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特莊園
「巡禮之年」是李斯特所寫的三組鋼琴套曲,大概是從他二十幾歲時寫到六十幾歲,三組的標題是:第一年《瑞士》,第二年《義大利》,第三年。 其中,第一年與第二年大致是在中年以前寫作的,相當抒情,也有很多他去瑞士,義大利等地景物的描寫,但到了第三年,則充滿宗教意味,也帶有些悲觀,甚至預言了後來的印象派音樂,最有名的就是拉威爾的「水之嬉戲」。
演奏鋼琴一直極為成功的李斯特,作曲卻沒法得到廣泛認同,甚至常被批評(蕭邦說他的作品恐怕要被後人丟在字紙簍裡面了),到了1877年,他六十六歲的時候,他在信中寫著:「陷入絕望的悲哀。」在此之前他有在天主教會擔任神職人員,作品已摻進了不少的宗教風味,我們看各曲的標題即知:
1.三鐘經,向守護天使祈禱(Angelus! Priere aux anges gardiens)
2.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一悲歌(Aux cypres de la Villa dEste - Threnodie I)
3.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二悲歌(Aux cypres de la Villa dEste - Threnodie II)
4.艾斯特莊園的噴泉(Les jeux deaux a la Villa dEste)
5.注入淚水-匈牙利風格(Sunt lacrymae rerum)
6.送葬進行曲(Marche funebre)
7.提升你的心到天國(Sursum corda!)
以上是鋼琴家 Jeno Jando的演奏,第一首「三鐘經」,大致上是報告瑪利亞受孕的好消息(她懷的是耶穌),從1877年開始作曲,改訂了四次才完成,1883年出版。基本上是個調性曖昧不明的曲子,是李斯特獻給外孫女的,也就是柯西瑪的女兒。我們知道,柯西瑪(1837-1930)是李斯特的長女,本來嫁給當代的大指揮家畢羅,後來又嫁給華格納,不過這個女兒是指與畢羅的長女達妮耶‧畢羅(1860-1940),李斯特稱此曲為「天使的盛宴」,感謝天主賜給他這位外孫女。
剛開始就是一堆四度的音階,有如鐘聲,調性不明,後來才轉為明確的E大調(0:40),像是聖歌那樣的吟唱,但很快又陷入五里霧中,這旋律做了多次的轉調,又以屬和弦開始回到本調(3:55),聖歌達到高潮,卻轉到有點怪的升F大調,和弦也作了平移,到了第六級突然停止,這裡的和弦也多數是四度關係,所以聽來並非是很和諧的...
然後開頭的音樂又出現(5:10),最後在聖歌的前半調旋律中安靜結束(6:51)。
第二首「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一悲歌)」與第三首「艾斯特莊園的柏樹(第二悲歌)」,都是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寫情的音樂。所謂的艾斯特莊園,是李斯特於1869年-1885年定期過冬的地方,這裡有許多噴泉,包括風琴噴泉,龍之噴泉,到現在仍然有名。他曾寫道:「在柏樹之下,所有思緒都被這個古老的樹幹所佔據,我聽到枝頭,因為撐住這些茂密的葉子而哭著吟唱,我把這些寫在樂譜上。」這種感觸是超現實的,但他也認為這首悲歌是「為悲傷欲絕之人的曙光」。
剛開始也是向前面那首一樣以四度音程開始(7:06),連用的旋律都差不多,也像鐘聲,但是在低音域,右手也是彈出低音的旋律(7:13),這是主要的動機,不過調性可聽出是g小調,又轉到高音(8:05),這旋律的形態被稱為是「十字架主題」,如同聖歌,然後是如水波般,伴奏總算由四度變成較和諧三度的段落(8:52),經過掙扎後,還是回到剛開始的低音四度音程與主要動機(9:59),後來此旋律經過多情的推衍,最後卻消失在一堆半音進行中,最後勉強以G大調結束,似乎就是所謂的「曙光」。
第三首也是帶有憂鬱的動機(13:24),我覺得是與b小調奏鳴曲的動機相似,有人也說是來自於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調性一樣曖昧,還出現很遲疑的二度和絃(14:27),直到後來才固定為降B大調(15:23),氣氛像是凱歌,用了三個八度的同音齊奏,卻覺得有些單調,憂鬱的動機又出現(15:47),隨後轉到升F大調,成為琶音的美麗旋律,在前面的許多四度音樂後,出現這樣的三度實在讓人覺得很舒服,讓原來憂鬱的動機出現時(17:01),也可人多了,然後轉到A大調,再把剛剛的美麗旋律重複一次,憂鬱的動機又出現(18:19),再來的美麗旋律回到E大調(21:08),低音部分出現憂鬱動機,好像都淨化一樣,最後又以此動機結束(22:30),看來沒有改變,但至少沒那麼憂鬱了,難道只是枉然...?
