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分析:真正的貝多芬第九號繼任者?(Brahms: Symphony No. 3 analysis)
2025/03/27 11:17
瀏覽1,225
迴響4
推薦76
引用0



VEB Breitkopf & Härtel音樂出版社的總譜,上面有"為大管弦樂團"的字樣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完成於1883年,他剛好五十歲時,上距第二號交響曲已有六年,首演的指揮漢斯‧李希特(也是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的首演者),稱之為布拉姆斯的”英雄交響曲”。的確,這首交響曲開始的大跳音程大膽而豪邁,具有進行曲的節奏,還有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相似的音型,作曲地點大多在德國著名溫泉地威斯巴登(Wiesbaden)。

不過這並未使曲子的規模擴大,反而演奏時間是四首中最短的,而且常出現主要動機(升高小三度),以統一全曲,但第四樂章剛開始出現的前三個樂章的要素,可能是模仿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寫法,則很少人注意,以下是由拉圖指揮柏林愛樂的著名版本。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6/4拍子,由長笛&雙簧管的F音開始,並接到減七和弦的降A音(0:11),小號仍高聲吹出F音,隨後降A音就還原為A音,成為和諧的F大調和弦,定音鼓也打出明確的F音(0:14),到此成為F-降A(升小三度)-F的結構,這樣的模式在此樂章屢見不鮮,據說是表示布拉姆斯的座右銘:自由但喜悅(Frei aber froh),這就是曲子的主要動機

節奏是長-短-長-短-長-短,這就是第一主題的下降音階,然後降A音又出現在低音,突然暗淡,變為f小調(0:17)。

隨後又轉到了c小調(0:23),豎笛則吹出了主音c-降e-主音的旋律,與主要動機結構一樣,長笛順勢到下屬音F-降A-F音(又是主要動機,0:28),轉回了剛開頭,然後繼續加壓(0:31),弦樂放棄抵抗,直到主和弦才鬆一口氣(0:43)。

隨後在6/4拍子的進行曲節奏上,小提琴拉出往上的音階(0:54),確實有點像貝多芬第三號英雄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在回到主要動機結構F-降A-F時(0:57),又重複了一遍,順勢到A大調。

第二主題由此調開始(1:38),拍子是更奇怪的9/4拍,豎笛把重音置於第四拍與第七拍,相當規律,剛開始上升的”仰望音型”,平衡了第一主題的男性陽剛感,此音型在其後樂章也常聽到,具有安慰性:

在由雙簧管與長笛接續後,就引伸到一個跳躍型的副主題(2:09),重音一樣是在第四拍與第七拍。當轉回6/4拍時,又出現了與主要動機相同的音型,只是這次是A-C-A(雙簧管,2:30),強烈暗示將回到剛開頭,而這次把前面類似貝多芬的上升音階,全變了下降音階,有相當對稱感,也有回到下降音階的第一主題意義,並以此主題結束呈示部(3:21),隨後就再反覆一次(3:26),好像再給一次機會一樣大笑...

發展部開始,先把升C音還原,將A大調去除(6:44),在下壓的第一主題,與低音上升的對抗中,進入了掙扎,但高音仍遵循小三度往上進行,再來是第二主題,剛開始是大調(6:51),卻很快被小調掩沒(6:53),小提琴的改變重音讓曲子有種急迫感。

在銳利進行的弦樂中,副主題的跳躍旋律(7:18)想要恢復原來的A大調,在連續下降半音後出現法國號的寬闊旋律(7:36),而且是G-降B的小三度,再度暗示即將要返回曲子的剛開頭,雙簧管又接續到降B-降D-降B(還是主要動機結構,7:59),隨後又接回第一主題,只是從大調又變成暗淡的小調(8:28),好讓呈示部再現時更加輝煌有力(8:58)。

第一主題以原調出現(9:06),前面都差不多,但藉著微妙的旋律變化,先轉到降D大調(9:44),這是滿遠的調性,再半音上升,到了D大調,開展第二主題(10:12),到副主題時又上升一個小三度(10:27,此方法在曲中很多了),到F大調,就這樣回歸原調了,這樣很妙吧?… 尾聲第一主題還在與小調激戰,並進行下壓,但弦樂本身產生上升音階反抗(11:54)~直到第一主題以堅定的下壓型出現,定音鼓隨後打出F音(12:11),意圖回到主調,再一次就穩了下來,最後又以琶音向上(13:10),帶來希望,還是以第一主題安詳的結束(漸弱),類似他的第一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行板是安穩的4/4拍子,C大調(13:56),A-B-A的三段式。由剛剛的F大調轉來十分順暢(C為F的屬調),豎笛&低音管的組合相當和諧,但也有點孤獨的味道,這就是主要主題



