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白虹食粥文人殞
2012/12/04 02:23
瀏覽1,006
迴響0
推薦48
引用0

南北朝時期,著有《幽明錄》以及編撰《世說新語》的南朝宋武帝的堂侄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在諸王子間十分出色,深為宋武帝看重,常對旁人稱讚他:

 

「此我家豐城也。」

 

劉義慶除了襲封臨川王的爵位外,歷任荊州刺史八年政績卓著。後調任江州刺史兼任南兗州刺史時,更邀請文冠當時的太尉袁淑江州擔任衛軍諮議參軍,並延請吳郡陸展東海郡何長瑜鮑照等文人名士當他的佐史國臣。由於這些人的文筆都非常好,所以連皇帝要寫書信給劉義慶時,為了怕貽笑大方,內容文字都會斟酌再三後才會寄出。

 

劉義慶也就是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期,在廣陵揚州聽了許多民間故事,於是開始編撰《世說新語》一書。在這本書編撰完成不久後,劉義慶卻生病了。

 

劉義慶在病榻上吃粥的時候,忽然有一道白色的虹光,貫穿了廣陵城,然後直直的射入劉義慶的房中。更令劉義慶驚訝的是,那白虹居然將他準備進食的粥一下子給吃個精光,劉義慶將手中的碗往外頭扔,那碗摔在台階上發出巨大的聲響,只見那道白虹發出了像是狂風暴雨的聲音,所有的門窗都被震的乒乓作響,過了不知多久,那白虹才消失不見了。

 

劉義慶對這種怪事感到恨厭惡,因為古人迷信妖物搶走了自己的食物,代表自己的祿命將盡,於是劉義慶上書請求歸鄉回到京口。再加上不久又因為劉義慶因為同情因謀反被誅的彭城劉義康,多少因此而觸怒了宋文帝,於是宋文帝就順水推舟同意他解除江州刺史等職務,保留臨川王的頭銜,改調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

 

不久後,四十二歲的劉義慶以病為由辭官告退。元嘉二十一年時病逝於京城建康,追贈侍中、司空,諡曰康王

 

改編自 《獨異志》/《宋書》

 

原文:

 

《獨異志》.卷中

宋長沙王道憐子義慶,在廣陵臥病,食粥之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食其粥。義慶擲器於階,虹遂作風雨聲,響撼庭戶,良久不見。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臨川烈武王道規(節錄)劉義慶

道規進號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固辭。俄而寢疾,改授都督豫江二州揚州之宣城淮南廬江歷陽安豐堂邑六郡諸軍事、豫州刺史,持節、常侍、將軍如故。以疾不拜。

八年閏月,薨于京師,時年四十三。追贈侍中、司徒。加班劍二十人。諡曰烈武公。平桓謙功,進封南郡公,邑五千戶。高祖受命,贈大司馬,追封臨川王,食邑如先。

道規無子,以長沙景王第二子義慶為嗣。

初,太祖少為道規所養,高祖命紹焉,咸以禮無二繼,太祖還本,而定義慶為後。

義慶為荊州,廟主當隨往江陵,太祖詔曰:

「褒崇道勳,經國之盛典;尊親追遠,因心之所隆。故侍中、大司馬臨川烈武王,體道欽明,至德淵邈,叡哲自天,孝友光備。爰始協規,則翼贊景業;陵威致討,則克剪梟鯨。逮妖逆交侵,方難孔棘,勢踰累棋,人無固志。王神謨獨運,靈武宏發,輯寧內外,誅覆群凶,固已化被江漢,勳高微管,遠猷侔於二南,英雄邁於兩獻者矣。朕幼蒙殊愛,德廕特隆,豐恩慈訓,義深情戚,永惟仁範,感慕纏懷。今當擁移寢祏,初祀西夏,思崇嘉禮,式備徽章,庶以昭宣風度,允副幽顯。其追崇丞相,加殊禮,鸞輅九旒,黃屋左纛,給節鉞、前後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侍中如故。」

