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鮑宣〈三〉任諫官言少多實
2012/12/29 03:03
瀏覽561
迴響1
推薦35
引用0

家有賢妻桓少君的支持,鮑宣先擔任了渤海郡東州縣的縣丞,後任都尉、太守的功曹史(相當於秘書長),被以孝廉為由舉薦為郎官,雖因病辭官,但又被召請擔任州裡的從事(長官的幕僚)。當時的大司馬、衞將軍王商特別拔擢鮑宣為議郎,而後鮑宣又因病辭官。

 

西漢漢哀帝劉欣初年,大司空何武再度起用鮑宣為西曹掾,並對他非常敬重,更舉薦他擔任諫議大夫,後轉任豫州(州長)。一年後,鮑宣被丞相司直郭欽參了一本,指他:

 

舉錯煩苛,代二千石署吏聽訟,所察過詔條。行部乘傳去法駕,駕一馬,舍宿郷亭,為衆所非。」

 

結果鮑宣被停職,要他待在家中等候查處。

 

但看郭欽鮑宣的理由,其實根本不算得上是理由,連出差時只騎一匹馬、住在簡陋的普通客棧等這種節約的行為,都成了參奏的原因。結果是,幾個月後,鮑宣不但沒有罪責,更重新被徵召回朝,擔任諫議大夫。

 

鮑宣既然被賦予諫官之職,他也並未怠忽職守,而敢於上書直言批評時政,而且他的奏文雖然不多,但每一篇都完全是事實,言之有物。

 

此時,正值漢哀帝因為祖母氏與先帝漢成帝的母親氏都想要當「太皇太后」,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紛紛將自己娘家的親屬(也就是所謂的「外戚」)錄用任官,將原本的大臣如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何武、大司馬傅喜等都免職了,而讓這二姓的外戚當道奪權。

 

身為諫議大夫的鮑宣便上書勸諫漢哀帝,直指外戚當道妨賢害國,如此將造成「民有七亡、七死」。漢哀帝看了奏書後大為感動,但這些外戚的事情都是兩位太皇太后的意思,在講究孝道的禮教之下,漢哀帝也無能為力,只能以鮑宣身為當代有名的大儒者,特別於以寬待,讓他不會因為上書諫政而受到這些外戚的干擾。

 

也許連老天爺都幫著鮑宣

 

沒多久,漢朝境內各地多處發生地震,第二年的大年初一就接著來了個天狗食日(日蝕),這讓迷信的古人,尤其是這那些皇族,以為真的是因為他們重用外戚排擠賢良,才惹得天神震怒。

 

於是,漢哀帝就將丞相孔光重新召回,並順勢裁撤了數十名擔任侍中、黃門侍郎的外戚。鮑宣也趁著民氣可用,再度上書諫請皇帝,應該也將原先被外戚排擠掉的那些官原復職。這一篇奏則讓漢哀帝讀了也深感事態嚴重,同意鮑宣的建議,於是命何武彭宣等人回鍋擔任三公(司徒、司空、司馬)之職,並將鮑宣升任為司隸校尉(官居三品,相當於「檢察官」),而且雖然職稱只是「司隸」,且可以行使「司直」(隸屬丞相府,負責檢舉不法,官位比「司隸」高)的權利,等於是實質上的「檢察總長」了。

 

----- 待續 -----

 

改編自 《漢書》

 

原文:

 

《漢書》.卷七十二.傳第四十二.鮑宣(上)

鮑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學明經,為縣郷嗇夫,守束州丞。(束州,渤海之縣也。)後為都尉太守功曹,舉孝廉為郎,病去官,復為州從事。大司馬衞將軍王商辟宣,薦為議郎,後以病去。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為西曹掾,甚敬重焉,薦宣為諫大夫,遷豫州牧。歲餘,丞相司直郭欽奏「宣舉錯煩苛,代二千石署吏聽訟,所察過詔條。行部乘傳去法駕,駕一馬,舍宿郷亭,為衆所非。」

宣坐免。歸家數月,復徵為諫大夫。

宣每居位,常上書諫爭,其言少文多實。是時帝祖母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封爵親屬,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何武、大司馬傅喜始執正議,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並進,董賢貴幸,宣以諫大夫從其後,上書諫曰:

「竊見孝成皇帝時,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賢人路,濁亂天下,奢泰亡度,窮困百姓,是以日蝕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徵,陛下所親見也,今奈何反覆劇於前乎!

