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人】 - 信息分享
2009/07/08 19:06
瀏覽1,314
迴響2
推薦1
引用0
信息:詹宏達 2009/06/06 錄音文字記錄:劉碧雲
經文:歷代志上第28章11-12、20-21節
要明白有時候我們在事奉時,一不小心我們的觀念會產生變化,有時候我們腦袋?記得的東西, 一下子就變形了,這東西就很像耶穌講的:我們聽道聽完了以後,就有那飛鳥把那種子吃掉,要不就是種子發芽,或者像被什麼重的東西壓著,就是長不起來。我覺得我們要有很多的儆醒。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歷代志上第28章。第28章有一段非常寶貴的東西大家一定要知道。這不是只有我們詩班需要用到,如果你了解這個東西的寶貴的話,我相信用在很多地方都是很恰當的。請大家看:
歷代志上第28章28章20~21節 (連結英文聖經)

28:20 大衛王對他兒子所羅門說:「你要堅強勇敢!你現在動工,不要害怕,也不要沮喪。我所事奉的主上帝與你同在;他不會丟棄你,他要與你同在,直到你完成建殿的工作。28:21 祭司和利未人被派在聖殿擔任職務。熟練的工匠都樂意幫助你;人民和民間領袖都聽候你的命令。」
我們就20~21節這段經節來看它寶貴在哪裡?這段經文裡提到六種人:
(一) 大衛
(二) 所羅門
(三) 祭司和利未人
(四) 靈巧的人
(五) 眾首領
(六) 眾民
共提到六個人,所以我就把題目定為【六種人】。
第一種:大衛
在這段經文裡大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8章裡記載大衛是一個被聖靈感動的人。聖殿要如何蓋?聖靈用手指頭畫給他看。包括11節寫到的遊廊、旁屋、府庫、樓房、內殿,和施恩所的樣式指示他兒子所羅門,又將被聖靈感動所得的樣式,就是耶和華神殿的院子、周圍的房屋、殿的府庫,和聖物府庫的一切樣式都指示他。聖靈指示他這些東西,後面還有很多經節都記載著,例如什麼東西幾兩幾分、多少個、多少重量?聖靈把聖殿要蓋的樣式全部用手指頭畫給大衛看。但是大衛他自己不能蓋,因為他是個軍人,耶和華說:「你殺人殺太多,我不要你殺人的手來蓋我的殿。」 (參本章第3節:只是神對我說:「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你是戰士,流了人的血。」)這是一個理由,但大衛王就把這樣的感動告訴了他的兒子所羅門。
第二種:所羅門王
所羅門王在這段經文裡所扮演的角色-他沒有受感動,但是他的父親大衛跟他說:「這聖殿由你來蓋,因為上帝已經告訴我,祂要立你為以色列的王。上帝既然立你為以色列的王,你理當把我的感動(被聖靈感動)去完成。」所以,所羅門就成了一個蓋聖殿的實際的執行者。(參本章第5至6節前段:耶和華賜我許多兒子,在我兒子中揀選所羅門坐耶和華的國位,治理以色列人。耶和華對我說:你兒子所羅門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因為我揀選他作我的兒子,我也必作他的父。)
第三種:就是祭司和利未人
大衛跟所羅門王說:「蓋聖殿你完全沒經驗都沒關係,有人會幫你。」有什麼人會幫你(所羅門王)呢?大衛指的就是祭司和利未人。因為祭司和利未人他們從早到晚在聖殿事奉上帝,事奉上帝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性。這種人可以幫助你(所羅門王)如何完成聖殿,因為利未人是專門做聖殿裡的軟、硬體設備的人。雖然,所羅門是個王,地位很崇高,但是他也有不懂的東西。例如:聖殿的崇拜,他的瞭解就不如利未人和祭司,因為利未人和祭司他們一輩子都在研究『在聖殿事奉上帝』這件事。
第四種:靈巧的人
靈巧的人就是技藝高超的專業人員,他們會樂意幫助你(所羅門王)。
第五種:眾首領和第六種:眾民
還有,21節末:並有眾首領和眾民一心聽從你的命令。眾首領是指除了利未人以外還有其他支派的領袖,這些領袖會幫助你(所羅門王)。大衛是猶大支派,除了利未支派,還有十個支派。若這些領袖不幫忙的話,要工人沒工人,做事不方便,大家會找麻煩,王位就很危險。大衛很有把握這些眾首領會幫所羅門王。
