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5
有趣的人腦
140多億個腦神經細胞,每個腦細胞都與另外5萬個細胞相連,比目前全球電話網還複雜1,500倍。人腦的神經突觸連接和衝動傳遞途徑的數目,是在1後面加上1,000萬公里長的、用標準打字機打出的那麼多個零!對應的電腦體積相對於40層摩天大樓,耗電功率以百萬千瓦計。不過真實的人腦平均重量不足 1,400克,1.5立方分米大,消電只有10瓦。 人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神經細胞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1,000億次。處於激活狀態下的人腦,每天可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電腦只要一個部件出毛病,整個體系就可能癱瘓,不過人腦具有高度可靠的「自適應系統」。腦神經元大約每小時就有1,000個發生故障,累計到100歲時,約有十分之一的腦細胞失效,不過即使這樣,大腦仍然可以正常運作。人每天腦細胞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的人,腦細胞死亡越多。儘管核磁共振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使用率是100%,但大腦的開發利用程度只有10%。
生命之謎 – 無腦人的啓示 ---- 轉載
文 / 普生
不同於「常識」的發現 見過「無腦人」嗎?很多人都會回答:沒有,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許多人從小接受唯物論教育灌輸形成「常識」:認為人沒有大腦就沒有意識,沒有意識的人就是死亡或植物人。這種常識是真理嗎?讓我們真實的例子來尋覓真知吧。 無腦人當然不普遍,但也不罕見,也許就存在你生活的周圍,只是並不引人注意,或大家「熟視無睹」。早在1980年,科技界最著名的雜誌《科學》就發表過一所英國大學的研究,他們發現數百個正常生活、甚至高智商的人,都是無腦人。 約翰.羅伯的研究成果 在1980年12月,《科學》刊物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神經學教授約翰.羅伯(John Lorber,1915~1996年)的一個研究成果:當謝菲爾德的校醫給一個數學系學生做檢查時, 發現他的頭部比正常人略大一點兒,於是校醫把他介紹到羅伯教授那做進一步檢查。當羅伯教授用CAT掃描檢查他的頭部時,得到一個令人驚奇而有費解的事實,該生竟然沒有大腦!由於病情在西方被視為隱私,文章沒有透露學生的姓名。
「無腦人」驚奇之一
這位學生只有不到1毫米厚的腦組織覆蓋在脊柱的頂端,而且他的顱腔充滿了腦積水,也就是沒有大腦。正常人的顱腔裡左右都充滿了由大腦灰質和白質構成的、具有很多溝回的大腦皮層(俗稱腦髓),一般大腦皮層有4.5厘米厚,並通過基底核與脊髓相連。
「無腦人」驚奇之二
一般情況下患腦積水的人很難存活,即使活下來了也是嚴重殘疾。但費解的是,這位這位學生卻過著非常正常的生活,成績優異,智商IQ高達126,是數學系高材生。
無腦人的啓示:意識獨立於大腦而存在?
這樣的案例在羅伯教授的研究中雖然特殊,但並不罕見。因為僅他個人的個案研究中,就確定了幾百例無腦人:大腦半球都非常小、而智力正常、生活學習跟普通人沒有差異。他認為這些人有著一個「看不見的大腦」。 那麼,「看不見的大腦」的究竟是什麼呢?再比如,美國弗吉尼亞州有個無腦嬰兒,他整個顱腦只是一個水囊,醫生斷言他活不了幾星期,可事實上他快樂的活了五年。他喜歡看電視,會隨著電視節目的有趣情節發出咯咯的笑聲。這個無腦嬰兒的意識來自哪裡呢?我們總不能說來自於水吧! 要解釋這一現象,有一種可能:意識和大腦並不是一體的,意識獨立於大腦而存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埃克爾斯爵士更早於1978年就提出一個科研論點:人有一個獨立於大腦的「自覺精神」,大腦只是它的物質工具而已。他推測,每個人都存在一個肉眼看不見的「自我」,而這個「自我」在物質大腦死亡後依然活著。 那麼,這個肉眼看不見的「自我」在肉身死亡後,存在於哪裏呢?有人認為那是存在於人看不見的另外空間。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