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壘之士;論議通古今,喟然動衆心,憂國如飢渴者,臣未見也。敦外親小童及幸臣董賢等在公門省戶下,陛下欲與此共承天地,安海內,甚難。

今世俗謂不智者為能,謂智者為不能。昔堯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衆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賞人反惑。請寄為姦,羣小日進。國家空虛,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盜賊並起,吏為殘賊,歲增於前。

凡民有七亡:

陰陽不和,水旱為災,一亡也;

縣官重責更賦租稅,二亡也;

貪吏並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強大姓蠶食亡厭,四亡也;

苛吏繇役,失農桑時,五亡也;

部落鼓鳴,男女遮迣,六亡也;

盜賊劫略,取民財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

酷吏毆殺,一死也;

治獄深刻,二死也;

冤陷亡辜,三死也;

盜賊橫發,四死也;

怨讎相殘,五死也;

歲惡飢餓,六死也;

時氣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安,誠難;民有七死而無一生,欲望刑措,誠難。此非公卿守相貪殘成化之所致邪?

羣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祿,豈有肯加惻隱於細民,助陛下流敎化者邪?志但在營私家,稱賔客,為姦利而已。

以苟容曲從為賢,以拱默尸祿為智,謂如臣宣等為愚。陛下擢臣巖穴,誠兾有益豪毛,豈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門之地哉!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為皇天子,下為黎庶父母,為天牧養元元,視之當如一,合尸鳩之詩。

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為酸鼻。陛下不救,將安所歸命乎?柰何獨私養外親與幸臣董賢,多賞賜以大萬數,使奴從賔客漿酒霍肉,蒼頭廬兒皆用致富!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說民服,豈不難哉!

方陽侯孫寵、冝陵侯息夫躬辯足以移衆,彊可用獨立,姦人之雄,或世尤劇者也,冝以時罷退。及外親幼童未通經術者,皆冝令休就師傅。急徵故大司馬傅喜使領外親。故大司空何武、師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將軍彭宣,經皆更博士,位皆歷三公,智謀威信,可與建敎化,圖安危。龔勝為司直,郡國皆慎選舉,三輔委輸官不敢為姦,可大委任也。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內失望。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衆,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見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諫爭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惡臣,天下猶不聽也。臣雖愚戇,獨不知多受祿賜,美食大官,廣田宅,厚妻子,不與惡人結仇怨以安身邪?誠迫大義,官以諫爭為職,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覽五經之文,原聖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吶鈍於辭,不勝惓惓,盡死節而已。」

上以宣名儒,優容之。

是時郡國地震,民訛言行籌,明年正月朔日蝕,上乃徵孔光,免孫寵、息夫躬,罷侍中諸曹黃門郎數十人。宣復上書言: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養黎民,即位已來,父虧明,母震動,子訛言相驚恐。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毀敗器物,何況於日虧乎!陛下深內自責,避正殿,舉直言,求過失,罷退外親及旁庂素餐之人,徵拜孔光為光祿大夫,發覺孫寵、息夫躬過惡,免官遣就國,衆庶歙然,莫不說喜。天人同心,人心說則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虷日,連陰不雨,此天有憂結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侍中駙馬都尉董賢本無葭莩之親,但以令色諛言自進,賞賜亡度,竭盡府臧,并合三第尚以為小,復壞暴室。賢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將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賞賜。上冢有會,輒太官為供。海內貢獻當養一君,今反盡之賢家,豈天意與民意邪!天不可乆負,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誠欲哀賢,冝為謝過天地,解讎海內,免遣就國,收乘輿器物,還之縣官。如此,可以父子終其性命;不者,海內之所仇,未有得乆安者也。

孫寵、息夫躬不冝居國,可皆免以視天下。復徵何武、師丹、彭宣、傅喜,曠然使民易視,以應天心,建立大政,以興太平之端。

高門去省戶數十步,求見出入,二年未省,欲使海瀕庂陋自通,遠矣!願賜數刻之閒,極竭毣毣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

上感大異,納宣言,徵何武、彭宣,旬月皆復為三公。拜宣為司隷。時哀帝改司隷校尉但為司隷,官比司直。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迴響(1) :
1樓. 曾老師地理命理服務
2012/12/29 09:59
昏庸

鮑宣直諫.七亡無一得.七死無一生.

此皆公卿首相"貪殘成化"之所致.

豈有肯加惻隱於細民?

觀之今日.油電雙漲.健保又要漲...

中油虧損.年終獎金每人至少發32萬元(今日報載).

又因阿扁在牢獄常鬧情緒.要法外就醫不成.裝病住醫院.

阿扁不付醫療費.阿九來個急轉彎.凡是受刑人健保費由全民買單

才算公平.細民是大水庫.也是阿扁.阿九執政最大的"貪殘成化"之火爐..

若鮑宣(非建瑄)生於此時.應是八亡.八死以諫言.

然阿九只會配合油電.建保宣布漲價.

豈有"肯加惻隱於細民"?

治病不治根, 的確是嚴重的問題點......

 點頭(嗯、好、是)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2012/12/29 16:1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