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小崗山及周邊的地區是日軍在台灣的重要軍事要塞之一。由於高雄港為日本南進政策的關鍵基地,為了保護高雄港和岡山機埸,該地成為重要的防禦陣地與戰略據點。日軍在此修築了大量軍事工事,包括坑道、框舍、穹窖、槍砲陣地與防空洞等,部分遺跡至今仍保留完善,見證了當時的戰略意義。這些地下工事不僅用於儲存彈藥與物資,還能提供日軍隱蔽與防禦的功能,確保高雄作為南進基地的安全。
位於高雄大崗山的南側有一座「砲穹窖」的二戰遺跡遭人為噴漆破壞,在一處大碉堡的牆面噴漆「大崗山秘境」5字、兩處牆面鎖釘鑽上鐵梯。軍事遺蹟遭破壞行為令人不解,若是為了要製告示牌與解說圖,出發點是好,但大大的紅字直接噴在遺址上,不只破壞遺跡原貌,且牆面遭鑽孔設樓梯,此行為不妥。
砲穹窖是指位於高地或山區,配合自然地形開挖,並加入適當的人為構工,一個砲穹窖通常有多個砲台,各砲台之間有坑道相通,裏面並設有彈藥庫及兵宿,規模算是很龐大,目前多被通稱為砲台。
我從網路上知道這個訊息後很想去看看這個「砲穹窖」的內部構造,但是沒有資料顯示正確的位置,只知道大概的地點,我花了三次搜尋才找到目標。
它位在一條小路的山邊,外表可看到一個砲陣地和一個入口,我們從入口進入不久,右側有通道往一個砲陣地,,射口很廣,裏面還有兩張塑膠椅和一張躺椅,可見有人把此地當做休息納涼處,離了開砲陣地繼續往內走,地形稍為向下傾斜,不久在外側有彈藥庫,內部很整潔,出來後繼續往下走,走了20幾公尺後右側又有叉路,又是通往另一個砲陣地,但入口被落石擋住,我們就不進去了,撒退後走到最後是一間很大的兵舍,從入口退出後我們直接進入最前面的砲陣地,內部很寬敞,四周共有四個小型的彈藥庫,有一通道可向內通行,。探勘結束後發現砲陣地前方有一個圓形的水泥構造,上面還有鐵蓋,本來以為是水井,打開一看,裏面有簡單的鐵梯可以往下走,本來以為是緊逃生口,但卻有一個圓形的浮球掛著,猜測是蓄水池,是日本人建的還是後來國軍才建的,我就不知道了。
總計這座砲穹窖有三個砲陣地,一座彈藥庫,一間兵舍,一條約50到60公尺的隧道,外面有一座蓄水池,砲陣地的特點是居高林下又在叢林中不易被發現,而且展望特佳,阿公店水庫及小岡山附近的道路都在視野下,敵人要攻佔大岡山確實不容易。
位於高雄大崗山的南側有一座「砲穹窖」的二戰遺跡遭人為噴漆破壞,在一處大碉堡的牆面噴漆「大崗山秘境」5字、文史工作者很不認同。
高雄市郊大崗山地形複雜又是由珊瑚礁岩組成,山中常見荊棘、藤蔓、刺竹林,行走其中非常不易。
就在這間小小土地公廟附近。
我們找到的時侯紅色噴漆已被塗掉了。
砲陣地的水泥壁很厚視野很廣。
砲穹窖的入口。
第二個砲陣地裏面還有兩張塑膠椅和一張躺椅,可見有人把此地當做休息納涼處。
砲陣地的視野都被樹木擋住了。
陣地的水泥牆很厚。
進入的洞口
有很多山壁隙縫中掛著蝙蝠
這間是彈藥庫、
主隧道有50至60公尺。
這間很寬大可能是兵舍。
一定要有頭燈才能進入。
這是通往另一砲陣地的通道。
最外面的砲陣地。
砲陣地內的彈藥庫。
總共有四個放彈藥的地方。
探勘結束後發現砲陣地前方有一個圓形的水泥構造,上面還有鐵蓋,本來以為是水井。
打開一看,裏面有簡單的鐵梯可以往下走,本來以為是緊逃生口,但卻有一個圓形的浮球掛著,猜測是蓄水池,是日本人建的還是後來國軍才建的,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