及長沙太妃檀氏、臨川太妃曹氏後薨,祭皆給鸞輅九旒,黃屋左纛,轀輬車,挽歌一部,前後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

義慶幼為高祖所知,常曰:

「此我家豐城也。」

年十三,襲封南郡公。除給事,不拜。

義熙十二年,從伐長安,還拜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復督淮北諸軍事,豫州刺史、將軍並如故。

永初元年,襲封臨川王。徵為侍中。

元嘉元年,轉散騎常侍,祕書監,徙度支尚書,遷丹陽尹,加輔國將軍、常侍並如故。

時有民黃初妻趙殺子婦,遇赦應徙送避孫讎,義慶曰:

「案周禮父母之仇,避之海外,雖遇市朝,鬥不反兵。蓋以莫大之冤,理不可奪,含戚枕戈,義許必報。至於親戚為戮,骨肉相殘,故道乖常憲,記無定准,求之法外,裁以人情。且禮有過失之宥,律無讎祖之文。況趙之縱暴,本由於酒,論心即實,事盡荒耄。豈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臣謂此孫忍愧銜悲,不違子義,共天同域,無虧孝道。」

六年,加尚書左僕射。

八年,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太祖詔譬之曰:

「玄象茫昧,既難可了。且史家諸占,各有異同,兵星王時,有所干犯,乃主當誅。以此言之,益無懼也。鄭僕射亡後,左執法嘗有變,王光祿至今平安。日蝕三朝,天下之至忌,晉孝武初有此異,彼庸主耳,猶竟無他。天道輔仁善,謂不足橫生憂懼。兄與後軍,各受內外之任,本以維城,表裏經之,盛衰此懷,實有由來之事。設若天必降災,寧可千里逃避邪?既非遠者之事,又不知吉凶定所,若在都則有不測,去此必保利貞者,豈敢苟違天邪。」

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加中書令,進號前將軍,常侍、尹如故。

在京尹九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之半,故高祖使諸子居之。義慶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性謙虛,始至及去鎮,迎送物並不受。

十二年,普使內外群官舉士,義慶上表曰:

「詔書疇咨群司,延及連牧,旌賢仄陋,拔善幽遐。伏惟陛惠哲光宣,經緯明遠,皇階藻曜,風猷日昇,而猶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訓,降淵慮於管庫,紆聖思乎版築,故以道邈往載,德高前王。臣敢竭虛闇,祗承明旨。伏見前臨沮令新野庾寔,秉真履約,愛敬淳深。昔在母憂,毀瘠過禮,今罹父疚,泣血有聞。行成閨庭,孝著鄰黨,足以敦化率民,齊教軌俗。前徵奉朝請武陵龔祈,恬和平簡,貞潔純素,潛居研志,耽情墳籍,亦足鎮息頹競,獎勗浮動。處士南郡師覺,才學明敏,操介清修,業均井渫,志固冰霜。臣往年辟為州祭酒,未汙其慮。若朝命遠暨,玉帛遐臻,異人間出,何遠之有。」

義慶留心撫物,州統內官長親老,不隨在官舍者,年聽遣五吏餉家。

先是,王弘為江州,亦有此制。

在州八年,為西土所安。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為典敘,以述皇代之美。

十六年,改授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衛將軍、江州刺史,持節如故。

十七年,即本號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

 

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才詞雖不多,然足為宗室之表。受任歷藩,無浮淫之過,唯晚節奉養沙門,頗致費損。少善騎乘,及長以世路艱難,不復跨馬。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諮議參軍;其餘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並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太祖與義慶書,常加意斟酌。

……

義慶在廣陵,有疾,而白虹貫城,野入府,心甚惡之,固陳求還。太祖許解州,以本號還朝。

二十一年,薨於京邑,時年四十二。追贈侍中、司空,諡曰康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