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汾州(今山西省呂梁市轄汾陽市)的景雲觀有一名道士王洞微,家住在孝義縣(今山西省呂梁市轄孝義市)。起初王洞微是一個官府中的小吏,生性喜好殺生,經常釣魚射鳥、捕魚打獵(註),從他二十歲剛成年直到三、四十歲的壯年,短短一、二十年,他所殺害的狼、狐、雉、兔甚至魚、鱉等飛禽走獸,基本單位都能以萬來計數。
後來,王洞微當上了里長(註),突然患上了熱病,一病就病了一個多月都不見好轉。忽然,王洞微感覺室內有數不清的禽獸、魚鱉等圍繞在他的床榻四周咬他,因此他全身生出了許多瘡瘍,沒有一片完好的皮膚。到了半夜之後,他的父母兄弟都聽見王洞微的房內有群鳥鳴叫的聲音,甚至能清清楚楚分辨出有哪些鳥的鳴叫聲。如此這般撐了數年,王洞微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有人就對王洞微的父親說:
「你的兒子的病很嚴重,最好讓他搬到景雲觀去住。」
於是王家請人卜算了一個吉日,將王洞微送到景雲觀去了。
一個多月後,適逢景雲觀內舉辦消災祈福、部分新進的道士們正式領受法籙成為有道位神職的道士的儀式,王洞微趁機也出家成了有牌道士,希望能藉此獲得道家祖師們的庇佑,當天晚上,王洞微的病情居然就開始好轉了。十年後,王洞微還是病發不治,死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魚弋」,釣魚射鳥。「漁獵」,指捕魚打獵。
註:「里尹」,鄉官,古代里中主事的人,也稱里吏、里正、里長、里君。
又為官名。春秋戰國置。管理閨里政務的長官。相當於里宰。見《禮記.雜記.下》:「夫若無族矣,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
鄭玄注:「里尹,閩胥里宰之屬。」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八.王洞微
唐汾州景雲觀道士王洞微者,家于孝義縣。初為小胥,性喜殺,常釣弋漁獵,自弱冠至壯年,凡殺狼狐雉兔洎魚鱉飛走,計以萬數。後為里尹,患熱病月餘,忽覺室內有禽獸魚鱉萬數,環其榻而噬之。瘡痏被身,殆無完膚。中夕之後,其父母兄弟俱聞洞微臥內有群鳥啁啾。應然可辨。凡數年,疾益甚。或有謂洞微父曰:
「汝子病且亟,宜遷居景雲觀。」
於是卜日徙居。月餘,會群道士修齋授籙,是夕洞微瘳。後十年,竟以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