第四首「艾斯特莊園的噴泉」開始就是如噴泉一樣的琶音音階(22:43),與前面許多不和諧和聲啦,四度音程等有很大不同,讓人覺得清新涼爽撲面而來,演奏效果相當亮麗。雖然是一大堆黑鍵的升F大調,鋼琴家周善祥說李斯特在音樂史的地位與巴哈相似,這裡我不禁想到巴哈的前奏曲與賦格BWV543的開始段落。
然後帶五聲音階特色的主旋律才在低音出現,這其實是有點可愛,甚至可憐的水滴樣態,並出現升F大調的主和弦(23:58),和聲也用了半音下降,相當唯美,然後這主題進行幾個變奏,上面是許多高音的十六分,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音型,表現泉水的百態紛呈,無論是灑出或是傾瀉,流動或是積累,後來轉為全黑鍵的升C大調(26:49),這旋律也變奏得更加清澈,還降了個半音轉到更單純的C大調(29:11),樂譜有寫耶穌的話:「我給予的這水,將成為源源不絕的永生之泉」,所以與宗教還是有關的。但最後來是轉回升F大調結束,但...那些有點晦氣的四度和聲又回來了,表明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走入原來的情境中。
第五首「注入淚水-匈牙利風格」,原文Sunt lacrymae rerum大致是指「為世間注入眼淚」,1872年作曲,原來是為了獻給學生畢羅,如前述是要安慰他的婚變,因為自己女兒柯西瑪背叛了他,也為此向他致歉。曲子使用了匈牙利的調式。剛開始難道就是(30:06)?...這下降音型也是全曲的最重要動機,只是都用低音與前一曲真的差別很大。然後很具匈牙利特色的音階出現了,有升G,升C,降B(也就是升A),升C與降B之間構成的小三度為其特色。
動機再次出現時改變了一些旋律(30:55),並加以展開,但最後似乎落到了低音的地獄中,動機再起時(32:37),更是沒有方向感那樣,直到b小調的段落才比較安穩一點(33:28),不過那動機還是會在低音出現(34:40),隨後將安穩的段落變奏(35:08),但好像遇到噩夢般,動機又出現(35:45),伴隨著匈牙利的調式音階,所以帶有升A音,最後在升降半音的掙扎中,還是收在A大調,在平靜中有著暗潮洶湧。
第六首「送葬進行曲」,是為在墨西哥被處死的馬克西米利安皇帝所寫的,這位皇帝原來是奧地利的親王,其實是被拿破崙三世鼓動去墨西哥登基的,他也有雄心壯志想要建立一個富強的國家,並照顧印地安人的生活,可惜他只是陰謀中的一顆棋子,終被列強放棄,慘遭墨西哥反叛者處死,當時在歐洲大家都滿憐憫他的處境,連布魯克納的少數藏書,也出現了這位皇帝的傳記喔。
這是1867年作的曲子,算是曲集中最早的。 這曲子剛開始又是很不和諧的和絃(37:20),又出現了四度,又是在低音域,然後是一堆半音的上升下降(37:45),調性稀薄,直到高音域旋律的出現(39:53),才稍得到舒緩,終於出現升C大調這樣明確的調性,但和聲仍然稀薄,然後是標明"宣敘調"的段落(40:33),好像是在描述皇帝的不幸:
後來的和聲因為高低音差距大,更加稀薄,到升F大調的段落總算有比較完整的和弦(42:06),總算給了一點希望,但很快就在這調性上結束了。。
第七曲「提升你的心到天國」Sursum corda!是彌撒中教士與會眾的應答,也是全部「巡禮之年」的結束,此時李斯特已極為憂鬱,期盼能讓靈魂皈依上主。由屬音B開始連打(42:57),全曲有很多這樣的連打音型,像聖詠一樣的旋律奏出(43:04),這旋律在低音與高音出現,然後發展,最後到達亮麗的E大調和絃,這正是一種「提升」,也呼應了曲集的第一首,但...低音還是四度旋律,這曲集就在如此頭尾兼顧,卻顧盼過去的情形下結束,也帶了些許的希望與祝福。