結束後由長笛接應,弦樂回答(14:09),這種模式維持滿久,直到雙簧管把主要主題變奏(15:25),才變得熱鬧起來,剛開始正是熟悉的”仰望音型”,兩支雙簧管以相反的琶音音型互相應答。

然後小提琴演奏更高音域(註明要強音),並轉到屬調D大調(15:39),這次是與大提琴相互呼應,但還有其他調性干擾,雖然速度已減慢。又是豎笛與低音管(16:33)。

第二主題現身(17:15),進入山谷間互相應答的寂靜(17:36),景色也變得模糊...此時小提琴展開主要主題更細緻的變奏(18:06),注意向下的的四度+上升三度(18:18),是非常美麗的旋律,不只小提琴奏出(第一與第二小提琴聲部相隔八度齊奏,浪漫優美),其實大提琴早已領先一步奏出了。。

同樣的情況又出現(18:30),形成非常綿密的結構,主要主題就在此回歸(18:37),最有趣的是以主調C大調結束,很突兀但乾脆的轉調(19:06)。不過弦樂仍以琶音音型懷疑,管樂則很篤定,弦樂終於與之和諧的在一起,舒適如騰雲駕霧,將此主題整個拉長,並將之前的四度+上升三度,變為四度+上升四度(21:18),更加開闊。然後又是山谷間互相呼應 (21:34),但主要主題又出現了(22:06),將之截斷,樂章最後同樣以上升的琶音結束。



很喜歡的版本: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

第三樂章我從以前就非常喜歡,也是A-B-A的三段式,好像聽到布拉姆斯這老男人的心事,他的憂鬱與多情,藉著音樂表達出來。A段開始就是上升的"仰望音型",但帶來的不是寬慰,而像是無語望著天空,由大提琴演奏特別感人。

這主旋律感人不說(注意撐住淚水的經過音,23:19),伴奏的第一&第二小提琴,在三拍子中互相呼應,更加深情,而中提琴比大提琴的旋律早出來一步(23:18),則有種回音效果,後面更用了纏綿的五連音(23:40)。此段由小提琴接續後,大提琴奏出下降音階(23:46),讓聲部更交織複雜外,也加深了悲情的味道。

然後將降E音還原(24:14),出現了稍微看到光明的C大調,大提琴奏出重覆的旋律,並由小提琴模仿(24:19),到了第一拍充滿經過音的段落,這一樣是強忍著淚水的感覺,為前面的延伸,低音提琴則提供和聲支撐,像是在默默安慰,也是此樂章我最愛的段落(24:23):
這旋律在更高音上被強調,還加了豎笛的裝飾,讓整個樂團共同奏出。

B段剛開始也是c小調(25:21),改變重音的管樂的旋律帶來一種點描的效果,但升小二度(半音)一直滿壓抑,又想要突破,接到安靜的弦樂段落(25:53),有種怪異感…點描式的音型又回來,豎笛吹出仰望的上升音型(26:56)。

然而寂蓼的A段又重複,這次由獨奏法國號開始(27:15),真是別出心裁,曲子變成好像孤獨的號手在傾訴(27:15),除了樂器不同,其他與前面大致一樣,第二段好像又要開始(29:20),就突然結束這帶著悲壯的樂章。

第四樂章不長,2/2拍子,快板,顯得有些匆忙,而且剛開始還有些曖昧(30:02),像是上個樂章的c小調,又像是f小調,但這都不打緊~因為是為了返回到整首交響曲的開頭而設計的,而且是個平靜的大調結尾,與前兩首交響曲的隆重激昂不同,在布拉姆斯來說算是首次。

剛開始的第一主題注意有f-降a這兩個音(30:02),與第一樂章的開頭相同,也是伏筆:



還有標明”輕巧的”(legg.)中提琴與大提琴短促向上琶音音階(30:17),也很重要,讓樂曲有種溫柔醞釀,與神秘氣氛,也不要忘了這是第一樂章結尾常出現的,也強烈暗示會返回到此。接下來的小心推進有沒覺得耳熟?

