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自由自在,不必考慮身旁友人的感受,可以整天不必跟別人交談,可以自由冥想,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怎麼走就怎麼走,但是個人獨立性要強,出發前的準備要周詳,才不會玩出意外。
我從網路得知「桃園神社」是台灣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代神社,進入神社彷佛到了日本國一般,而神社附近的虎頭山公園步道規劃完善,樹木高大、樹蔭又足,是桃園人運動散步的好地方,山上還有龜崙山和虎頭山兩個三角點,於是我準備來一趟桃園神社及虎頭山公園的坐火車一曰遊旅行。
114.03.25我從台南坐06:38的自強號火車到桃園車站是10:06,沿途欣賞田園、山景的風光3小時28分鐘很快就過去,走出車站本來可以搭公車到神社,但我選擇用走路的方式,依據離線地圖的指標前進,10:15從車站出發,10:31看到桃園田徑場就要左轉,10:42抵達虎頭山公園門口,山徑的兩旁都是高大的榕樹,路邊很多攤販,賣衣服、賣菜、賣水果都有,爬山兼買菜一舉二得,10:49宏德宮,接著上坡走階梯,10:55叉路分兩條,我要先到龜崙山所以選擇走右邊階梯,10:57有休息涼亭,11:00有一座「與我同行」石碉,和一座涼亭,11:04走一段柏油路,11:05又進入山徑,11:10浩氣晨操場,11:40涼亭,右轉往綠庭緣方向走,11:47左轉進入山徑,11:53龜崙山,12:19回到停機坪,12:35虎頭山三角點,在樹蔭下吃中餐,12:52回到登山口,13:01經過環保公園,13:23進入桃園神社,在神社內仔細參觀設施,13:53吃一碗古井豆花,14:31通過經國梅園,沒進入參觀,14:37經過桃園孔廟,沒進入參觀,15:12回到桃園車站,到附近找一間餐廳吃晚餐,回程:桃園坐16:05普悠瑪號回到台南是18:52,坐車時間是2小時47分鐘,中途只停台中和嘉義兩站,結束快樂的一日桃園旅行,這一天走了25247步,距離是16.66公里,此種自由行花費少(來回車票敬老票672元),事先動腦筋規劃行程,當天運動量足,回家後整理資料寫成部落格,隨時可以回顧,也可供別人參考。
桃園神社
「桃園神社」始建於日治時代昭和13年(1938年),是臺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本神社,甚至也是日本國境外最完整的神衽,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古代唐風、日本風及臺灣近代風,採用上等台灣檜木構築,台灣光復後政府曾有完全拆除的計畫,經過很多文化人土的努力才保存下來,並已在民國八十三年經公告正式被列為市定古蹟;也因為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被電影《KANO》選中成為拍片場景,引領觀眾深刻感受1930年代的歲月回憶。
隨著日本的戰敗、台日斷交,多數神社隨著無人參拜而面臨拆除、改建的命運,桃園神社也在民國三十九年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其仿唐式建築風格,加上建材採用上選的台灣檜木,在文史藝術的保護前提下,特別被悉心維護,成為目前台灣與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築。
現在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建物規模完整,建築群主要以安置個人靈位的「本殿」、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神職或管理員辦公的「社務所」、進入神社參拜前可供民眾洗手與漱口的「手水舍」等組成,另外還有鳥居、石獻燈、高麗犬、銅馬雕塑、神社參道等設施,建造材料則使用檜木、杉木,質地細緻,搭配保留完整的大木結構系統,樑柱以嵌接方式固定,嚴謹的工法設計,說明了工匠的巧思,也更讓人感受到神社文化園區莊嚴樸實之美。
登上成功路旁的階梯,就可以看到神社文化園區前筆直的參道,中門與拜殿之間即以此參道相連接,可一路相連至桃園車站。神社文化園區的四周種滿了松柏古樹,環境清幽,祠前綠意盎然、古色古香;每到櫻花綻放的初春時節,浪漫粉嫩的嬌美花瓣為神社園區的樸實氣息增添柔美氛圍;秋天則可在神社園區前的庭園與停車場周邊,欣賞到片片楓紅景象,可說四季皆有不同的風貌。
除了參觀桃園神社外,我還去爬了兩座山,分別是龜崙山和虎頭山。龜崙山又名「新路坑山」,山頂是水泥鋪成的大廣場,有360度展望,可眺望龜山樹林邊界的大棟山,別名也叫龜崙山,站在龜崙山上眺望龜崙山,十分有趣。虎頭山,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海拔251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是991號,是桃園地區著名的郊山步道,也曾列名「小百岳」之一,但目前已除名。