我們一起來看看眾首領和眾民在做些什麼事呢?第29章第6節:於是,眾族長和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領、千夫長、百夫長,並監管王工的官長,都樂意獻上。他們為神殿的使用獻上金子五千他連得零一萬達利克,銀子一萬他連得,銅一萬八千他連得,鐵十萬他連得....。記載清楚:眾首領在捐獻,表示支持的方法即是捐錢。因為,眾首領不是利未人,不可以碰有關聖殿的一切。他們也不能發號司令,因為所羅門是王,只有王才能發號司令。眾首領要做的:「我們順服你,你沒有叫我們做的、我們不能做的,我們就捐很多的錢給你。」第9節又記載: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
第六種:眾民;就是其他的百姓
接著,其他的百姓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歡喜」。百姓歡喜就是幫了所羅門王,百姓若不高興,所羅門王就會孤立無援。雖然,很多事情所羅門王可以做,但百姓若不高興、不舒服或覺得沒興趣,很可能所羅門王就陷入困境。
所以,大衛王已經想好了,有四種人會幫助你。一、是祭司和利未人;二、又有靈巧的人;三、還有捐錢的眾首領;以及四、歡喜的眾百姓。注意第9節後段的記載:百姓就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這才是最重要的重點。我將這六種人寫上:
一. 大衛 → 聖靈感動
二. 所羅門 → 執行者
三. 祭司和利未人→ 事奉的習性
四. 靈巧的人 → 專業
五. 眾首領 → 捐獻與支持
六. 眾百姓 → 高興 (這樣的高興應該是一種認同及祝福,甚至是一種驗證。)

攝影:林銘烈
一. 大衛 → 聖靈感動
↗ ↘
六. 眾百姓 → 高興 二. 所羅門 → 執行者
↑ ↓
五. 眾首領 → 捐獻與支持 三. 祭司和利未人 → 事奉的習性
↖ ↙
↖ 四. 靈巧的人 → 專業 ↙
因為眾百姓高興的時候,誰就高興?大衛王!所以,這第一、二、三、四、五、六,到第六種人又回到第一種人時,這部分最重要,因為聖靈就高興了!
當這件事大衛感動時,聖靈還不見得高興。所羅門執行蓋聖殿時候,聖靈並沒有高興。祭司和利未人參加的時候,聖靈也沒有高興。什麼時候聖靈高興?就是當眾百姓都歡喜的時候,這個時候聖靈就高興了,聖靈高興就是天父上帝高興。
所以,一件事是這樣做的:這六種人是六個不一樣的人,其實就是描述一個人的六種conditions,六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你要被聖靈感動
所以,若你心裡有個「大衛」,你就是一個尋求感動的人。因為,大衛的特色,就是整天在神的帳幕?求問耶和華。他一生最想做的就是:要在神的殿中求問祂。這是大衛一輩子最嚮往的生活。所以,大衛他是個尋求,或者求問神的人。我們心中有個大衛,就有一個感動的門讓聖靈進來。因此,在諸多事中我們身為一個事奉者、同工、或者參與任何一項聖工,這個感動的門很重要。我們的感動不是憑著興趣或別人的鼓勵與稱讚,我們的感動一定要來自於聖靈的那個門,才符合六個條件中的首要條件。
第二:所羅門王,他代表不消滅聖靈的感動,雖然,不是他的感動。
第二個階段就是我們的第二個條件,也就是我們得到感動以後如何處理這個感動?會不會想:「我已經老了。」或者「我現在身體不好。」或者「我工作很忙。」或者「我家裡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因為他(所羅門王)沒有消滅聖靈的感動,成了一個很好的實行者。所以,我們心裡面要有一個「所羅門」,他代表的是:實踐者。
第三個條件,有感動有實踐
是不是這樣事就可以做了呢?我們心裡面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祭司和利未人」。這件事情在我們事奉的習性裡是好或不好,都有一個標準在那裡評斷。第一個進來幫忙的就是祭司和利未人,代表「要通過信仰的習性。」所以,我們有感動、要實踐的時候,第三個條件,要接受一種考驗:「信仰的習性」,合不合我們在信仰中所受的教育?是否違背我們的良心?
