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126章[花蓮縣秀林鄉] 太魯閣] 畢祿關原 翻越大禹嶺
2017/07/19 23:26
瀏覽73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6.09.10           
發表日期:16.10.17
關鍵字:慈雲橋、碧綠神木、關原、大禹嶺、合歡山隧道

16.

9月4日,豪大雨導致臺8線137.3公里處土石坍塌,慈恩對外交通受阻,中橫公路封閉洛韶到關原路段進行搶修,持續豪雨加上多霧的天候,歷經將近2天的工程才恢復通車,不料9月9日,一對夫妻駕駛重機途經坍方路段,意外遭受落石襲擊,造成一死一傷的慘劇,使得我們行經此處不敢大意,不時仔細觀察周遭動靜。

行過天祥,公路開始迂迴向上,通過迴頭彎攀登海拔900公尺以上的山腰,此段以綠色片岩、黑色片岩、千枚岩等年輕岩層為主,地質相對脆弱,所以河谷反而比下游的太魯閣峽谷寬廣許多,當中一座名為「慈雲」的鋼桁架橋,跨越立霧溪支流瓦爾黑溪,一如長春橋相當醒目,它們都見證中橫修築過程接受「美援」的歷史。

道路盤旋崇山峻嶺,途經新白楊之後正式進入「霧林帶」,介於海拔1200到2500公尺之間,氣候涼爽宜人,除了足夠的高度,霧林帶的生成必須依山近海,海面上送來的潮濕空氣受高山阻擋爬升,凝結成朦朧雲霧,才能形塑出霧鎖山林的空靈之美,眼前聳立杉木漸次密集,又見松蘿纏繞森林織羅霓裳,裸露且破碎的山壁穿插其中,中海拔霧林更十足顯現致命的魅力。
17.

中橫沿線霧林帶涵蓋暖溫帶和冷溫帶,森林植被也包含闊葉林和針闊葉混生林,隨著公路指標備註海拔高度的數字不停增加,原本樟科、殼斗科等闊葉林優勢植物,轉換為二葉松等等雜林,爬升到海拔2000公尺以上時,就輪到臺灣雲杉、臺灣冷杉、巒大杉等針葉林嶄露風姿,矗立髮夾彎旁的碧綠神木即為中橫道上最巨大的樹木。

碧綠神木是一棵樹齡超過三千多年的巒大杉,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巒大山又名香杉,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var. konishii」,是臺灣特有種,日據明治40年(1907)由日本學者小西成章於南投縣信義鄉巒大山發現並且命名,主要分佈於蘭陽溪和大甲溪中海拔流域,花蓮碧綠的樹林則是中橫開鑿過程中發現;除此之外,巒大杉是一種耐腐朽性高的優良木材,及腰圍欄圈住樹身,或許是為了防止有心人的覬覦。我撫觸枝條上的針葉,質感滑順,但是鐮刀狀的複葉仍然有些扎手。

神木下也聚集不少闊葉樹林,而昆欄樹是比較特殊的一種,生長於霧林帶,使她也有「雲葉樹」之稱,和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昆欄樹沒有導管,只能使用「假導管」輸送水分,花只有雄蕊和雌蕊,沒有花瓣和花萼,所以被視為冰河孑遺樹種,似乎是比較原始的闊葉樹,在陽明山二子坪步道說不定也可以發現她的芳蹤。
18.

海拔爬升至2000公尺以上,山下平原仍然瀰漫令人窒息的溽暑氛圍,中橫公路沿線卻已經捎來涼冷寒意,路旁杉木林披上薄霧,使我想起新中橫經過夫妻樹前往塔塔加的情景,本島深入中央山脈的路徑不多,煙鎖幽林的寂靜與空靈彼此相像,新中橫的山岳密集且寬宏,中橫的山岳卻有如海上仙島,被浩浩湯湯的雲海擁戴,氣勢雄渾,聳然如劍。

橫看成嶺側成峰,由碧綠神木開始望見的屏風山展現嶙峋傲骨的一面,中橫串連起的地名似乎也格外大器,朗誦起來鏗鏘有力,金馬、碧綠,隨後關原,關原海拔2374公尺,巍然立於霧林帶之巔,緊鄰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當氣流順著溪谷而上,水氣在清晨或是午後聚集成雲海,便造就「關原觀雲」的勝景,當旅人自合歡山或是太魯閣一路風塵僕僕,駐足加油站前遠眺,多少會興起「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感慨吧!

「這是你們的肉粽,可以進去裡面坐坐,休息一下!」掀開鍋蓋,白氣蒸騰,中油關原站的店員一面販售肉粽,一面招呼南來北往的旅客。作為全臺最高海拔的加油站,關原站提供肉粽、現煮咖啡,還有洗衣精等等物資供人採買,一顆肉粽35元,雖然材料普通,但是能在寒冷與疲憊中獲得溫飽,喜悅之情猶如久旱逢甘霖,也許是店員照顧得宜,小花圃中的植栽也特別豐美。
19.

日據大正三年(1914),臺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率軍翻越合歡山攻打太魯閣族,曾經在關原停留指揮作戰,征戰前夕,壯闊雲海使他聯想起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東西軍動員數十萬兵力的「關原之戰」,東軍主將德川家康最終大獲全勝,決定了日後日本統一的命運,「關原」地名由此產生。戰爭結束後,興建合歡越嶺道從「分水嶺」連接至得其黎。

立霧溪和大甲溪的「分水嶺」又被稱作「合歡山埡口」,民國47年(1958)先總統蔣中正和時任退輔會主委蔣經國曾先後巡視建設狀況,見到施工人員徒手開鑿山壁,於惡劣的地質與氣候中作業,依此難度不亞於大禹治水,所以命名為「大禹嶺」;此外,穿越合歡畢祿山脊的「合歡山隧道」長182公尺,東口的地質以板岩為主,夾雜易受風化的砂岩,所以隧道壁面使用木襯鞏固,就算後來輔以混凝土襯砌,木襯依舊被保存下來,見證工程的艱鉅。

臺14甲與臺8線在此交會,如今大禹嶺偶見販售雪鍊商家,或是鐵皮搭建的茶廠,我們全家曾經在去年春假打夜路走過,體會邊塞荒遠的蒼涼,前進合歡山隧道西往梨山,南向合歡山和清境,不論選擇任何一個方向,仍然只是從海角奔赴天涯。
告別中橫,轉赴合歡山,天氣是雨是晴,只有風才曉得,只有山才知道。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