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伽楠見莊園內的房子都建造得非常華麗。來到中堂後,有一位三十餘歲、堪稱「半老佳人(註)」的美貌婦人。但見她如圖畫中美人般的臉頰、纖細的娥眉,美好的笑容、婀娜多姿的體態,穿著華麗鮮豔的袍服,頭髮上插滿了珠翠首飾,高坐在綉床之上,閉著眼睛正在靜坐吐納著。兩旁的侍婢個個都是美貌艷麗,裙下微露的蓮鉤(小腳)都很嬌小,並且都穿著紅綾鞋子,鞋面上不加多餘的繡花圖案,也沒有夾雜其他的顏色,一眼望去就像有無數的紅色菱角安放在地面之上的樣子。
二名婢女喝叱盧伽楠跪下拜見夫人,盧伽楠向夫人叩首行禮過後,向夫人述說自己迷路、請求借宿的情況。夫人說:
「善哉!大師有緣來到此地,莫非是黃金瑣骨菩薩的後身嗎(註)?我們本應該要以禮相待,怎麼能讓你成為階下囚呢?婢女們無禮,還請大師寬恕!請大師寬恕!」
隨即叱令婢女們將盧伽楠扶起來,請他坐在上坐之位。這位夫人與盧伽楠大致交談了一會兒之後,就命婢女們擺上筵席。很快的,畫燭散發著亮燦燦的光芒,華麗豐盛的筵席已然擺開,杯中斟滿了美酒,各種山珍海味陸續交錯的端了上來。此時盧伽楠才得以順勢仔細的觀看了這位夫人的模樣,這才發覺她的身形略為豐滿,那一雙美目明亮而靈活(註)。夫人自我介紹,說:
「我的先夫姓亥,人稱黑面郎君,因功受封為大闌王。然而遭到仇家陷害(註),被捕入獄後不久便被斬殺,留下我ㄧ個弱女子與女兒們無依無靠(註),我只能帶著女兒們逃到此處躲藏了。」
盧伽楠說:
「姓亥的家族貧僧向來未曾聽說過,這應該是少數稀有的姓氏吧?」
亥氏夫人說:
「妾家的先祖有二個頭、六個身子,此事也曾記載在於史冊之中(註)。我的家族世居遼東,先祖雖年老仍不斷的聽人講解《佛經》中的學問(註),因此對於佛教經典很是熟悉。像唐朝、玄奘大師的徙弟(指二師兄豬剛鬣、豬八戒)也是家族旁支其中一族的族長。其他如孟子的母親也藉著我們而博得教子有方的美名(註)、齊國的彭生幻化成我們的模樣以報冤仇(註),大師父未曾聽說過嗎?大師父如認為有情如我等者稍具佛性(註),希望能給予開示(註),讓女弟子能結杵臼緣(註)。」
如此正中盧伽楠下懷,盧伽楠故意挑了他最熟悉的《楞嚴經》中的「阿難尊者在扥缽乞食途中經過婬室,遇到與他有累世情劫、因緣糾纏的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迷惑,差一點就被毀壞了清淨戒體」的故事,刻意誇大形容其中恩愛情景,言辭詭秘而猥褻。亥氏夫人一邊喝著酒一邊傾聽,沒多久便因略帶醉意而眼神迷濛,臉頰泛起紅潮,似乎已經被勾起了思春之意。於是亥氏夫人笑著對盧伽楠說:
「老婦我雖然年紀稍長(註),然而對於『內視之術(註)』自認還算頗有心得。我願意效仿武則天,不知大師父能否願意當那面首僧人薛懷義呢(註)?幸好我家中已無長輩,我也是個寡婦,想必如此也不致於讓外人有淫亂的閒言閒語(註)。」
盧伽楠沒想到對方如此主動,自是高興得幾乎要發狂,但仍裝作一本正經的說:
「承蒙夫人收留,又將我當作佛郎,貧僧膽敢將夫人當作梵嫂(註),願意竭盡全力(註),與夫人你結聖胎、傳佛種,恐怕貧僧一但進入這處綺羅叢(註),這『紫霞杵』也就不為我所有了。」
過了一會兒之後,亥氏夫人便命婢女們撤去筵席,與盧伽楠攜手進入幃帳之中,便展開一陣翻雲覆雨。盧伽楠調笑著說:
「與我這個方外之人恩愛,比較起你的夫婿來有何不同?」
亥氏夫人媚笑著回答說:
「先王又肥又重,就像那安祿山之類的肥豬一樣,比起大師父你來當真是有天壤之別呢。」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半老佳人」,參考成語「徐娘半老」,見《小小說 – 風韻徐娘實怨婦》。
註:「黃金瑣骨菩薩」,「瑣」,音義同「鎖」。「鎖骨菩薩」,見唐朝、李復言.《續玄怪錄.卷五》.延州婦人:
昔延州有婦人,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暱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於道左。
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讚歎。數日,人見謂曰:
「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於此。和尚何敬耶?」
僧曰:
「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捨,世俗之慾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聖者云耳。不信,即啟以驗之。」
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
註:「明眸善睇」,參考成語「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註:「傾害」,坑害、陷害。
註x2:煢煢,形容憂思的樣子,孤獨無依的樣子。