第四個:進來幫忙的,專業的、技術性的
比方說:你想用歌聲來事奉 神,但你始終不去練歌,又說:「上帝會悅納我所有的聲音,我亂唱祂也喜歡哪!」那你就不明白上帝為什麼叫靈巧的人進來了。21節已經寫了「又有靈巧的人在各樣的工作上樂意幫助你。」。
所以,很多人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時就會發現:「這個事奉團體怎麼那麼糟糕,不會唱歌也不管一管,大家只要高興就好?」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知道的不是很全備。雖然,這靈巧的人是第四號人物,但他也在裡面啊。所以,當我們要在教會事奉時,靈巧的這一方面也是必備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專門學問,我們不能略過專門學問後,又說:「上帝負責」或「我們亂唱沒關係」,還說:「上帝悅納」。這個話就是把靈巧的人趕出這個團隊,也就表示我們有很不好的習性、表現、和示範,不尊重專業。
第五:所謂「眾首領」是什麼?就是一個人的眾角色。
好比我們來這裡,不只是來當個團員而已,我們可能是某公司負責人。有沒有另外一個首領(角色、身份)?某某某他是男低音,但他不全是只有男低音的身份。在職場上,他還是某公司的主管;在家庭裡,他是爸爸,還是丈夫;在社會中,恐怕他還是某個基金會的董事長等,起碼他就有五個首領(角色、身份)。如何在這些眾首領之中,想辦法隔出一些時間、精神、金錢來支持這感動?
比方說我這個人,雖然當了你們的指揮,但我還做別的事。當我碰到感動要執行的時候,我能不能從我其他角色當中分出力量來支持我現在的感動?眾首領的支持:捐錢,意思是把自己擁有的資源分配出、捐獻出一些多餘的力量,使我的資源可以應付我「感動」的需要。換言之,要從我們的各個角色裡「預留」其他角色的資源給現在的角色「大衛和所羅門」。其實,預留就是一種犧牲。
第六:眾百姓代表的是「歡喜」。
我很喜歡這樣的比喻。注意!從這個感動之門到我們歡喜,祂也歡喜,也就是我們實踐了聖靈的感動,通過了信仰的習性檢驗,又遵循專業的訓練,也預留了資源,最後快快樂樂的來事奉祂的時候,發現聖靈和我們一起快樂。百姓就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

攝影:林銘烈
如果我們願意拿這六個條件來省查自己的事奉,就會有以下的體認:諸多時候,我們批評的事,也許正好別人認為不重要;別人批評的事,也剛好我們認為不重要,就不知道哪個重要了。但是,我們透過上面所描述的,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所有的問題出現在哪一個環節。
所以,在新的團裡,我們會有很多的掙扎,因為環境改變了。未來的事也不確定,也急不得。可是,我們可以開始準備。預備自己的心去尋求感動,有沒有求問 神?是否像大衛一樣,每天在 神的帳幕?彈著六弦琴,求問祂?大衛有了感動以後,就指示所羅門王。
所羅門王代表一個實踐者,不消滅聖靈感動的回應態度。我們是否有尋求聖靈幫我們開這個門?我們是否求問過?我們的求問,是不是像大衛一樣,一個人在帳幕?一直彈琴,一直問?所羅門王就是執行,不執行就不叫所羅門。所羅門就是不消滅聖靈感動的,照指示去執行就是所羅門。
祭司和利未人就是我們平常做禮拜所學到一些基督徒的一些習慣。信仰裡面有很多道理不知不覺已經在我們的生活習性?,我們的決定是否與這習性相違背?
