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都市考現學—來趟城市字體走讀吧
2025/03/29 15:15
瀏覽61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台灣剛出版滾燙的新書,很適合從小對招牌字情有獨鍾的我耶!(也是上課被學生一直玩手機遊戲氣到,這週講的剛好是排版字體,差點忘了自己十年的出版專業...)

誠品香港1/2至2/2辦的「睇字香港Director’ s Cut」展覽,超大型看板的推介也太給力!喜歡介紹的文案:
-------------------------------------------

街頭散步,憑字講經
由手寫餐牌、結業告示,講到文字潔癖、地產文學、市井智慧
發掘字成一角的風景,開拓香港字癒新角度
可能是……

全港第一本跟隨文字散步的另類香港guide book!
二十八個睇字小故事,誠邀你一齊睇住香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6703?loc=P_0022_005

(圖文引自博客來、誠品香港 eslite)

台北的招牌文化

我從小成長在台北的郊區新店—一個人文薈萃的文教區,對於台灣最大都市台北的印象,我最深刻的應該是各式各樣的招牌廣告。幾十年前的台北街道真的有些乏善可陳,沒有美麗的行人道、景觀園藝、公車站牌設計,更沒有值得崇拜的大型建築,幾乎都是幾層樓高的公寓大廈...

捷運蓋好之前,公館到新店間並不十分繁榮,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從公館回新店的路上,從繁華的公館夜市出了地下道後,整個街道頓時變得有些荒涼,深刻感受到城鄉的差距。那時的連鎖餐廳也不多,街上多是診所、藥局、小餐館,自從第一家麥當勞開在北新路後,連鎖餐廳越來越多,開始逐漸攻佔各個店面,北新路到羅斯福路這條路的街景才開始逐漸轉換...

在捷運還沒蓋好的八零年代,從新店進到台北最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是公車,我最愛坐在公車上,看著一路上各式各樣的商店招牌,這些招牌除了用各式各樣不同的字體書寫外,也觀察著城市的繁榮因為這些不同店面而起起落落。

觀察城市的招牌廣告,也讓我對字體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早期沒有電腦的時代,招牌廣告字都是手寫,一些 POP 字體也撓富趣味。國一教室布置時,班上有很棒的小畫家學藝股長,但卻沒有人負責作教室的標語,於是我就自告奮勇,手繪粗粗胖胖的自創字體,一個一個的割下來貼在書面紙上,效果還不錯。從此班上的教室布置跟班級壁報比賽,我都負責文字部分。到九○年代我從海外回台後,剛好個人 PC 跟微軟軟體、網路開始起飛,我開始編輯青少年教材跟教會刊物,電腦的字型當然也是刊物呈現的第一印象,當時台灣用 Word 編輯排版的人還並不多,編到被挖角進了教會的出版社,這份工作竟然一待就是十年。雖然我的主力工作是編輯,偶爾還是會手癢作幾張海報跟文宣、展場設計更是不假手他人。目前我還兼職高工第八年的校刊編輯指導,對於中文字體的依戀,應該一輩子都會成為我的興趣了。

(圖片來源:網路)

香港的招牌字體香港北魏真書

中文字體是華文城市的歷史和生活美學,一種用於招牌的字體常見於香港1960 至 1970 年代的街道招牌,當中最著名的書法家是區建公(1887- 1971),有不少店舖均用上他所題的作品,而衍生出香港北魏體。

2018 年「香港北魏真書」設計研究計劃成果出書,總結長達六年的北魏書法研究和字體設計創作歷程。這本書收錄了南北朝魏碑、清代書法家趙之謙到四十至七十年代盛行香港的北魏招牌書法源流和藝術價值,訪尋香港北魏書法家區建公、蘇世傑墨寶故事,還有於不同年代遍佈香港城市街道和日常生活的北魏體應用實例,首次專訪獨步香江的貨車北魏體設計者楊佳。字體設計師陳濬人,以設計思維分析北魏歷史文化和創作精神,利用電子向量曲線和字體設計原理演繹當代香港北魏真書,設計案例多達二十多項。還有與多位設計創作人對談,探究字體在城市和設計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網路)

香港李漢港楷字體的故事

因著早前美國政府公告,香港生產的商品出口至美國時,原產地須標記為「中國」,網上泛起不少對「香港製造」的討論,有人覺得香港品牌將面臨衰落。但還有不少有心人繼續為「香港製造」默默耕耘,就如為「李漢港楷」眾籌的李健明。

「李漢港楷」背後原來埋藏著由上一代人惺惺相惜,到新一代人傳承本土文化的故事。李健明父親李威,打從年輕從事招牌製作。當年製作招牌要特意找寫字匠於原稿紙題字,然後依着字型切割成招牌字,李威在芸芸寫字師傅中結識李漢,因為合得來而成為長期合作伙伴。在李漢快七十歲打算退休時,他因擔心李威往後沒有字體用,大筆揮毫依著字典寫下數千字相贈。繼承父親招牌製作公司的李健明,便想把如此獨特的真跡電腦化。直至 2016 年,他自電台節目得知台灣有字體公司,能把字體手稿變為電腦字,從此展開「造字」工程。他也透過導賞團、展覧,把這個在地的文化推得更廣。自2016年起開始製作字體,2020年正式面世,成為第一款本地街頭書法家的手寫字體「李漢港楷」。

(IG: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

(左:李漢港楷;右:台灣劉元祥楷書。圖片來源:李健明)

苗栗頭份印刷一條街的招牌字體

來到苗栗後,發現頭份市公所中山路上有一排「印刷街」,幾間不同的印刷廠剛好群聚在一起,而且招牌都是寫的頗有功力的書法字。因為好奇有找時間研究了一下,原來那個時代的商店招牌都會請有名的書法家幫忙書寫,苗栗的店家相對一些城市來說,都市、商業化的速度並不是很快速,加上客家人節儉的個性,讓這些招牌至今還得以保留。這特別的字體原來是照南國中的退休老師書法家張凰謙寫的,讓這條昔日繁華的老街上,因為別具風格的招牌字體增添了不少人文的氣息。

有次活動竟然巧遇當年專門製作招牌的巫姓夫婦,聊起了頭份老街招牌的特色,走在這條路上仔細尋找,就會發現這是屬於這條街道上昔日的專屬招牌字體。在你的鄉鎮城市裡,也有這樣的一條街嗎?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