我以為這是第二樂章中段(16:37)的翻版,至此,第一與第二樂章都有了回歸。

在管弦樂總奏時(30:53),恢復了第一樂章那種大幅度跳躍音程,只是這次是往上而不是往下,節奏也是短-長-短-長-短-長,與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相反…而其中間的五度往上+二度往下,是第三樂章B段(25:53)的翻版,那時是如此安靜,現在變的咄咄逼人與悲劇性,反映出其減七和弦性格,並刻意減省五度音,造成一種空虛感,是好聽之處~到此三個樂章的回顧都到齊了,這當然是對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最後樂章的某種模仿,也是傳承。

然後出來的第二主題(31:28),是由大提琴與法國號奏出來明朗G大調旋律,好像從剛剛的進逼中逃了出來一樣,經過前三樂章的陰影,這裡應該大鳴大放才是!但在小三度的降B音碰到阻礙(32:09),只能繼續掙扎,沒法到輝煌的結果,形成全樂章的關鍵。

雖然很快就轉回B音,但已走調,又轉回了開頭的曖昧情境(32:50)…此時出現了重要的f-降a音(33:05),讓人想到第一樂章主要動機,三支長號回應著木管樂,相當肅穆,並與第一主題混合(34:32),發展部就這樣開始,然後在這樣的混戰中,漸漸匯集到C音,第二主題再現(35:05),以此音為屬音,輕鬆轉回一樂章的主調F大調。

回到樂章剛開頭後,那熟悉的中提琴與大提琴短促向上音階又回來了(36:52),樂曲又再次充滿溫柔醞釀,與神秘氣氛,原來,這才是真正想要的境界!

在雙簧管又吹出交響曲開頭的主要動機後(37:19),在弦樂的蠕動&穿針引線下,終於導向F大調,解決了交響曲開頭的不和諧,讓曲子完滿結束,我想這是在剛開始就安排好的。

在布拉姆斯的作品中,能這樣微妙的轉折,讓曲子整體從剛開始的戰鬥,走向最後的舒暢,也是少見的,這證明了布拉姆斯並不是要當什麼英雄,他或許只是一位想要享受生活的大師,不過也得歷經奮鬥,第三號交響曲這樣非常個人化的結束,不只是獨創性,也講述了一個很完整美麗的故事。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有誰推薦more
迴響(4) :
4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
2025/04/04 11:45
午安
祝福您健康快樂,心想事成,天天開心,週四順心愉快。

環保阿嬤金鳳姨
3樓. 巴拿巴
2025/03/31 05:16
回應+新的一周愉回應+新的一周愉快!
夏兄平安,

恭喜您又有新的大作發表!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交響曲
我手邊的版本是朱利尼的版本
這章CD除了這首交響曲之外
還包括海頓變奏曲
跟您文中提到的伯恩斯坦的版本依樣
真巧XD

另外跟您報告一聲
您之前在小弟部落格回應的兩篇文章
小弟都回復了:

[研精心德]哥林多前書第七章(婚姻)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2070001 
[音樂會觀後感]羅明芳獨唱會之古今中文篇(20250226周三)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1952703 

敬祝平安健康
新的一周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主內巴拿八+_+
朱里尼與伯恩斯坦的版本,都是我喜歡的,很巧耶,謝謝巴兄特來告知。 夏爾克2025/04/01 20:43回覆
2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
2025/03/28 15:13
午安
祝福您健康快樂,天天笑口常開, 
環保阿嬤金鳳姨
感謝阿嬤的問候。 夏爾克2025/04/01 20:42回覆
1樓. angie030
2025/03/27 12:35

聆聽音樂旋律彷彿訴說一段經歷,

跟著音樂變化翱翔於想像世界裡。

樂譜寫的很清晰再加上你的解析,

雖然不太懂得其含義但音樂好聽。

你的專業能力與分享興趣有意義,

雖然寫作很花費心力但值得肯定。

感謝~其實我太懶了,這算短文,不用花太多時間,但都是寫的極慢... 夏爾克2025/03/27 17:0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