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醫師離職潮,真相是高薪誘惑還是醫療體制崩壞?——從台大院長發言談健保制度的困境
2025/02/07 22:06
瀏覽154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台灣醫師流失的真正原因:高薪誘惑?還是醫療環境惡化?

近期,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的一番話,引發了醫界與社會輿論的關注。他表示:「當年輕醫師抵擋不住外界誘惑,選擇離開本業,這對醫療體系是很大的損失。」這番言論似乎將醫療人力流失的問題,單純歸因於醫師為了高薪選擇離開。然而,立法委員陳昭姿迅速回應,批評這種說法過於片面,甚至忽視了台灣醫療體系長期以來的結構性問題。

這場爭論不僅攸關台灣醫療人力的未來,更牽涉到健保制度、醫院管理、以及政府對醫療體系的政策調整。我們今天就來深入探討,究竟台灣醫師流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問題的核心在哪裡?健保改革又該如何進行?

醫師流失的關鍵因素:不只是薪水,更是醫療環境的惡化

1. 過勞、壓力與醫療體制的崩潰

台灣的醫師工時長、壓力大,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公立醫院與大型醫學中心,醫師輪班頻繁,加班成為常態,值班制度更是讓許多醫師長期處於高壓狀態。這不只是影響醫師的生活品質,甚至影響醫療品質與病患安全。

陳昭姿在回應中強調,年輕醫師離職的主因並不是高薪誘惑,而是台灣醫療體系對醫護人員的不友善環境。以台大急診室為例,長期人滿為患,甚至影響隱私與感染風險,然而院方卻將這種現象視為「常態」,而非問題。這種態度,讓許多醫護人員對公立醫院的發展前景感到絕望,選擇轉向私人醫院或其他職業發展。

2. 健保制度資源錯置,導致醫師待遇低迷

台灣的全民健保雖然保障了民眾的就醫權益,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醫療資源錯置問題。例如:
• 健保給付低,使得醫院依賴「以藥補醫」的模式,透過藥價差來支撐醫療支出,導致醫療資源扭曲。
• 許多小病症(如感冒、輕微皮膚病)仍由健保支付,使醫療資源無法集中在真正需要的急重症患者身上。
• 健保點值長期低落,使得醫師在公立醫院的收入遠低於國外或私人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劇醫療人才外流。

陳昭姿在立法院已多次主張,應該讓小病症的指示藥退出健保給付,將有限的健保資源優先分配給急重難罕症。她提出的三個改革方向:
1. 提高健保點值,確保醫護人員獲得合理薪資。
2. 小病症由社區藥局藥師處理,醫院專注於重大疾病。
3. 調整藥價機制,減少「以藥補醫」的結構性問題。

台灣醫療未來的挑戰與改革方向

1. 健保改革勢在必行

健保制度已經邁入30年,但現行的資源分配模式仍然不夠精準。未來的改革應該朝向:
• 提升健保點值,確保醫護人員的合理報酬,以減少醫療人力流失。
• 調整給付範圍,確保有限資源優先用於重症患者,而非分散到輕微疾病。
• 解決醫院財務結構的扭曲,避免醫院依賴藥價來維持運作,導致藥品價格失衡。

2. 醫院管理應更關注基層醫護需求
• 院方不應該只是被動接受現狀,而應積極改善急診壅塞、醫師工時、醫療環境等問題。
• 醫院高層應對政府勇於發聲,要求健保制度改革,而不是僅僅把問題歸咎於外界誘惑。

3. 政府應積極介入醫療人才政策

台灣醫療人力流失的問題若不解決,未來可能會導致:
• 醫療資源集中化,基層醫療更加崩潰(偏遠地區醫師更少)。
• 醫護人員過勞加劇,影響醫療品質與病患安全。
• 年輕醫師更傾向出走海外或轉行,進一步削弱台灣的醫療競爭力。

政府應該從政策層面提供誘因,例如:
• 改善醫護待遇,提供更合理的薪資與工時。
• 補助基層醫療發展,讓更多醫師願意留在基層。
• 強化醫療體制,讓醫護人員有更好的工作環境。

結論:醫師流失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制度的錯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的言論,反映出傳統醫療體制對於問題的簡化與忽視。醫師流失並非單純因為「外界誘惑」,更重要的是醫療體制本身的問題,如過勞、資源錯置、醫療管理不善等,這才是年輕醫師選擇離開的根本原因。

台灣的健保制度雖然是亞洲少數成功的全民健保之一,但若不進行適當改革,未來的醫療環境恐怕會更惡化。這不僅是醫師的問題,也是全民的問題。畢竟,當醫師選擇離開,最終受害的還是所有需要醫療服務的民眾。

台灣醫療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