說實在,這組曲子除了第四首外,大部分都是調性比較曖昧且不和諧,宗教或朗誦的風格很重,而且用了許多低音域,尤其在演奏震音時,隆隆的聲音像是陰暗的鐘聲,並非是很動聽的音樂,但由此可一窺「李斯特神父」晚年的心境與想法,具有獨特的價值,對後世也多有啟發,雖然是三冊巡禮之年中比較不受歡迎的,但可以思索的地方,想必是更多更廣的,也會越聽越有韻味吧。
這演奏起來真的滿累人的,李斯特是為了表現但丁”神曲”的地獄情景,剛開始就用那麼多魔鬼音程的增四度嗎?而且不止旋律是,連和聲都是,聽了並不很舒服,加上還有半音階下降那樣落入地獄,又起來一些,好像在裡面翻攪,鋼琴家的雙手也必須要彈很多大跳音程,突然跳八度到更高亢的區域更是見怪不怪,難道是想要掙扎跳離?…再來就是如小惡魔般上升,又斜斜掉下去的怪異減七度,真有些風雲變色,波濤洶湧的險峻感。到中間有個連接的段落,出現比較和諧的和聲,要離開地獄了嗎?雖然還是在升F大調這樣特殊的調性,就算離開了地獄,恐怕還是在”獄中”...半音階下降改為動人的抒情,但魔鬼的增四度與小惡魔的減七度仍然存在,那就當作是連結地獄與天堂,等待淨化的”煉獄”吧。
直到顫音響起,下降半音階才被淨化,逐漸轉為比較”正常”的D大調,天堂已來到了嗎?還是帶有些地獄的氣息?最後增四度變為代表"完全"及"神性"的五度,才結束曲子,但那些低音的顫音,似乎還在發抖不止。。這曲子實在有些可怕。
文/夏爾克
- 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戰爭)的故事與想法《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7 analysis 》
- 蕭斯塔科維契:最後的第十五號交響曲分析(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5 in A major)
- 布魯赫: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欣賞&神劇《摩西》的故事(Bruch Violin Concerto &Moses)
-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之謎題與試答(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analysis)
-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第15號,OP.132探索-紀念第九號交響曲完成兩百周年(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analysis)
- 《絲綢之路》心得:新的世界史(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 11樓.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2021/03/06 11:46我來拜個晚年,祝福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生活多彩多姿!
微笑天使,傳遞滿滿的愛和祝福給您!☺️
我寫了一篇新文章,誠懇邀請您來賞文,謝謝!
願上帝賜福您!♥️謝謝天使的祝福,前陣子突然寫不出東西來,也忙著工作,現在希望可以恢復正常,也祝您平安快樂,晚點我在過去您那賞文喔。 夏爾克 於 2021/03/24 12:13回覆 - 10樓. lillian2021/02/10 17:37拜早年.....
在聽Armida~~
尤其喜歡 ATTO 2.....
