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明理學的發展,曾經被評為〔過於玄妙、空洞,流於理想化〕。
但真正翻閱〈王陽明〉的學說來看,其實就是一套〔道德實踐哲學〕,
並不空泛!只是以當今〔世風日下〕而言,確實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
王陽明的【致良知】,是他心學思想的核心精髓。【致】不是單純的實踐,
還有〔推展、發揮〕的意思。他主張要不斷反省內心,清除私欲與偏見,
使良知如明鏡般清澈。而良知是什麼呢?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分辨善惡
是非〕能力,但多半已被蒙蔽。良知,就好比〈孟子〉說的〔四端〕~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這是人性中,最純粹的光亮。
*
王陽明曾強調,心學不是懸空的,必須和實踐結合,在工作中致良知。
所謂四和:【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與己和。】
其中〔與己和〕,就是不要在心中製造衝突和內耗,這點很重要!
因為現代人,經常投入社群網站,讓情緒恣意奔瀉,自設小劇場。
*
儘管這套〈知行合一〉〈致良知〉學說,對立身處世,裨益良多,
仍舊不被教育當局重視,列為教科書或選讀教材,儼然歸類於老派。
難怪年輕人,觀念偏差久矣!無法回歸內在良知,詐騙將永無寧日。
~~~~~~~~~~~~~~~~~~~~~~~~~~~~~~~~~~~~~
松風不語石猶聽,心鏡無塵照古今。一念清明天地靜,萬川歸海是初心。
書卷未展知已至,行履無聲道自深。致良知者非求遠,但將本心照微陰。
■

(圖詩/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