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後多指幼弱的女兒。
註:「亥,二首六身」,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的隱語,謂七十三歲。見《春秋左傳.襄公.襄公三十年》:(三十年)三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註:「白首聽經」,參考成語「白首窮經」,雖然年老,仍不斷的研讀經籍。
註:「孟懿」,即孟母。見《韓詩外傳.卷九》: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諠也,呼而問之曰:
「何為中止?」
對曰:
「有所失復得。」
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諠矣。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
「東家殺豚,何為?」
母曰:
「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
「吾懷妊是子,席不止,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詩》曰:「宜爾子孫繩繩兮。」
言賢母使子賢也。
註:「彭生」,見《小小說 – 替死鬼變豬報仇》。
註:「有情」,摘自《維基百科.佛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佛性 》:
漢傳佛教中,一派認為,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草木等無情之物則無佛性。另一派認為,佛性遍及一切,草木也有佛性,天台宗荊溪湛然有無情有性的說法。
註:「棒喝」,佛教用語。禪師啟發弟子開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於當下開悟。
註:「馬齒」,馬的牙齒。 由於馬的牙齒隨年齡而添換,所以看馬齒便可知道馬的年齡,故常以為謙詞,借指自己的年齡。
註:「內視」,原指內觀,即自我反省、檢查。亦指道家的養生、修煉內丹的方式之一,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 此處則借指夫妻恩愛之事。
註:見《小小說 – 薛懷義〈上〉造假拍馬兼斂財、小小說 – 薛懷義〈下〉非理之事豈佛意、小小說 – 薛懷義:出入宮闈如家常》。
註:「艾豭婁豬」,「婁豬」意指母豬,一説謂婁豬為「求牡之豬」。「豭」,音「佳」,公豬。「艾豭」,指老公豬。「婁豬艾豭」借指面首或漁色之徒。見《左傳·定公十四年》:
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
杜預注:「婁豬,求子豬,以喻南子。艾瑕喻宋朝。」
南子,衞靈公妃,淫亂,故以喻之。
註:「佛郎、梵嫂」,「梵嫂」,指僧侶所娶之妻。「佛郎」,詞意待查,對照「梵嫂」,大概是類似「火居道士」,指有家室的僧人。
註:「股肱」,「股」,大腿骨;「肱」,上臂骨。 「股肱」比喻左右輔助的人。
註:「綺羅叢」,富貴者叢集之處。亦指繁華浮豔的生活環境。
----- 待續 -----
改編自 《夜雨秋燈續錄》
原文:
《夜雨秋燈續錄》.卷六.亥氏夫人
山僧名盧伽楠者,黔人也。
……
視屋宇甚華麗,至中堂,一美婦人年約三十餘,半老佳人,畫頰纖娥,巧笑多態,袍服炫爛,珠翠盈顛,高坐綉床,閉目數息。兩旁侍婢皆曼麗夭冶,裙下蓮鉤咸瘦小,著紅綾舄,不加繡紋,亦無雜色,望之如無數紅菱貼地也。婢叱僧跪,因稽首自陳失路狀。婦曰:
「善哉!阿師到此,其黃金瑣骨菩薩後身耶?宜敬禮之。奈何使作階下虜?婢子無狀,乞恕!乞恕!」
叱令扶起,延之上坐。約略傾談,即命張筵。已而,晝燭爛、綺筵開,旨酒盈樽,水陸雜進。婦豐肌多腴,明眸善睇,自陳為:
「亥氏,黑面郎君,以功封大闌王。妾是其糟糠婦。王為仇家傾害,執於牢而斬之。煢煢弱息,攜諸女遁跡於此。」
僧云:
「亥氏之族向未之聞,然則異姓與?」
婦云:
「妾家鼻祖,二首六身,載在史冊。遼東家世,白首聽經,頗知內典。玄奘之徙亦支族之長也。他如孟懿借吾錫嘉名、彭生幻吾成冤魄,阿師未之聞乎?如能有情,請以棒喝示,女弟子當結杵臼緣。」
僧乃敷陳「阿難入婬室,遇摩登女,幾壞道體」故事,極盡形容,詞詭而褻。婦把酒傾聽,杏眼微餳,頰上紅潮,已帶春意。笑云:
「老婦馬齒稍長,然內視之術未嘗不工。妾願效則天,阿僧能作懷義否?幸家無室老,人是寡妻,量不致有艾豭婁豬之誚。」
僧喜極欲狂,云:
「蒙夫人收錄,以某為佛郎用。敢以夫人為梵嫂,願竭股肱、結聖胎、傳佛種,恐一入綺羅叢,紫霞杵不為我有矣。」
少頃筵撒,攜手入幃,顛倒狂蕩。僧笑云:
「方外縱送,較藁砧狎昵何如?」
婦笑云:
「先王肥重,祿山之流,較阿師當有仙凡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