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吹面不寒楊柳風
2025/06/08 00:12
瀏覽422
迴響1
推薦37
引用0

~~~~~~~~~~~~~~~~~~~~~~~~~~~~~~~~~~~~~~~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僧志南〉是南宋詩僧。他這首《絕句》,許多人讀過,耳熟能詳。

尤其是三、四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對仗巧妙、

措詞自然、近乎天工,已成描寫春景的千古名句。

全詩描繪了一位老僧(作者自己),春日乘興出遊的情景。

在参天古樹的濃蔭下繫好小船,拄着藜杖,悠悠然走過小橋向東行去。

畫面寧静而充滿生活氣息,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融入自然的恬淡心境,

1.古木〔陰〕中:同〔蔭〕。

2.短篷:有篷的小船。

3.杖藜:“藜”是一種草本植物,莖堅硬可做拐杖。

杖藜,指用藜莖做的手杖。這裡是擬人化的寫法,意思是“我扶着藜杖”,

實際是詩人拄着藜杖。

4.杏花雨:指杏花開放時節的濛濛細雨。也指紛飛的杏花花瓣像細雨一樣。

5.楊柳風:指輕柔温暖的春風。楊柳發芽時節的風,已無寒意。

6.沾衣欲濕:細雨和花瓣沾在衣服上,快要濕潤了,卻還没完全濕透。

形容細雨濛濛、花瓣紛飛的輕柔狀態。

這首《絕句》,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一幅生動優美的春日行吟圖。

〈志南〉是出家人,但他寫這首詩,完全是抒發性靈,全心全意去體會

杏花雨和楊柳風而沉醉其中。表現詩人本色,了無〔談禪宏法〕的意識。

〈朱熹〉曾說〈志南〉的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無蔬筍氣】。

〔蔬筍氣〕,指僧道那種〔口不離仙佛的說教氣息〕,可謂十分中肯。

(網圖)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著相花語
下一則: 中道與真實
迴響(1) :
1樓. Charles Lin
2025/06/10 14:33

我的感覺,大陸江南四月的楊柳,新葉初綠,柳絲飛揚,最有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意境。



感謝Charles的留言,且分享如此寧靜優雅的柳樹身影。

雖不在河岸,那挺拔的樹幹與翠綠柳絲,依然柔美怡人。

你常旅遊國外,遍訪三川五嶽,尋幽探勝,眼見更顯真實。


我聽說,江南有幾個地方,四月的楊柳特別美。

1.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

2.蘇州拙政園的〈柳蔭路曲〉一景

3.無錫太湖之濱的〈長春花漪〉景點

4.南京玄武湖的〈台城烟柳〉〈秦淮河畔〉

5.揚州瘦西湖的〈長堤春柳〉


以上最佳賞柳時刻,正是四月上旬。尤其是瘦西湖:

〔柳色新綠,桃花未謝,綠楊城郭是揚州〕。

sallychen2025/06/10 18:3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