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其實是最正統的中國人, 但碰上了沒有讀過什麼書的政客, 不但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 連敢說的都畏畏縮縮, 好像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會變成叛徒一樣, 這真是令筆者感到無語.
這無關乎立場問題, 而是事實, 北京政府說自己是中國, 對台灣人而言, 就是仿冒品, 或者說, 是盜版.
有多少台灣人在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之前, 愿意去查一查 "中國"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
在歷史上, 第一個把中國當成國家稱的, 是中華民國, 你知道嗎?
"中國"這個詞的使用, 早在左傳裡就有了, "中國有禮儀之大, 故曰夏", 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前, 中國是當成了形容詞或是一個概述來用的, 意指眾國之中央, 最核心的國家或地域. 在這個概念下, 使用中國人的意思, 很有點世界中心的意思. 以漢民族為主流的王朝, 數千年來, 當然都是這麼認為的, 也把其它地域的國家視為周邊蠻夷小國, 這是大國的自傲和氣度. 時至今日, 當然見識不同, 而漢民族主流國家的地位, 也今非昔比, 再用這種想法來稱呼自己, 似乎也有點臉上貼金的味道. 所以, 清朝對外, 也沒有自稱為中國, 而是清國.
真正把中國拿來做為國名簡稱的, 就是中華民國, 簡稱"中國". 然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 自稱"新中國", 簡稱還是中國.
談到這裡, 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沒? "中國"是中華民國的專屬簡稱, 大陸那邊其實叫做"新中國", 不叫中國. 然後頂了中國這個簡稱, 扭曲了中國的原始定義. 如果還不明白, 就用台幣和新台幣來比較, 應該會更容易明白. 現在台灣的幣制, 是新台幣, 但大家會簡稱為台幣, 反正真正的台幣也沒人用了, 叫什麼都沒差別. 但如果高雄市的人還在堅持使用之前的台幣, 那麼, 在高雄市外的人, 因為都使用了新台幣, 慢慢的自以為這個就是真正的台幣(加上政府有意引導), 時間長了, 搞不好就會反過來認為高雄人用的叫做高雄幣, 然後高雄人也開始叫台幣是高雄幣. 但在真正的歷史記錄裡, 高雄人用的才是正港台幣, 其它人用的其實是新台幣, 根本就不是台幣, 也不能叫做台幣.
不知道這樣子講, 大家能不能明白, 中國和新中國的差異? 以及今天台灣不少人氣急敗壞的說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有多荒謬?
所以, 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其實不是台灣妥協或委曲的說法, 而是北京政府玩的一個文字把戲, 利用台灣人反共的心態, 以及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個歷史典故的內涵, 而玩的小詭計.
從法理上來看,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其實是台灣上了當, 以中華民國的身份, 授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合法使用"中國"這個專屬名稱, 而不再是"新中國"簡稱"中國". 就像高雄和台灣其它地區的人簽了個合約, 叫一個台幣各自表述, 然後大家都叫台幣, 那麼新台幣自動繼承了所有台幣的歷史價值和傳承, 然後高雄人還氣急敗壞的趕緊甩掉台幣, 堅持要使用高雄幣, 筆者也只能呵呵了.
很多人也沒想過, 把中國人丟掉後, 未來在國際社會裡, 你就一切都是新的, 原來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所有資產, 你都沒有爭取的權利, 就像那個什麼黨產條例一樣, 搞笑到爆. 按那法律, 中華民國絕大多數的資產都要先算做國民黨的黨產, 因為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證明那個資產是由台灣本地產生出來的, 比如故宮裡的各個國寳, 政府都要向國民黨去買過來才行, 否則故宮中的財產算誰的? 中華民國的? 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 是中國, 那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國的一切權利和義務, 請把這些東西好好清算下, 該還的還人家吧, 筆者又要呵呵.
我很長時間不想寫文了, 真的, 台灣就一群政治低能兒在主政, 國民黨如此, 民進黨也是如此, 連個中文和歷史都沒學好, 就只會拍群眾的馬屁, 好聽叫順應民意, 難聽叫做媚俗. 在烏合之眾這本書裡, 早就點明了, 當人團成一窩的時候, 智商就會下降, 理智就會失去, 邏輯也會消失, 政客當然也沒法變成菁英來領導這群低能兒, 只好跟著降低水平, 否則騙不到票. 台灣這麼多年的民主下來, 人民也沒有意識到, 一群人和一個人根本是兩回事, 要清醒想事情, 要少少的幾個人聊, 不要去聽一堆人在一起時講的結論或口號, 根本就是扯蛋和情緒的結果. 然後台灣愈民主, 治理水平愈差, 不是上台的人笨, 而是台灣的社會風氣讓他們身不由己. 天才也會成為笨蛋.
