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拍攝時間:2024年10月18日,去年十月底結束三個月的京都短居,回國後一直馬不停蹄的辦理、完成各項活動,直到最近才稍微得空,慢慢補上此次日本行的最後最精采的幾篇。)
短短三個月的旅居過的很快,等到女兒六週的日文課程結束,終於可以一起前往京都嵐山。由於時間點是楓葉轉紅的初期,考慮許久還是放棄預約嵐電的小火車,一來小火車預約網站已經一票難求,而且楓葉不多,放棄了反而讓旅程不用受限於約定的時間更自由。於是從向島站坐到京都站,在JR京都站的32/33月台搭乘「JR嵯峨野線」,往亀岡行或園部行的方向,約15分鐘即抵達「JR嵯峨嵐山站」。
我們的路線大致是:
JR嵯峨嵐山站 → 天龍寺 → 嵐山大街吃飯購物 (經嵐電友禪光林) → 嵐山公園、渡月橋 → 竹林、野宮神社 → JR嵯峨嵐山站
在楓葉季的起頭去也好,人潮已經爆多,可以看見一些楓紅足已。嵐山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景緻,實在是太美了。從車站出來,一路跟著人潮,很需要腳力,從嵐山大街走到天龍寺,一路的店家很多,邊逛邊拍邊走,一路美景拍不完。
嵐電車站旁的友禪光林,也被稱作和服森林,廣場上矗立著600根色彩鮮艷、裝飾有京友禪圖案的圓柱。這些圓柱分別設置在廣場、車站月台和鐵軌旁,讓整個嵐山站看起來好像藝術作品一般。
設計友禪光林的是日本知名室內設計師森田恭通。將大正時代營業至今的老店龜田富染工場製作的京友禪,包覆在壓克力圓柱中,排列得如林道一般。全部共有32種圖案。
每天日落後至21點會點亮圓柱中內崁的LED燈。京友禪在柔和燈光照射下,是與白天截然不同的夢幻氛圍。
(原文出處:https://www.gltjp.com/zh-hant/directory/item/11963/)
路上遇見一群陸客,領隊的大叔說:「向前走向前走,看到那個乒乓球拍的招牌往左進去!」哪尼?
這招牌其實是畫著鏡中的藝妓,就是大名鼎鼎的京都傳統護膚品牌よーじや,中文名叫做優佳雅。
乒乓球拍的形容真的是快笑死我了,還講那麼大聲!
渡月橋跟桂川,可以坐在那裏一下午…
從位在二樓的餐廳往外拍,很幸運有靠窗的位子。一邊等餐,一邊看著窗外的風景和人們。看見一家人包車來此,還都穿著和服,司機先生幫他們大合照。
我們點了山藥泥月見烏龍麵跟一個套餐:天婦羅丼飯、店家自製嵯峨豆腐、蕎麥冷麵、漬物。
嵯峨野地區的豆腐文化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當時這裡的寺院以素食為主,因此發展出精緻的豆腐料理。
嵯峨豆腐使用當地優質的水和高品質的大豆製作而成,製作過程講究,注重豆腐的純淨口感,常被用於京都傳統的懷石料理或湯豆腐等料理中。
這裡的伴手禮很精緻,連農產品的包裝都很威。
這裡也可以選擇坐渡船一覽沿途的美景,一人2000日幣。
鎌倉時代,龜山上皇曾感嘆道「如同無雲之月渡過」,因此將其命名為「渡月橋」,成為嵐山的象徵。
這座橋橫跨大堰川,全長約155公尺,橋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欄杆部分則是使用檜木製成,設計上與周圍景觀完美融合。
(大堰川(おおいがわ)向下游流去時,河流名稱改稱為桂川(かつらがわ)。實際上是同一條河流,名稱的變化是基於不同的地理區段。)
一開始錯過的野宮神社跟竹林,神社不大。
黑木鳥居與小柴垣散發著平安時代的風情。
這裡也因為《源氏物語》的「賢木」一章和謡曲《野宮》的舞台而聞名,如今作為保佑姻緣、子嗣與安產的神社,成為深受女性喜愛的景點。
(小柴垣(こしばがき)是一種用於圍繞建築或庭園的傳統圍籬,通常由細竹或樹枝等天然材料製成。這類圍籬的結構較低且簡單,給人一種樸素而自然的感覺,常見於日式庭園、神社等地,特別是在歷史悠久的地方。)
天龍寺再往前點有個嵯峨鳥居本傳統建物保存區,會往那裏去的觀光客很少,google地圖的照片裡有不少人拍。裡面也有住宅區,難怪那邊也有中小學,還有工藝纖維大學嵯峨校區,另一邊還有嵯峨美術大學。
在路上遇見一位外國老先生,走路一跛一跛的,沒拿拐杖,也沒親友陪同,很緩慢的獨自走著。很佩服他的精神,就算前路難行,也要慢慢獨自欣賞一路的風景。
如果有機會再去,真的很想住附近。網路上嵐山的春夏秋冬,真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