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9 工商時報
90年代初,被新疆維吾爾族人視為「殺人王」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曾在一個場合中說,中國當局的執政能力極強,中國解放軍可以在40個小時內,抵達中國疆域內的任何一個地方平息動亂。如果以此衡量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話,那現在的中國政府執政能力,又比90年代強上20倍;他們估算,現在中國任何地方發生動亂,中國解放軍絕對可以在兩個小時內抵達所有事發現場。但這是執政「硬實力」的進步。在鐵路都已經直達青康藏高原之後,會讓中國頭痛的地方,幾乎都已經進入有效統治範圍。
人治社會 高層一錘定音
但以執政「軟實力」而言,中國其實還是一個人治的社會,一個無法完全制訂出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制度規章的國家。因此,對於中國社會的解讀,我們還得更多的理解他們一些政治特殊用語與思考的學問;理解這些政治特殊的用語與隱含其後的思考背景,我們才能深入了解中國當前政策的變化,與下一個階段可能發展的方向。尤其在經濟領域,如果我們以西方慣常術語理解中國,肯定會讓人跌破數副眼鏡,而且也完全掌握不了中國經濟政策的真實脈動。
最近這一陣子,全世界普遍關注中國大陸信貸投放過速的問題,同時也因此開始注意中國當局是否會調整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有原因的。重點在於股市和房市的狂漲,讓中國官方心生警惕。中國信息中心數據估計,中國今年上半年所投放的7.37兆元人民幣(下同),有一半的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市,這也造成中國股市漲幅躍居全球之冠,房地產也完全逆轉今年03月之前的跌勢,而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快速回升。情況如此發展,自然引人擔憂。在全世界歷經金融海嘯才稍見緩和之際,被視為全球經濟復甦火車頭的中國,如果因此而栽個跟頭,難免會連鎖引發新一波的衰退。
而讓人意外的是,在07月23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仍堅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中共當局最高決策機構,此一決定,可謂一錘定音,也讓不少人相信,原來各界預期將有進一步貨幣緊縮政策的雜音,會就此消聲匿跡。不過如果真這麼簡單的看這個問題,那恐怕會對中國經濟下一個階段的發展,產生嚴重歧異。中國政府的執政基調,向來強調「主旋律」。所謂的「主旋律」,即是施政主軸;一切施政都以符合這個「主旋律」為前提,並在此核心原則下,展開其他部署。
因此,在今年03月,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大會鼓掌通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之後,中國各級政府無不以此為重心,將其視為「政治任務」。在中國,一旦將一件事提高到政治位階,就意味著和你的官位連動,如果達不到上級要求的政治指標,烏紗帽恐怕不保。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出現弄假虛報的浮誇數據,所謂的「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精義,正在於此。今年上半年,中國各個地方上報的上半年GDP數據,竟然高過中央所統計的數據,就是在這種壓力下產生。這也難怪中國國家統計局要去表揚那些敢於承認自己管轄地方GDP仍為負數的地方官了!
確保增長 造成信貸浮濫
因此,在為確保經濟增長達到8%的前提下,自然造成各金融機構全力衝信貸,以確保在外貿無法復甦的前提下,加大大陸內部投資的力道,進而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然而,經濟絕不像是「政治任務」一樣的簡單完成,過快而浮濫的信貸投放自然引發後遺症,再加上外資不斷進入,中國各地游資充斥,最後終於帶動一波股市與房市的飆漲。
這樣的問題,讓負責金融政策主管的中國人民銀行發言警告,並懲處隨意投放信貸的金融機構;銀監會甚至要提高一些中小銀行的資本適足率至12%。而上海市長韓正更直言警示,說「上海房價太高了,要干預!」顯然,所謂「信貸式的房價上漲」或「信貸式的股價上漲」,都已經嚴重到讓官方頭痛的地步了!因此,原來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出現「微調」。這樣的聲音早就不斷出現在各個領域中。其實,早在07月19、20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於吉林長春召開的「2009年中會議」中,就已結論決定了人行下半年「保增長,防通膨」的貨幣政策基調。此一基調,自然較之原本無條件的、今年以來堅持所謂「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得有所緊縮。只要稍有理解中國官式語言的人,就會知道,這句話的重點,還是在於「保增長」,因為確保經濟增長達到8%,是今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而不是新增加出來的「防通膨」;而「防通膨」,充其量不過是在保增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變奏而已!這樣的決策,也沒有違背「保增長」的經濟主旋律!
類似的政治語法,在中共黨史中屢見不鮮。例如,早在1991年間,中國出現左派勢力反撲時,鄧小平當時就以「警惕右,主要是防左」的一句話,一錘定音的平息爭議。鄧小平的說法,其實是三分輕打右派,但卻是七分力道放在防止左派勢力反撲。其實,中國太大,很多政策無法放諸四海而皆準。這也是何以中共中央的一些決策常以「試點」、「試行」來做,並以這種帶有模糊空間,由各地方官自行揣度裁量的用語規避責任。
放下權力 才能走出困境
只不過,這些政治語言,通常不夠明確,多數是只能心領神會,而無法明確認知,也只有熟悉中國官場文化的人,才會懂得這些奧妙卻大有玄機的政治語言。這也是中國當局執政軟實力還無法長進的主因,無法由「人治社會」進入「法治社會」的結構性困境。或許,等到中國領導人願意把權力下放,將無法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決策權下放給地方;將中國13億人的政經發展權力,由地方官自行決策,中國也就可以像美國一樣,除了具備執政的硬實力之外,也擁有開放而進步的執政軟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