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214章[雲林縣虎尾鎮] 中山路,一路向前行(上)
2018/05/11 22:02
瀏覽69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8.02.19   

關鍵字:虎尾糖廠、虎尾驛、合同廳舍、雲林布袋戲館

虎尾鎮位居雲林縣中央,也是高鐵雲林站所在地,和斗六、西螺或者北港相比,虎尾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根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此地原本是平埔族華武壠人(Fovorlangh)的聚落,荷人曾經發動四次進攻,最終迫使華武壠人向東印度公司臣服,至於漢人開墾的村落,清朝年間曾經出現「五間厝」、「大崙腳」地名,卻始終沒有興盛起來。

日據明治39年(190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五間厝設置製糖工廠,規劃棋盤式街道,興建員工宿舍區、熱帶植物公園(今同心公園)、公共澡堂、郵便局、神社、學校和醫院,大正9年(1920)臺灣總督府建置「虎尾郡」,昭和8年(1933)「虎尾庄」升格為「虎尾街」,人口突破兩萬六千人,如今已經是超過七萬人的城市。

1.

虎尾糖廠目前依舊持續製糖,和善化糖廠是目前全臺唯二仍然運作的糖廠;炎熱天氣裡,糖廠冰品成為最愜意的享受,在外地不曾看過的「蔗糖冰棒」,口感相當濃醇,其實和一般砂糖的味道相差不遠,甜味中流淌著類似小麥的香氣。

距離糖廠咫尺之遙,「虎尾驛」最初是木造的獨幢小屋,兼營客運後改建成一幢長方形木造建築,屋頂兩端為切角頂設計,屋身正中央入口處設置破風式玄關,明治43年(1910)連接他里霧(今雲林縣斗南鎮)的斗南線糖鐵完工,因為北通彰化溪州,南連嘉義水上,虎尾是全臺糖鐵系統中最大的車站。

民國44年(1955)由於業務需求,驛站轉作保警中隊辦公室,民國64年(1975)關閉,直到民國98年(2009)修復完成,現在當作虎尾遊客中心;另外,為了運送甘蔗的需要,糖廠在廠區內修築新站,就在舊站隔著鐵道的另一邊,一條軌道穿越中山路向郊外延伸,定時行駛運送甘蔗的小火車,彷彿還飄揚著往日「糖都」的餘韻。

2.

順著中山路,一路向前行,合同廳舍、雲林布袋戲館和中華郵政環繞著岔路口,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行人在城鎮中心熙來攘往,布袋戲館前的廣場上一棵大樟樹挺立著,男女老少坐在塑膠凳上,興致盎然地觀賞台上歌舞演出。

「合同廳舍」興建於昭和5年(1930),以前是消防單位觀測轄區內失火位置和出動救災支援的建築物,最顯眼的,當屬四層樓高的瞭望塔式閣樓,民國90年(2001)10月31日被列為歷史建築,其中,「合同」意思是「合署辦公」,除了消防局以外,也曾經是直轄派出所和公會堂,民國102年(2013)12月27日誠品書局和星巴克門市進駐,讓古蹟增添不少文藝氣息。

3.

雲林布袋戲館原本是「虎尾郡役所」,設置於昭和6年(1931),是日據時期虎尾郡行政和治安機關,下轄今日虎尾鎮、西螺鎮、土庫鎮、二崙鄉、崙背鄉、東勢鄉、臺西鄉以及麥寮鄉,古蹟外觀更展現出當時作為「新市鎮」的氣派,「半木造」建築融合多種試驗風格,平衡錘式推拉窗在臺灣也相當少見,民國95年(2006)12月,雲林縣文化局委託雲林科技大學,將轉作警察局用途的郡役所規劃成「布袋戲主題館」。

布袋戲發源於大陸福建省南部,而各個流派幾經改造、轉變,卻在臺灣發揚光大,不只是鄉野農忙之餘的娛樂活動,布袋戲匯集雕刻、彩繪、刺繡、科白和樂曲等等多種藝術,雲林縣更是北管與潮調布袋戲兩大支派濫觴之地,昭和17年(1942)黃海岱(1901~2007)創立的「五洲園人形戲團」即為北管代表,而潮調則是以鍾任祥先生最為知名。

聽父親說布袋戲曾經在二、三十年前風靡全臺,創下97%的收視率,政府甚至曾經以「影響民生作息」要求停播,走進博物館展間,一尊一尊身著華美衣裝,神態細膩、栩栩如生的人偶果真讓我大開眼界,超乎想像地令人著迷,本次展覽主題是「三國系列」,儘管眼前陳列的都是距今二千年前的人物,因為匠師的別出心裁,彷彿歷久彌新。

參考資料
1.戴震宇(2001)。《台灣的老火車站》。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