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導,新竹一位45歲男性專程上台北找名醫為他植髮,但不幸因麻醉出問題而喪命,全案據說已朝向醫療疏失偵辦當中;格主因為受不了太離譜的報導內容,而忍不住必需嚴厲表達一些看法。
當初的報導一直強調,可能是對藥物Propofol過敏所致,醫師多少也有那種口氣,但表示,除了願意負起道義責任外,他已盡到術前問診的把關,不但秀出他所使用的就是Propofol,也特別提出60mL,是讓他站得住腳的安全劑量,而他所執行的麻醉只是"睡眠"麻醉......。
已有30年麻醉專科醫師經驗的格主聽來,以上是太不專業的發言!
真正死因,當然等驗屍報告出爐就能解明,但格主無法保持沈默,所以提出以下合理的懷疑,相信專業人士都能瞭解。
1.醫師畢竟是麻醉外行人(沒受過專業訓練),卻執行麻醉工作
2.醫師沒有受過ACLS訓練,救命技術不足
3.術中沒有專人監測病人生命徵象,可能有延誤處置,也沒有紀錄
4.醫院急救設備不足
如果硬要說是藥物過敏,必需提出相符的臨床徵兆佐證,相信解剖後應可知道真相;原則上可排除,行內人士沒人相信是過敏!
假設取100多根毛囊要花1-2小時,又假設病人體重有60kg,那60mL的Propofol劑量已是極量或過量,會造成呼吸及循環抑制也不意外。
依據參考書及製藥廠AstraZeneca的仿單,Propofol這個藥是用來做全身麻醉的,因此沒受過全麻之專業訓練醫護人員,本來就不該碰,嚴禁有樣看樣,"Monkey see, monkey do "更是萬萬不可行!
ISMP的Safety Alerts也曾提醒過,安全的三大條件就是:
第一、要懂全身麻醉
第二、要會插管
第三、給藥者與Procedure(檢查或任何介入性治療包括手術)執行者,不可以是同一人。
只有在這種先決條件下,這個很夯的靜脈麻醉藥,才可以開放給麻醉科以外的單位使用,如鏡檢室、急診及放射科。
使用在ICU,已經插管且又已經裝上呼吸器的情形,則可另當別論,但基本上,ICU的staff通常都已通過ACLS的測驗,問題較少。
所以到底誰才夠資格使用Propofol?
雖然各界的看法不一,目前仍有些爭議,但絕對不是「任何醫師」。
至少可以達成的共識就是上述的三個條件,這也是JCI(國際醫院評鑑)要求受評醫院必需做到的一點。
尤其針對由非麻醉科執行的鎮靜工作,院方務必建立制度,規範術前、中、後相關SOP,以保障病人安全。至於病人自己要選擇在沒有制度,或沒有水準的地方接受治療,我們也只能祝福他了。
當然這位不幸的犧牲者,也有可能死於所謂的Propofol灌注症候群(Infusion Syndrome),但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長時間持續點滴,或灌注較大劑量的Propofol,而併發高乳酸血症、橫紋肌融解症,及心臟衰竭的怪病,除了Propofol給藥以外,原因不明,且在心電圖上,會呈現疑似Brugada症候群的變化。
格主在不久前也聽說,中部某醫中心的一位女性住院醫師,在北部接受大腸鏡檢查時,好像也是死於Propofol麻醉。所以期望衛生署,必需更關切Propofol的不當使用問題,千萬不要再說,目前健保允許任何醫師使用此藥,雖然這是事實,但我們誠懇希望聽到的是~"衛生署將會督導醫院,建立制度並稽核使用者的資格,以及診所的急救設備"。
不瞞各位,從衛生單位長官聽說,目前並沒有任何法令規定,診所必需備氧氣。萬一死在一家沒有急救設備的診所,您不會後悔嗎?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嗎?
政府主管機關,如繼續遲遲不建立麻醉藥使用"制度"的話,病人上小醫院接受手術,也只好自求多福,靠運氣啦!保庇.....保庇.....再保庇....還請多唱幾句吧!
<延伸閱讀>
*巨星麥可逝世週年看Propofol給藥安全
- 3樓. 路過的醫師2011/04/16 05:08人命很寶貴!
手術者應該是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而非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吧?
