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克思更下層的建築──文學=變形(下)/【藥草師】[11]
2011/09/22 16:29
瀏覽1,876
迴響1
推薦14
引用0
{工作人員測光:陽明山場景,早上8點}
讀著別人的書或文章(有時還包括
新聞報導、廣告、照片或談話,乃至直銷人員的長江滾滾式的說詞),內心中總忍不住(近幾年回想起來,竟然覺得「其實也很自然」)
有一種「改變它們」的力量──沒有這種力量的「在場」,其實我早已不在場(昏昏欲睡)。
{【藥草師】男主角李國毅:藤查九/阿六}
so,真真奇怪呢,「在場」的魅力
就在把「出場」的東西變不見、換成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那麼,文學,也就是一種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書寫
(我如此簡單地定義文學),其實就是一種改變的欲望的展現:經由改變他人,同時改變自己。
但是,為什麼非要改變不可呢?
因為,人類最需要的「氧」(說成「癢」或者更貼切),就是,靈活變化──這很可能是,人類的本能;我想。
這很可能是,拍電影的人最重要的本錢;這不是我用想的。
{最後定板攝影師李以須──楊德昌【牯領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
如此一來,文學就跟老馬(Karl Marx)的「哲學就是改變(世界)」連上線了。
這兩者之間當然有一個差別,而且是非常大的差別:老馬的哲學,是放眼全世界(或全人類),
我所以為的文學,卻是要把眼睛穿過各種世界(也許不僅是人類的世界)。
老馬是非要改變別人不可的,
我則期望在不驚動別人的改變(=文學作品)中能真正地改變自己──每一天都能超過昨天的自己,
即便只是0.1公分也好。是的,要能察覺出這0.1公分的自我差距,
就一定不可能是「放眼全世界」如此「巨觀」與價值所屑於低頭去觀望的。
§ 相關文章長髮馬英九;鐵人胡錦濤──文學=變形(上)[2011/0919]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大老鷹姐姐2011/09/23 04:32講得真好
老馬的哲學,是放眼全世界(或全人類),
我所以為的文學,卻是要把眼睛穿過
各種世界(也許不僅是人類的世界)。老馬是非要改變別人不可的,
我則期望在不驚動別人的改變(=文學作品)中
能真正地改變自己──每一天都能超過昨天的自己,即便只是0.1公分也好。
是的,要能察覺出這0.1公分的自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