114.03.25我從台南坐06:38的自強號火車到桃園去爬山。
經過苗栗在火車上所看到的火炎山。
火炎山下的農田。
10:06準時抵達桃園車站。
因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的工程正在進行,此是臨時車站。
10:15從車站出發走向桃園神社,距離約2.8公里,背後是農會的立體停車場。
出了車站後右轉治著萬壽路走,10:31看到桃園市立田徑場就左轉。
10:42抵達虎頭山公園的大門口。
進入公園內兩旁都是高大的榕樹。
10:49通過宏德宮,接著上坡走階梯。
上坡階梯寬大易行,坡度不大。
公園內的步道很多條,還好我有離線地圖,可依照我設定的目標前進。
這種山徑真的是散步的好地方。
10:55遇到分叉路,有上、下兩條,我要先去龜崙山所以選擇走右邊階梯上山。
這一段階梯最陡。
漂亮的涼亭。
11:00有一座「與我同行」石碉。
多角涼亭。
11:04走一段柏油路,路旁有很多小販。
11:05又進入山徑。
11:10浩氣晨操場,早上應該有很多人在此地運動。
看到這個涼庭就要右轉。
往綠庭緣的方向走。
途中的廁所。
11:47左轉進入山徑。
11:53抵達龜崙山,有一個大廣埸,圖根點位在中央突出的平台上。
龜崙山又名「新路坑山」,山頂是水泥鋪成的大廣場,
龜崙山頂有360度展望。可眺望龜山樹林邊界的大棟山,別名也叫龜崙山,站在龜崙山上可眺望龜崙山,十分有趣。
在往停機坪途中也有很多高大的樹林。
12:19到達停機坪。
12:30虎頭山的登山口。
12:35抵達虎頭山
虎頭山位在桃園市龜山區,海拔251公尺,三等三角點991號。
13:01經過環保公園,時間不夠所以沒有進入參觀。
環保公園標高雖僅251公尺,卻是市區制高點,因此坐擁璀璨星光與城市燈火輝映的無遮蔽美景,一直以來都是在地賞景熱搜景點。
13:23進入桃園神社。入口右前方有一座「碑柱」,在神社中稱為「社號標」,立於參道的起點,日據時期是「桃園神社」,後來修正為「桃園縣忠烈祠」!
參道。
在日本的神社的拜殿前,都會放著一個寫有「賽銭」或「奉納」字樣,上方以斜角木格柵覆蓋的長方形木箱,也就是 參拜時需要投入「賽錢」,以表示對神明的敬意。
在「參道」兩側各有三座造型不同的「石燈籠」,「石燈籠」又稱「獻燈」,都由崇敬者所獻納的,具有照明、裝飾的作用,通常置於參道兩側,以對稱方式排列!
大型石燈籠是在小型燈籠的基座上增加高度為85公分的基壇,材質為鋼筋混凝土。
賣咖啡的地方。
管理室原為管理人員的宿舍,2007年局部修繕,並加建木製休憩觀景台。
這間店可租到日本和服來拍照。
繪馬架上掛滿繪馬,繪馬是在日本、神社、寺院裡祈願時用的一種奉納物,一般用木板製成,呈五角形。
鳥居是神域和塵俗世界分隔和相會之處,跨進鳥居便是神聖場所。
社務所。
銅馬雕塑。
銅馬」是象徵眾神明在人間與神域之間往返的坐騎,這座精神奕奕的銅馬,是以青銅製造,長270公分、高205公分,腹部刻有代表「桃園神社」社徽的菊花紋飾,已遭破壞磨損!
手水舍是位於神社,寺廟的參道或社殿旁,設有淨手池讓參拜者洗手和漱口的建築物。
中門設立於拜殿前方,通常作為進入本殿的主要通道。該建築為切妻造,屋頂覆蓋著銅皮瓦,左右兩端各裝飾著鬼板、破風板和懸魚(脊墬),
國民政府遷台後,神社建築自1946年6月17日起,在新竹縣長劉啟光主導下,即被充為「新竹縣忠烈祠」使用,並舉行奉安典禮,成為國民政府在臺灣第一處奉安烈士的設施。
拜殿是諸殿中最大的建築,中間為三開間主殿,左右各附一間朵間全部結構都是由檜木組成。
祭器庫在今日被用作烈士牌位的供奉室所使用。
本殿為神社內最重要的建築,作為祭祀者進行祭祀儀式的場所使用,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
在外面看看就好。
拜殿的屋頂呈現切妻造的結構,呈現平入「流造」形式,並覆蓋著銅皮瓦。其中屋頂上更設有七根「鰹魚木」及「千木頁」作為裝飾特徵。
狛犬又稱之為「高麗犬」、「貊白犬」或「唐獅子」,被視為守護神社的重要象徵,桃園神社曾設置兩對狛犬,一對位於五之鳥居前,另一對則位於後側。
1946年後,神社狛犬全數遭到撤除。目前神社所見的狛犬,是1986年以原有的舊照片樣式重新建造並安置的複製品。
這口古井是什麼時侯開鑿的,有可能是日治時代就存在了,也可能不是。
古井豆花70元,還算好吃。
緣結祈願所,願大家「心願成就 良緣達成」。
玻璃風鈴室掛滿了風鈴,每個280元,寫完心願掛在上面,期望心願達成。
14:00離開神位順著忠烈祠步道下山。
14:37經過桃園孔廟,沒進入參觀。
15:12回到桃園車到,到附近找一間餐廳吃晚餐。
回程:桃園坐16:05普悠瑪號回台南是18:52,時間是2小時47分鐘,中途只停台中和嘉義兩站,結束快樂的一日桃園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