謝謝夏老師當初的推薦
特來拜早年
祝福闔家春節平安喜樂!謝謝Lillian的祝福,我最近也有聽Armida,真的第二幕很抒情很好聽,抱歉前陣子忙又沒靈感寫文,最近才開始比較有時間。 夏爾克 於 2021/03/24 12:16回覆 - 9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1/02/07 22:50晚安
阿彌陀佛...祝福您財源滾滾 諸事吉祥謝謝阿嬤的祝福! 夏爾克 於 2021/03/24 12:16回覆 - 8樓. 雲大少爺2021/02/07 22:24謝謝雲大少爺! 夏爾克 於 2021/03/24 12:16回覆
- 7樓.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2021/01/27 17:58最近幾天,台灣疫情變嚴峻了!
我去大醫院,看醫生,每個人口罩戴緊緊!
您也要小心謹慎喔!
今天晚上,天氣又變冷!要注意保暖喔!
我想,一邊寫講道信息,一邊聽李斯特的古典音樂
應該不錯!
我先去忙了!
願上帝賜福您!平安健康喜樂!♥️
微笑天使,祝福您!🌸💐smileangel午安,謝謝拜訪,最近忙碌沒能上來,希望妳一切順利。 夏爾克 於 2021/02/07 10:56回覆 - 6樓. 四妹2021/01/27 16:55
我對李斯特的印象居然只有他的妹妹頭......
不准笑...
李斯特的妹妹頭?感覺真的有,看來也滿可愛的對吧。 夏爾克 於 2021/02/07 10:54回覆 - 5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21/01/26 20:46
和我們年輕時 熟悉的 作出 "愛之夢" ... ,花花少爺 李斯特不一樣,巡禮之年第三年 作曲風格竟然差這麼多。和我們中國讀書人老了 會接近佛家或老道一樣麼 ? 李斯特也從神職人中 想要探求生死之道 ?
趁著台灣疫情不明 不好出門,我再來聽第二次,就著鋼琴譜, 好像稍稍入門 依稀聽到人間的美好 被傳來重重的喪鐘聲帶往 離世。
謝謝UDN 小金認真介紹,讓我有學習的機會 。
好像在李斯特身上,更可以看到人生的兩面性,李斯特年輕的時候也有關注過宗教,那時可能是花花世界影響了他,但晚年這些不復存在時,宗教就成了他人生的重點,這曲子在現場聽,猶如一場人生的彌撒,舞台好像就是祭壇一般。 夏爾克 於 2021/01/27 09:56回覆 - 4樓. 愛馬2021/01/24 07:06
樓下的意樵可愛的緊,今晚就煮鍋蘭姆酒紅豆湯來喝。
很難想像一生順遂,功成名就,又有許多愛情故事的李斯特,中年之後以宗教爲歸依。
我常想,創作該以作者或觀衆爲中心?説實話,如果創作是爲了宣泄情緒,那麽聽衆爲何要接收創作者的黑暗情緒呢?
這一套曲子裏,我最喜歡艾斯特泉水,有著李斯特的飛揚華麗,令人心曠神怡。
意樵超級可愛,真的。這組作品李斯特似乎是比較沒有為聽眾著想,著重個人的意念,若是要深入研究,還要去推想,遠離了早年中年比較華麗的樂風,只有噴泉那首比較保留。 夏爾克 於 2021/01/24 11:49回覆 - 3樓. 意樵2021/01/22 20:05李斯特巡禮
現在看到李斯特三個字,就想到蘭姆酒紅豆湯~
對不起~
你當我隱形人好了。
為了這個,我趕快再回去看妳去年的文章,原來如此,哈哈歪樓超級歡迎的,妳不是隱形人,是最受歡迎的主角。 夏爾克 於 2021/01/24 11:44回覆 - 2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1/01/22 13:13午安
古典音樂越聽越有韻味阿嬤午安,謝謝來訪喔,周日愉快! 夏爾克 於 2021/01/24 11:4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