接著,我們尋求專業嗎?坦白說,有人參加教會詩班參加了很久,可是都不想知道他自己唱的曲子是什麼調。一首歌唱了十幾年了,都不想知道那首歌是什麼調。告訴他那首歌是D大調,反正他已經會唱了,他也不在乎D大調是什麼了。這就有點脫離了「靈巧的人」,若下次我把它換成E大調,怎麼辦?所以,任何一個事工,都有它的專業領域。這一方面,我們要對專業的人給予尊敬。
以前在教會,我們的事奉會請管弦樂團到教會來。有很多樂團團員還沒受洗,我們就一起在主日崇拜裡獻詩,管弦樂團伴奏。那時,就有人責備我:「那個某某某根本還沒受洗,還在吃素,你怎麼讓他上台?那是不潔淨的。」他們只看到這一面。當然,也不能一整團都是沒受洗或吃素的。若是小部份的人,就是「靈巧的人」來幫助我們崇拜。他們不知道在教會要做些什麼,可是,我們請他們來,他們願意貢獻他們的力量,他代表他的專業力量。但是要有人帶他,就是要有祭司和利未人、所羅門和大衛,要先有這三個人。若把靈巧人排在第一,就變成音樂會,是一場借教會辦的音樂會,而不是主日崇拜。還好,在教會「靈巧的人」排第四,所以,在教會想要技術掛帥的人也沒辦法安排。因為,靈巧的人,上帝就是把他排在第四,前面必須還要先有這三個條件。
所以靈巧的人在教會是可以的。我們請一個女高音來教會唱歌,雖然她還沒受洗,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全部的人都是沒受洗的站在台上,是不好的。因為,如果這樣在教會裡我們的「大衛、所羅門、祭司和利未人」就不見了,剩下一群「靈巧的人」在台上帶領,會眾在台下,他們要怎麼崇拜神?所以,靈巧的人有他在教會的重要性,但他的教會地位是排:第四。
眾首領:就是我們要從日常生活當中找出可用的資源來支援我們的新的感動。這過程我也曾問過幾個人,他們回答:「好啊!時間分配得好,我就可以參加;如果時間分配不過來,就不行了。」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感動,如果他們有感動就不會這樣說,他就會想辦法:「再怎麼忙,我也要撥出這個時間進來參加。」這就是眾首領的態度。
眾首領就是我們這個人的眾角色、眾身份,如果要完成這個新的感動、新的事工都要有所犧牲。若我們是公司的主管,任何一個社團的負責人,為了這事,我們要有所犧牲,或者暫時有所犧牲。眾首領捐錢的意思,不是要他天天捐款,而是他要捐,他必須捐,他必須把部份的資源,挪出來給這個新的感動。
9節末最重要的記載是:要歡歡喜喜。心裡歡喜,原因不外乎上帝喜悅。上帝悅納,你心裡就會歡喜。若弄不清楚上帝有沒有悅納,我們就會慌,心裡會不踏實。心裡喜樂也不外乎我們這一切都做過,到了第六個條件「心裡喜樂」,我們就可以感覺到「聖靈的感動」是非常的活潑,非常的真實,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回應:百姓就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
聖經以大衛和所羅門王的兩人關係來比喻「聖靈的感動」和「服從聖靈感動」是有它特別的用意。因為聖靈的感動和執行聖靈感動的人,這中間正如父子的關係。『哥林多前書四章14—16節: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 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 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保羅的意思是「好為人師」的人很多;但願意「做孩子的父親」的人不多,因為當爸爸要負責任。爸爸不是只把意見給孩子,還要督導孩子做,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導,而且最後成果是與孩子一起承擔。相較萬中師傅就少了父親「與子承擔一切」的心態,只把所知教了學生,爭不爭氣就看學生的造化了。