我雖然不喜歡蔡英文, 也不喜歡民進黨, 但我要持平的說, 台灣今天有什麼不好的, 全是台灣人自己造的業. 不要去怪馬英九, 菜英文, 只要台灣人一天不脫離這種不用大腦, 只愛刺激, 不談科學, 只談感情的社會風氣, 台灣一天不能躍入更高的社會發展水平, 文明也不會更進一步.
那些不願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 建議重新再思考一下, 弄清楚中國的歷史源頭, 和自己面對大陸政府的心情. 理智的人, 可以告訴他們, "你們的中國, 是我們授權的, 因為九二共識". 不爽的人, 可以告訴他們, "我不承認九二共識, 請不要說你們是中國人, 你們是新中國人", 噁心死他們.
但不管那一種心情, 都請記得, 台灣人在中華民國治理下, 是最正統的"中國"人.
2016.08.27
感謝讀友 BlueGreenRed 的指教, 第一個使用"中國"簡稱代表國家的, 在歷史上並不是中華民國, 而是清朝. 我在文章裡的論述有誤, 本想直接改文, 但覺得這樣子不尊重 BlueGreenRed 的指正, 就直接在文底承認錯誤, 並請讀友在看完本文後, 在這裡知道這件事, 同時到回帖的地方去看看考據.
但我依然強調, 不論中華民國是否首創, "中國"並不專屬於大陸現在的政權, 台灣的中華民國無論在法統上或是歷史傳承上, 依然可以堂然的對大陸說, 我們才是正港的中國人, 無需自我矮化.
回想鄭成功時代, 面對更強勢壓迫的清朝, 鄭成功依然說自己是明臣, 說自己是正統, 清朝也不能說他不是, 這是何等的氣勢和自信.
愿共勉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0樓. reaizuguo*😻我的如夢令2016/09/27 00:50所謂的 “一中各表”
對不起,大陸當局或民間從沒有主張或說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正是台灣,並以此對台灣內部修改“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是蘇起發明的詞,來搞模糊,糊弄大陸。(參閱下方李敖所說)
沒想到笨笨的大陸當局也跟著用“九二共識”,也想或也是在搞模糊嗎?8月15日 19:30 來自 李敖微博 weibo.com
蘇起在 2005 年 3 月 18 送了一本鬼鬼祟祟的書給我,明承他「企圖避開一個中國四個字」,才發明「92 共識」。所以,今天北京咬住「 92 共識」是上了李登輝手下蘇起的當,該咬的是「一個中國」四個字才對,這樣才名正言順並使聲言尊重憲政體制的蔡姑娘無話可說。不料北京只會死咬不會活放,傻屄也! - 19樓. 驀然回首 (川普苦等中國來電 )2016/09/25 21:43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無論是根據憲法還是血統,甚至是世界現實,臺灣人明明就是中國人,就像上海人,香港人,金門人一樣,都屬於中國人 。 要自外於大中國,作個小島民,當然就會感覺被打壓。
臺灣400年來悲情不斷,就是因為悲情愚民太多,性格決定命運,活該!
【川普苦等中國來電】 - 18樓. 愚者2016/09/11 23:33很高興再度讀到版主之智慧火花
Hi!旅人兄,安好!
科學絕對是中華民國台灣處之逆境解救治本之道,只是曠日廢時,當今Wonky蔡空心的治理能否給足時間,容吾等清理梳耙?
低能兒主政,在歐美諸國也是常事,但他們的公民主義人民群、社會成熟度,制度之彈性與容錯性都比較強,仍三不五時歧路亡羊,甚至此次美國大選的兩黨候選人都不符民心,比較不被唾棄的勝出。是以問題仍是人民本身!
台獨作為公民社會議題討論,屬言論自由,老共已經被迫接受。但做為行動,甚至是文化台獨的進程,都標籤化了。年初起,此議題以至不可逆階段,吾國未來焚心哇!
看到BlueGreenRed與版主的論述,像是回到過去,言之有物,必有所本,那個民歌縈繞的青春歲月真好啊!
