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被誤解的大腦(3)---- 新紀元
2025/10/06 10:33
瀏覽4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1-01-15

美國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的楊景端博士對新紀元表示,中國古代醫學認為大腦是一個很重要的器官,稱之為「奇恆之腑」。但是它的重要正在於它和全身其他臟腑是連為一體的。中醫的每個經絡系統都包含了大腦的某些部分。因此大腦功能正常運行的基礎是全身的健康能量水平看人體,大腦只是一個執行官而非司令官

心臟具有記憶功能

毫無疑問,中醫所說的心絕不僅僅指心臟。不過美國科學家卻發現,心臟真的具有某種<思考和記憶功能>!這正是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變、繼承了心臟捐贈者性格的原因。40歲的退休貨車司機傑姆.克拉克絕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他從不曾給妻子寫過一封情書,因為他15歲就離開了學校,語文能力很差。不過在做了心臟移植手術半年後,傑姆突然坐到桌子前,開始給妻子寫下一行行的情詩,連他自己都感到震驚,他確信自己寫詩的「怪癖」來自那顆移植的心臟,因為捐贈者一家都愛寫詩。根據統計,從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實施後的40年中,每10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中就有一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美國加州心臟數學協會的專家也深信心臟並非一個「泵」那麼簡單,他們最近發現一種能夠具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神經細胞的確在心臟中工作,並且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複雜的神經系統。

精神改變物質  意念讓人受傷

唯物論者總是強調物質決定意識,比如手被燙傷後人才會感到痛,不可能憑空想像痛就能把人燙傷,不過美國心理學家們做的實驗卻證明了這點。他們將受試者帶到一間空房間中,此時從隔壁房間傳來陣陣慘叫。醫生告訴受試者:這個試驗主要是測試人類忍受疼痛的能力極限。說著打開隔窗,讓他參觀試驗的全過程。 只見一個人被牢牢捆在一把椅子上,旁邊爐裡炭火燒得通紅,一位醫生用火鉗從爐中夾出一個被燒得通紅通紅的硬幣,然後把這枚硬幣放到捆著的人的手臂上,只聽「刺啦」一聲,手臂被燒起一縷輕煙,隨後傳來一陣痛徹肺腑的慘叫。試驗結束,坐在椅子上的人踉踉蹌蹌走下來,手把著被燒傷的手臂,一個硬幣大小燒焦的傷疤赫然出現在手臂上。醫生讓這名受試者連續看了幾個相同的試驗後,將受試者領到試驗室中,把他牢牢地捆在椅子上。然後從爐中夾出一個同樣燒紅的硬幣說:「我現在要把這枚硬幣放到你的手臂上。」受試者突然感覺到有一熱物落到手臂上,隨後感到一陣鑽心的疼痛,不由大聲慘叫起來。醫生們發現,受試者的手臂上出現了一個硬幣大小的三度燒傷疤痕。 不過所有的試驗都是假的,燒傷、慘叫統統是假裝出來的,真正的試驗對像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後那名受試者。真正落在受試者手臂上的那枚硬幣,只是稍微加了一下溫,略高於體溫而已,根本不可能造成燒傷。那這個三度燒傷的傷疤從何而來呢?我們只能認為是精神,是他的意識,使他的肌肉被燒傷。在這裡,精神改變了肉體,物質肉體只是精神的一種工具而已。

七分精神三分病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在催眠心理測驗中,醫生隨手拿起一杯白開水對受試者說:這是一杯放了很多糖的水,很甜很甜,你喝下去後一定會很舒服。受試人在被深度催眠的狀態下喝下了這杯白開水,然後被醫生立刻喚醒,接下來人們驚奇的發現,受試人的血糖濃度竟然比受試前增加了許多,就如真的喝下了一杯糖分很大的飲料一樣。是誰製造了這些糖分呢? 同樣的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安慰劑效應。1955年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指出,近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服用安慰劑後,背痛、關節痛等症狀得到紓解。安慰劑就是用白水或澱粉等並不具有治療作用的普通物質來冒充專門的藥物。畢闕發現,不光是病人自我精神感受舒服多了,其身體真的發生了物質性改變,如紅腫消失或緩解。同樣科學家也發現了反安慰劑效應:由於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由於對藥物的排斥心理,哪怕是服用白開水,病人都會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無論是安慰劑還是反安慰劑效應,都印證了中國那句古話:人得病,是「七分精神,三分病」,精神因素起了絕對作用。當然,這世界上人與人大不相同,有的意志力強的人,是不容易被外人的暗示所引導的。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