所羅門王和大衛就是如此的父子關係。所以,當聖靈第一次感動我們不成,會再來第二次。祂不斷不斷的找機會來感動我們,然後,我們所做的事奉到最後祂與我們一起承擔這後果。我們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仔細看!大衛的歡喜比我們還多一倍。剛才提到「當眾百姓都歡喜的時候,這個時候聖靈就高興了,聖靈高興就是天父上帝高興。」。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天父上帝比我們加倍的高興,爸爸就是如此。保羅說:「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因為福音而認識你們,而你們也是因著福音來聽他講話的。所以,保羅當時是爸爸,而不是師傅的角色。保羅的意思是:師傅雖然很多,若和爸爸比,那是一比一萬。保羅也自認為在福音裡他是個爸爸,所以他的教訓裡也就是說充滿了許多的愛及期望。
聖靈感動和實踐聖靈感動的既是這樣關係,我們就不應該把很多的事奉當做是一種「命令」或「學問」來看待,而是我們要從中感受。其實,上帝讓我們感動,然後事奉,?面是包藏很多祂的愛。因為祂要藉著這事要教育、改造、成就另一個我們。而祂那裡有很大的好處,讓我們在最後完成了「祂所感動我們的」一切事情時就可以得到。
所以,我們要用對待父親的態度來接受聖靈的感動,進而明白:既知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雖然困難很多,我們一點也不想接受,而且還有很多的壓力會讓我們想逃走;但做父親的絕不會無緣無故的找個題目來磨練我們,而是祂知道做完這些事後你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而那結果是我要你們得著的」。所以,上帝會給我們很多難題,事工才一開始就會感受到很多壓力,想逃走。但如果我們相信那是來自於聖靈的感動,就是我們父親,我們的父親不是只命令我們祂就高興滿意了,而是,一定是對我們的成長、或者對我們的改變有所幫助,祂才會這樣要求的。
詩班服事系列相關信息錄音正加緊整理成文字稿中,將陸續依序刊載。謝謝耐心等待,也請給整理錄音稿的團員鼓勵的掌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 2樓.2009/07/09 16:33【六種人】編排後
謝謝Susei的回應;
第一次貼這麼長的文章,六頁的WORD檔,一次全部貼入,被系統一直拒絕,原來由WORD複製轉貼,最多每篇只能容納三頁份量。所以就試著分上下兩篇刊出,但後來越看越不順眼,乾脆只取文字檔,才能夠六頁貼進同一篇文章,讓閱讀可以一氣呵成。以文字檔轉貼,就還有足夠的容量可以來設定格式,段落等,圖片我外存於flickr,只做聯結,以節省空間。
幾張圖都是在詹老師講信息,寫黑板的時候,坐在椅上隨手拍的,正好配合這個文章。謝謝碧雲的文字騰錄,還有那張漂亮的CD封面。當然還要謝謝詹老師的信息;比起預備信息的辛勞與專注,我們這些同工些微付出的實在不算什麼。
標點符號嗎,我們學商的對統計表上逗點打的位置比較敏感,其他的符號學問就不多,但有一位中文的專家已經挺身要拔筆相助,明天過後一定給大家好看。
- 1樓. 蘇拾瑩2009/07/09 05:22聖靈感動三檢驗
這是一篇非常棒且頗具創見的信息。碧雲辛苦了!(雖然標點符號的使用令人皺眉頭,但那是因為我是文字的專業,所以特別敏感。~~還好專業在教會裡排第四位,沒那麼重要,所以也就別挑剔了!)
但我有注意到碧雲在經文引用方面,以圖(照片)代替文字,這也是小創意,very cute!在這方面,她是專業!
這篇信息讓我想起一個問題:如何去辨別心理的想法(感動)是否出於 神?真的是聖靈的感動嗎?
我們通常在禱告之後,要拿三件事來做檢驗,以玆辨認:
第一, 這個想法必須符合聖經的教導(就是 神的話)。最好有一句聖經的話支持。例如老師有對大家傳講信息的想法,因為他接到一個感動,有一句聖經的話出現:「餵養我的羊!」That’s it!此事是出於 神!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但有些想法是聖經裡沒有提到的,例如到底該採用那種團服?希臘女神式或羅馬女神式?這是聖經裡沒有特別規定的;但起碼要不違背聖經端莊、整潔的原則。
第二, 這個想法必須有環境配合。因為若出於 神,神必興起環境來配合,祂會讓萬事互相效力。例如大家有組新團的想法,如果指揮不肯,那就不是出於 神。即使指揮肯了,還要有場地、有資源….若出於 神,這些條件都會來配合。
第三, 這個想法必帶著心理的「平安」。平安是 神給祂喜悅的人的一個有力的確據。如果想想心理不平安,就別去做。
Anyway,這篇信息給了我們做事的六個指導原則,非常受用。建議大家背起來。起碼我是。
一夜雖有哭泣,早晨必要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