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17.01.21
通過12.9公里封閉和幽暗,車窗前的蘭陽平原豁然展延,迎向中央山脈巍峨遠山,馳騁雪山山脈和太平洋之間,雲霧矇矓,不一定望得見海上龜山島,溫泉飯店霓虹閃爍卻格外清晰。「礁溪」意思是「乾涸的水道」,除了雨季,溪流只剩佈滿野芒的沙洲,溫泉煙霧飄緲,是她得天獨厚的景致。
無溫泉便不成礁溪,清朝漢人開墾時就已經被發現,他們築圍沐浴,稱作「湯圍」,日據時期溫泉產業方興未艾,水融融稻田裡處處可見木構湯屋,礁溪溫泉屬於碳酸氫鈉泉,PH值7.2~7.9左右,水溫常年維持在攝氏40~50度以內,無色無臭,泉質清澈,可以澆灌蔬菜,養殖魚蝦,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五峰旗瀑布緊鄰礁溪溫泉區,名聞遐邇且歷史悠久,瀑布後方有五座山峰並列,彷彿是三角形的旌旗而得名,入口攤販販售茶葉、山產,幾隻黑狗、白狗慵懶地在廣場中央趴睡,行人三三兩兩,裹著大衣,步履有些蹣跚,步道起初以平整石塊鋪陳,寬度有時容許兩車並行,不到五分鐘,就抵達水潭邊的第三層瀑布。
第三層瀑布大約10公尺高,其下有深2公尺的瀑潭,激流前散佈石塊,闊葉密林有如群眾簇擁娉婷舞者,山棕隨風微微搖擺飛羽般的枝葉,有著赭紅色扶欄的階梯循山壁盤繞上升,九丁榕樹緊抓岩石,伸展一樹翠綠,曲徑通幽,轉眼間涼亭映入眼簾,銅色頂蓋芳草蔓生,洋溢庭園古雅的氣息。
不管是坐臥於亭內,或者佇立壘壘巨石旁,都能一覽第二層瀑布磅礡的氣勢,第二層瀑布高42公尺,瀑濂底下無瀑潭,纖細如白絹的水幕潑灑溪床後向下游奔騰,裸露山壁灰黑色底帶點深棕,這是四稜砂岩的特徵。
同樣擁有瀑布景致,林美石磐步道位於佛光大學和淡江大學蘭陽校區附近,同時醞釀無數過往林美村民取水、耕作的記憶,人文薈萃,古意盎然,有如老祖母傳承下來的一串翡翠,收納在質地細膩柔軟所包裹,又鑲嵌玲瓏銀飾的寶盒裡,「林美」來自於「林尾」,是礁溪最後開墾的漢人聚落,以往栽種果樹的山坡,已經變成礁溪高爾夫球場的一部分。
由起點出發,一開始步道沿著球場繞行,丘陵前的草湳湖是早期農業開墾的蛛絲馬跡,一泓清池圓潤且寧靜,池中倒映水岸叢林,展望臺則林立各種大樹,像是大葉楠、江某和山櫻等等,最難得的,是能夠從高處俯視筆筒樹冠的模樣,羽狀複葉之間翹起幾根幼芽,翻開葉背,尚未成熟的粉白色孢子緊密羅列,有些是鵝毛筆,有些是鋼筆,既有筆,又有墨池,一首森林之歌就此開始萌芽。
溪水淙淙,山徑左右迂迴,走至大約700公尺左右,步道順著陡坡闢建高架橋樑,鋼構拱橋銜接三重階梯,造型簡潔卻優美,如果從頂端俯視,溪水和河灘宛如太極圖,水流光影和人們腳步短暫相會,又各自奔赴前程;此後窄徑穿梭於虯結樹根,山重水複疑無路,不料溪谷漸開又是一景,我蹲坐水邊凝視許久,側耳傾聽,發覺不同的角度,流水與溪石演奏的旋律各有變化。
石磐瀑布是林尾溪的上游,漫過一塊溪中的巨石,隨後俯衝而下,雪白且洗鍊,這裡大約也是林美磐石步道的中點,小橋橫越山澗,從此分道揚鑣。
一面300坪大的石磐同時也是早年村民入山採伐的休息站,林美村耆老懷念以往種植薑、蘿蔔、番薯等等農作的回憶,請林務局協助重建舊路,步道前半段沿著溪谷溯源,後半段則是從山腰折回起點,山徑有時經歷風雨而坍方,索性架橋凌空,不和天爭地,有些筆筒樹乾枯傾頹,被整理成木棧道的素材,取之於自然,賦予槁木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