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0年(2021)3月25日,臺中捷運綠線恢復試營運,並且將在4月25日正式通車,成為中臺灣第一條捷運路線。
座落在大肚山東南麓、筏子溪匯入烏溪的平原上,介於臺中市區與彰化市之間,高鐵臺中站三鐵共構,集合高鐵、臺鐵,以及捷運於一體,是臺灣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對我而言,高鐵臺中站更是就讀大學時,往返臺北和南投縣信義鄉羅娜部落必經的地點,只是不曾預料到,以前銜接高鐵和臺鐵月臺的空橋,竟然變成通往捷運站的入口。
1.
搭乘捷運之前,首先走到大廳外的廣場,經由父親指引,才知道廣場上看見泛著金屬光澤、呈深灰色的圓筒狀建築物就是新建的捷運站。原本連接高鐵和臺鐵的空橋,東側新開張臺鐵紀念品店,穿越西側入口,通過票閘門,直下電扶梯以後到達捷運月臺。縱使這並不是第一次來到高鐵臺中站,也不是第一次搭乘捷運,望著列車駛進車站,聽見月臺報站廣播,離站鈴聲響起,一切所見所聞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臺中捷運終於通車了!
現在的我們也是如此,弟弟和我站在第一節車廂的車頭,使用手機錄製捷運沿線的風景。當對向列車和我們擦身而過,同車廂內的小朋友們不禁發出一陣驚呼,不久,列車抵達捷運九德站,我們於是下車一探究竟。
2.
架設在建國路上,捷運綠線同時和臺鐵山線平行,地上三樓為月臺,車站大廳、詢問處、自動售票機,以及驗票閘門則位居二樓,手扶梯的背後,還可以憑欄俯瞰建國路上繁忙的車潮。從一號出口的天橋回望,車站立面網點圖樣以規律帶狀線條,展現這裡以前曾經是鄉村的意象。
捷運綠線接續依循建國路行駛,通過捷運九張犁站之後到達捷運大慶站,這裡同時也是第二座與臺鐵共構的車站,除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外,車站南側為住宅區,北側「第十三期市地重劃區」仍然是成片荒蕪的空地。自此之後,捷運綠線和臺鐵山線及建國路分道揚鑣,轉往文心南路,朝高樓林立的市區挺進。
3.
為了不想錯過任何一座車站,我們決定先在編號為奇數的捷運站停留,然後再逐一參觀編號偶數的車站。從捷運北屯總站返回途經捷運大慶站以後,同樣架設在建國路上的捷運九張犁站,與隔壁的捷運九德站相比更為荒涼,大概也是整條捷運線上使用人次最少的車站;值得注意的是,「九張犁」就是「九德」的舊地名,表示寬闊的平地,而鄰近捷運站的環中路由筏子溪畔一路延伸至此,是否為九張犁迎來發展的新契機呢?
相較於高鐵臺中站,捷運烏日站對烏日市區的居民而言更加便利,北面的烏日啤酒廠保留完整的紅磚建築群,如果妥善經營並且積極宣傳,相信可以增加搭乘捷運旅遊的樂趣;至於捷運站的南面,更可以從空橋看見捷運、臺鐵,以及不遠處高鐵「三鐵交會」的奇景。完成捷運探索旅程之前,堂哥祐笙與我們全家人在空橋上觀望許久,或許是為了讓三鐵可以順暢地接駁,不曾見到高鐵、臺鐵,還有捷運同時出現。
4.
起初和臺74線重疊的環中路遠離筏子溪以後,朝東南前行與捷運九張犁站相逢,民國105年(2016)11月,跨越大里溪的溪尾大橋落成,環中路自此將原本位置孤立的烏日溪尾地區和臺中市區相連,民國110年(2021)2月,溪尾二橋通車,環中路跨越烏溪,銜接臺14線抵達八卦山腳下的芬園,打通臺中、彰化,還有南投之間交通的任督二脈。
「烏日」地名的由來已不可考,最可信的說法來自舊時拍瀑拉族對當地的稱呼;不過,也有人認為,烏日唸起來像是「湖日」,地形似湖且日照甚美。相隔將近一年,當我們站在堤防上望向宏偉的溪尾大橋,寒風冷冽,濃厚雲層裡透出淡淡的餘暉,這幅景象是否正是百年前先民所稱的「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