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嶺
▲2005年拍攝
▲2016年拍攝
大禹嶺位置:
1958年11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前來巡視合歡埡口施工狀況,因該地名唸起來不順口,後來則由時任退輔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改名,是有感於公路採徒手開鑿,並因地質、技術問題與地形險要,在克難環境下作業,依此況難度不亞於大禹治水為比喻,故命名「大禹嶺」。
大禹嶺位於中央山脈主稜鞍部,台8線112公里處,海拔2564.67公尺,為全線最高點。南北介於合歡山、畢祿山之間,東西介於梨山、關原之間,為立霧溪和大甲溪兩水系之流域的分水嶺。(來源:維基百科)
早期大禹嶺茶定義:
一般以台八線105.5K~98K處茶園及碧綠溪及水源頭所產茶葉統稱為大禹嶺茶)大禹嶺茶生長在海拔2,300~2,600公尺的高山環境,周圍森林環繞,四季雲霧繚繞,日夜溫差大,氣候冷涼、生育遲緩、茶菁質厚,溫潤的特質。在潔淨高冷的環境條件下培育出柔順、芬芳、味甘帶甜、香醇清新風味,呈現金黃帶綠的茶湯,清澈剔透,散發清心自然的香氣輕嚐口齒生津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加上手工採摘,輕度發酵,保留原茶山林的氣息。
每年產期:春茶五月初、中旬;秋茶八月上旬;冬茶九月底、十月初、中旬為最佳時期。
在林務局還沒將土地收回前,台八線105.5K~98K處沿路都可以看到茶園,其中以105K茶園最有名,成為台灣最高海拔茶園。
政府於民國80年間核訂定『德基水庫集水區陡坡農用地(超限利用地)處理方案』,用意在使梨山地區之墾農能「棄農返林」,林地林用,恢復森林公益功能,以避免梨山地區因人為活動不斷擴張,過度濫墾,使果樹及高冷蔬菜等逐漸取代林木,造成嚴重地滑、水庫淤積及水質優養化等情形,故林務局基於人民所託附管理國有林地,必須維護國土保安之職責,依法不得不訴訟執行收回。自97年8月間判決確定至104年11月間,林務局為兼顧林農生計,給予林農充裕時間安排果樹採收移植及搬遷移除地上物等措施,均依法同意延緩執行,嗣經臺中地院執行處訂於104年11月5日辦理強制收回造林。雖然茶樹砍掉了,但茶樹生命力強,如同茶樹台刈,還會長出來,聽聞,有人去偷採被抓。市場如有標榜102K、105K茶園茶葉不是偷採就是假冒。
所以現在只剩98K、100K、101K、103K處有茶園;但現在台8線重新測量過都要減少2K為新地標,所以要改成96K、98K、99K、101K處有茶園。春茶、秋茶、冬茶加起來約6千斤到一萬斤左右。聽聞,上述4個位置也會陸續被收回造林,屆時大禹嶺茶真得消失,只能回味了!
台灣茶訊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