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忙應該是不能寫部落格的,但是不巧看到這邊文章忍不住要力推!台灣教育界近年從教改開始一直很混亂,其實我看有兩股勢力一直在對抗,一種是「人性本善」,相信只要給予學生更多鼓勵支持,開發多元化興趣的機會,解放不必要的升學壓力,結果會比較好!另一種是「人性本惡」,相信沒有競爭沒有壓力,整個台灣僅有的「優秀」體質就會全面崩盤!台灣也沒多好嘛?如果連明星學校與升學壓力都沒了!學生素質不就一瀉千里?台灣前途一定會萬劫不復的!
我不敢斷言哪一個陣營的思維完全正確,就像性善或性惡說,爭了幾千年也無法定論,或許本來人性就是介於兩者之間,任何決策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個人當然是傾向性善說的!因為以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印證,我看到的都是偏向性善的一面!只要給學生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就一定會有成效!所以我在所謂的後段班教課也極少人打混或蹺課。但是別人說的也不見得都是謊話,以統計上來看,好像「人性本惰」也是事實!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我們很多教育改革措施成效還不彰顯,主要原因是多數大人(包括很多教授)的想法並沒有跟著改變,教育改革是希望大家水平向思考,找到「合適」的學校科系!但是大人們放不下階級意識與升學主義的慣性,還是逼著孩子一定要選擇「較好」的學校,不然「你就沒前途了!」這是十足的恐嚇,而且恐嚇的內容並非事實。
何謂「較好」的學校?當然是「以前一向」錄取分數就很高的明星學校囉!繼續「垂直」化的思考,「努力向上」的結果當然會與強調多元水平向發展的新制格格不入!妙的是:這些保守思維的人,反而將新制成效未彰當作復辟升學主義思維的理由!繼續恐嚇下一代,你敢「放任發展興趣」而不好好追求垂直向的「升學」目標,你就死定了!
其實大家睜眼看看:我們的「新制」也不過是模仿西方一些國家的較開放的概念,較尊重個人興趣與學習意願設計的,很多磨課師、創客教育與翻轉教室等新式教學方式也正在放出光芒,這種「新」的程度不是洪水猛獸或世界首創的實驗!失敗風險根本也不大,唯一嚴重危及的是幾十年來升學主義塑造的階級觀念。
有些傳統觀念覺得學生不被逼迫,不被「少一分打一下」,就不能激發潛力。但我覺得一樣的效果可以來自學生「主觀的興趣」加上各個「專業體系的嚴格要求」,讓有興趣的學生「主動」追求品質,而不是因為父母的期望「被動」的作功課,歐美國家就是如此作的!他們的學校沒那麼恐怖,但是最終各種專業的程度更勝於我們!所以是他們應該改弦易轍「逼孩子用功讀書」嗎?還是我們的想法應該有所改變?
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遲早作得到,不想做的事情逼著他們作也不會作好,只會製造更多心理問題!一堆不考試就不願讀書的人!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