了解,事實上,明朝16個皇帝(扣除明代宗景泰帝)真正昏庸的更是大有人在!
今天筆者要談的是明神宗朱翊鈞(1573~1620)。
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郊外有個很有名的明朝皇家陵園:明十三陵,其中惟一對外開放地宮的就是萬曆的「定陵」,現在還能看到三具巨大的棺木躺在石基座上(其實只是水泥複製品),
其實這個萬曆皇帝其實才是導致明王朝衰亡的關鍵人物。
朱翊鈞於1573年六月初十登極到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病逝,共當了48年的皇帝,基本上400年前的封建中國,是由一群通過科舉考試的文官所組成的政治體,
這個體系由仙鶴、鷓鴣、獬豸等標誌,無數的禮儀、磕頭和四書中的辭句堆砌而成文官系統,終其一身的夢想當然是升遷到上層臣僚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可以看成是宰相),但是萬曆皇帝卻因為「廢長立幼」的問題與滿朝文武僵持了數十年,對高級文官的出缺寧可空著也不派人遞補,使文官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最後導致龐大的帝國失去重心步伐不穩,最終失足而墜入深淵。
在這裏所謂廢長立幼:基本上就是因為萬曆帝鍾愛鄭貴妃,因此打算立鄭氏所生皇三子常洵代替長子常洛為太子,所引起皇帝與文官集團的對立事件。
其實在400年後的今日,這場景也似曾相似的在上演中,今日的台灣並無皇帝存在也沒有太子的問題,但是所謂立太子的問題(就是政權移轉的問題)依然存在,
如今台灣已歷經二次政權移轉但是波滔依然洶湧,當今政府組織基本上是架構在行政、立法二權之上(司法、監察、考試都聽命於一人),由於行政與立法都具有民意基礎,所以當彼此產生競合問題時,行政權是無法控制立法權的,一但接近政權移轉大限時,兩者的衝突愈加明顯,今天看到的是在同一政黨控制下,行政院及立法院在某些議題上出現完全不同調的奇怪現象。
這情景頗類似400年前的萬曆帝,成了以故史學大師黃仁宇博士所描繪的:「心裏的願望難以實現且無法言明,同時又缺乏可以密商的智囊人物,從此他就成為了一個孤獨的君主。」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Tomas2010/01/13 04:17馬總統真的無能嗎? 不願意同流合汙,就必須是孤獨的!!
一黨獨大不是好事,樂見有理性的反對黨的存在!!
台灣需要一個"理性有理想"的反對黨才能產生良性的制衡!!
唯有理性才是"明天會更好"的保證;
國民黨要加油,由內部改革卸掉既得利益的包袱!!
民進黨要加油,要教導支持者"理性的文明"!!
”理性及有理想”的標準是建立在------ “絕對的” 倫理公義的價值基礎上的,這是在”思想,言,行”內在及外在都是自我圓融不能有矛盾的;
有一本書,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中文翻譯為"誠信"(不是郝柏村寫的"誠信"),由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發展來探討"社會信任"的重要性;台灣的選舉本身就應該是一種範圍廣大且深入的”社會教育運動”,政治人物都應該自修讀讀這本書!!
台灣只有建立優質的民主政治才能生存----這是主觀的作為,我們政黨提名的候選人,都應該負起建立"優質的民主政治"示範的責任;
倫理公義的價值是絕對的-----消極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一個社會沒有"絕對的倫理公義的價值"及”社會內部的信任”----像是得了癌症的病人-----是內部的自我摧毀,是會自行崩潰的,那裡還需要外來的敵人?
台灣的生存基礎就只有是"建立優質的民主政治"引導中國走向民主!!
我們社會的政治公民社團的責任---就是成為讓這個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要加油啊!!
Tomas
經濟學大師Keynes曾經說過:在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run we are all dead.) 目標太過崇高 只怕曲高和寡 註定要失敗 孤不二忠 於 2010/01/15 16:2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