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東山山區秘境---大石厝
2025/04/11 09:45
瀏覽821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石厝」位於台南東山區的偏遠山區,很少人造訪過,傳說是抗日分子躲避日軍的基地,地形類似豐山的千人洞,但規模比較小,石厝是一個巨大的倒凹岩壁,可容納幾十人到上百人沒問題,海拔大約600公尺,是由堅硬的沉積砂岩地質構成,長期被雨水與溪水沖刷後形成的巨洞,洞內可避雨,石厝上方處有一座早期留下的土灶,灶內的土質呈現紅色,表示曾經有人使用過。

      我為了探訪此一秘境,114.04.09早上六點多我獨自一人從永康開車出發,07:44東山仙祖廟後方的崁馬鞍部,07:57獅額山登山口,整裝後08:02出發,土質山徑寬大易行,緩上坡,08:09進入階梯上坡路徑,08:21叉路,取右往坪頂山,直行往獅額山,08:24獅額山觀景涼亭,因為天空有點霧氣,山景朦朧,但展望尚可,除了曾文水庫呈現在眼前外,也可以望見遠方第三層山脈的玉山群峰,中間凸聳者是主峰,左方如駝峰的是玉山北峰與北北峰,08:33回到叉路口,往坪頂山前進,08:47經過高壓電塔,09:01抵達坪頂山,海拔815公尺,是今天路線上的最高點,山頂腹地不大,樹大草高,展望不佳,09:06有「難一段」的牌子,現在走起來一點也不難,起初開通此一路線是真的很難,原因是斜坡上長滿了黃藤,長長的莖上都是尖銳的刺,要通過真的很難,只能用砍刀侍侯,連續通過難2、3、4段,再上坡,09:37抵達劍文山,海拔約756公尺,腹地廣大而且較清爽,接著連續陡下坡,還好有繩子可拉,但地上有很多落葉,小心行走以防滑倒,09:53通過巨石區,10:07石厝前的溪溝,上面架有木橋,看見木橋已老舊,底下又斷了好幾根,為了安全起見,乾脆扶著木橋緩慢爬到溪溝內,再找緩一點的地方爬到石厝,
      在石厝內拍照、休息吃水果,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活動,今天我包山又包石厝了,10:53走回程路線,11:20回到劍文山,11:52通過坪頂山,12:27獅額山的叉路,不再登獅額山了,12:54回到獅額山的登山口,含休息總計費時4小時52分鐘,整個行程不見到任何一個人,石厝真的是很少人到訪的秘境。


石厝是一個巨大的倒凹岩壁,可容納幾十人到上百人沒問題,海拔大約600公尺。


114.04.09早上六點多我獨自一人從永康開車出發,07:44東山仙祖廟後方的崁馬鞍部,07:57獅額山登山口。


整裝後08:02出發,土質山徑寬大易行,緩上坡。




輪胎座位休息區。


08:09進入階梯上坡路徑。


木棧道很好走。


08:10通過高壓電塔。


08:15木製指示牌,往獅額山150公尺。

生態豐富,地上鋪滿落葉。


路旁的大樹。


08:21叉路,取右往坪頂山,直行往獅額山。


08:24抵達獅額山,平台上有一觀景涼亭。


有一點霧氣但展望很好,曾文水庫在前方,最後方的山巒可看見玉山。


很多休閒組的山友,從崁馬鞍部走到這個涼亭,休息吃中餐後就走回頭路。


獅額山沒有基點,只有樹幹上掛有「獅額山」牌子。


離開獅額山後繼續往坪頂山前進。


途中有很多竹林。


山徑上都是落葉。


有些路段較荒涼,有芒草小心割傷。


08:47通過高壓電塔。


空曠處可見到對面的一尖、二尖和三尖山。


石頭路面。


黃藤超多,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傷。



09:01抵達坪頂山。


坪頂山海拔815公尺,是今天路線上的最高點,山頂腹地不大,樹大草高,展望不佳。


山上長滿蕨類植物。


海州常山花朵氣味芬芳,能吸引蝴蝶訪花,花萼與果實美觀且能誘鳥,具有生態意義。嫩枝與葉片作為中草藥使用。

接著要通過有「難一段」、「難二段」、「難三段」的牌子。


現在走起來一點也不難,山友們起初開通此一路線是真的很難,原因是斜坡上長滿了黃滕,長長的莖上都是尖銳的刺,要通過真的很難,只能用砍刀侍侯,才能通過。


黃藤懸掛在半空中。


藤條就是黃藤成熟的莖,剝除葉鞘上的粗刺後製成,它還可以製作藤椅、藤籃、手杖、幼嫰時可當食材或藥材等。


要安全通過真的很難。


黃藤分布於台灣低中海拔的森林中,莖可長達200公尺,葉鞘上布滿3~4公分長刺。葉背上的鉤刺尤其重要,爬藤植物不需長太粗,只要勾住其他植物往上,在很短時間就可達到跟大樹一樣的高度。




蕨類區看起來很漂亮。


這棵樹的樹根很有造型。


倒木區。


倒木到處都是。


整叢竹倒下。


09:37抵達劍文山,海拔約756公尺。


接著連續陡下坡。


09:53通過巨石區。


下坡處有繩子可拉,但地上有很多落葉,小心行走以防滑倒。


這兩個洞是穿山甲挖的洞穴,牠們生活在低海拔300至500公尺的闊葉林,屬夜行性穴居動物的牠們偏好居住在排水佳、土層厚的山稜線上。


10:07石厝前的溪溝,上面架有木橋,看見木橋已老舊,底下又斷了好幾根,為了安全起見,乾脆扶著木橋緩慢爬到溪溝內,再找緩一點的地方爬到石厝。


石厝也叫石頭茨或百人洞。


石厝可容納幾十人到上百人,海拔大約600公尺,是由堅硬的沈積砂岩地質構成,長期被雨水與溪水沖刷後形成的巨洞,洞內可避雨。


石厝下方有一口土造的灶,內部呈紅色,可見曾經使用過。


高度大約70~80公分。


從灶中爬出來有難困難。


石厝下留有很多水桶、鐵桌、炊具可能很多山友常常造訪,中午在此地煮飯和午休。


在石厝休息30分鐘後,爬下溪溝走回程路。


上坡路段。

11:03通過巨石區。


11:20劍文山。


11:52抵達坪頂山。

12:54回到獅額山的登山口,含休息總計費時4小時52分鐘,整個行程不見到任何一個人,石厝真的是很少人到訪的秘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雲嘉南
自訂分類:南部景點
下一則: 要用爬的才能進入的小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