- 17樓. 金陵散人2016/09/05 12:06
從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上看,朝代的名稱變更時常有。不過有一點自商周以來都一直沿襲。那就是新生的王朝都會善待前朝的後裔及其先人的陵寢,甚至分封其後裔,以續其祀。
自中共掌權以來,即便在文革期間都善待孫文、蔣公的故居、陵寢、族地,便是這傳統延續。
- 16樓. 北京大爺2016/08/28 21:51旅人兄,從血緣關係來看,台灣人或許是中國人,但不一定必須是一國人。
- 15樓. jasminek2016/08/27 09:16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逃難到台灣來,帶來許多移民。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有人想成這塊土地為中國,中華民國,或台灣。歷史已經是這樣子了,無法改變。重要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能夠不分彼此,繼續安居樂業,在強國環繞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台灣已經在吃老本了,競爭力漸漸失去,我認為沒有必要再內耗,鬥爭,或玩意識形態的文字遊戲。
西雅圖夜夜眠 - 14樓. BlueGreenRed2016/08/26 22:22尼布楚條約的拉丁文、滿文、俄文原文如下:
http://tieba.baidu.com/p/3757115959
與格主想像的不同,其實不論古代中國人覺得自己處於明朝還是清朝,老外都傾向於用同一個詞去描述這個國家,比如尼布楚條約的拉丁文版裡,就使用Sinico這個詞來稱呼大清帝國,俄文版用китай來稱呼大清帝國,而拉丁文Sinico與俄文китай的中文翻譯就是“中國”,這與當年清政府根據滿文版翻譯的漢文版上的稱呼是一致的。這兩個版本里對清朝的全稱用英文來表示就是The Empire of China,而不是The Empire of Tsing。所以,當時清政府把拉丁文Sinico與俄文китай都對應成中文“中國”是正確的。
另外,合約裡的確不可能到處都是精確的全稱,這在現代合約裡也是這樣,比方說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如果在合約裡到處都用這個全稱,那條款要囉嗦死了...因此,尼布楚條約以及大清帝國後續簽訂的合約裡用“中國”這個簡稱是合情合理的。
“中國”的確不是中華民國的原創。 - 13樓. BlueGreenRed2016/08/26 21:45格主,首先,《尼布楚條約》漢文版不是某個文人根據滿文版隨便翻譯的,它是《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第二年,清政府根據滿文版翻譯的,也就是說,這是貨真價實的官方版,因而其中用到的“中國”一詞,自然也就是大清帝國的官方措辭。
其次,剛才又補充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在簽署的時候就是有漢文版和日文版的,漢文版中明確使用了“中國”一詞。馬關條約漢文版的影印件在網上可以查到。
所以,“中國”一詞,既不是北京政府的原創,也不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原創,而是大清帝國的原創,不管大家的政治立場如何,這是歷史。 - 12樓. BlueGreenRed2016/08/26 21:27另一個例子:1895年年“馬關條約”摘要:
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為訂立和約...
第一款
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
馬關條約原文可參考:
http://web.ydjh.chc.edu.tw/society/history/historyimage/8.htm
所以,第一个把中国当国家称呼的,是大清帝国,不是中华民国。这才是事实! - 11樓. BlueGreenRed2016/08/26 18:41格主說:“清朝對外, 也沒有自稱為中國, 而是清國”,此言差矣!
1689年,清朝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一份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條約,條約中寫道:
大清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
格主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尼布楚條約》的中文原文,該文載於《清康熙實錄》,卷一四三,第16至17頁。
從《尼布楚條約》起,在外交上,清朝已經正式將“中國”作為“大清帝國”的簡稱。之後,在清末與很多國家簽訂的條約上,也都有“中國”字樣。
清末康有為於1895年在北京創辦《中外紀聞》,請注意它的刊名不是《清外紀聞》,當時的知識分子已經普遍把“中國”、“中國人”掛在自己口上和文章裡,“中國”當時已經是事實上的“大清帝國”的簡稱,而那時候中華民國還沒影呢。我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別的證據, 如果只用尼布楚條約來做為依據, 強度可能不夠. 因為尼布楚條約在訂定時, 是沒有漢文版的, 主要是用滿文, 俄文及拉丁文書寫, 後來主要流傳的漢文版是根據滿文版翻譯的. 後來的譯文在國家的描述上使用了中國這名詞應該只是為了翻譯好理解, 在正式的條約上, 應該不會用中國這種不精確的名詞. 何況滿文合約上清朝應該不會用中國這種不精確的詞語.
至於民間使用這個詞做為自稱, 是很正常的, 但不能說在正式的外交合約文件裡, 清朝政府就敢使用中國當合約裡的簡稱.
當然, 我不是歷史學家, 也缺乏考据學專業能力, 只能從網路上找到的解釋來做為依據, 但不管那一種, "中國"都不應該是北京政府的原創且專屬, 這一點是確定的.
云洲旅人 於 2016/08/26 21: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