在健保制度 現實收入和衛生署默許下
越來越多非整形專科的醫師投入美容手術行列
一項手術收取愛美者數萬到十幾萬的費用
卻沒有花一點小錢請麻醉科專科醫師來專心麻醉醫療
相信這類不幸案件會越來越多
其他科醫師的整形技術應該和整形外科專科醫師不同吧?
其他科的麻醉技術應該也和麻醉科專科醫師不同吧?!
這個不幸新聞既沒看到整形外科醫學會的呼籲
也沒聽到麻醉醫學會的發聲
唉!
人命很寶貴
醫療糾紛的代價很高啊!
(給版主: 經過留言 如有不妥請幫忙刪文 晚輩謝謝)
感謝您的回應!格主也對相關學術團體保持沉默,不發一言的駝鳥心態,覺得萬分遺憾!醫美科並無真正的專科證照,因此任何醫師只要敢掛牌,都有資格從事,國人似乎還可以接受這種事實,在沒有法源可管的情況下,病人安全將一再被犧牲,是全民的隱憂。 詹廖明義 於 2011/04/16 20:46回覆 - 2樓. 范國棟2011/04/15 09:26關於診間當日手術的鎮靜作業
在近日一件醫美整形的意外中,為了避免陷入狹隘的專業主義論述的泥沼,我們不從只有衛生署認證的整形專科醫師或是麻醉專科醫師才能執行植髮手術或是執行麻醉鎮靜,這樣的論述來評斷該意外。首先,從診間當日手術常使用的意識鎮靜(conscious sedation,在歐美已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用藥來看,我們得先參考藥廠的propofol仿單
以"柏朗"公司的"普洛福"注射液為例(propofol-Lipuro 1%),
其在一般說明項目中載明
該 藥須在醫院或有足設備的治療單位,由受過麻醉或加護照顧訓練的醫師給藥。須持續監測病患的心臟及呼吸功能(例如:ECG,脈博-氧氣測定),且須隨時有維 持呼吸道暢通、人工換氣及其他復甦設備。於手術或診斷過程的鎮靜,propofol-lipuro 1% (10 mg/ml)不應由執行手術或診斷的人給藥。
通常需與補充的止痛劑併用,經由靜脈注射給予propofol-lipuro 1% (10 mg/ml),依病患反應調整個別劑量。
其實,目前國內醫美院所大多使用傳統的靜脈注輸泵浦(syringe pump)注射propofol,再搭配三合一(心跳、血壓和血氧)監測計.
我 要指出的是,這樣的設備並不符合對於不熟悉propofol複雜藥理機制的美國整外醫師,他們大多添購bispectral index (BIS指數,一種鎮靜深度指數)監測器輔助,以判斷接受propofol鎮靜的診間手術病患的意識變化,之後,再調整傳統注射泵浦的propofol給 藥速率[Friedberg BL. Propofol in office-based plastic surgery. Semin Plast Surg. 2007;21(2):129-32.]。
此外,美國的診間整形手術通常有監測/記錄心跳血壓和呼吸速率的專 責醫護人員,以免propofol長期注射造成血壓下降(即使當時病患的呼吸次數和潮氣量仍在安全值邊緣),好讓監測專業人員給予升壓劑或是降低 propofol注射泵浦的給藥速率.因為大多數醫護人員均將血壓量降設定在每五分鐘量測一次,所以有可能在這五分鐘未量測時段出現propofol相對 過量,造成病患血壓下降,乃至休克的悲劇--「休克」絕對不是起因於過敏,但是,「 過敏休克」常被記者或是當事醫師/醫療人員取巧地藉以此掩飾自己的無知或是刻意隱暪的事實.
最後,別以為買了傳統注輸泵浦 就可免除許多人力成本,一是,因為機器會老化,需要經常調校,否則給藥會給出問題(這可沒有藥事補償機制可以減緩肇事醫師的賠償負擔),二是,傳統注輪泵 浦所轉遞的劑量訊息,不是病患的鎮靜深度變化,當沒有鎮靜深度監測儀時(不想花錢或是已有資深的鎮靜高手醫護人員在旁協助),那麼就得低估傳統注輸泵浦的 功能。否則propofol的降壓和呼吸抑制效應(負面效果)會勝過其快速甦醒的好處(只有停藥後)。
范國棟
謝謝您專業的評論!Propofol的安全使用,誠如您我共同指出,是有條件的;但對於不願遵守的人,冒險即是他們的選擇,被控草菅人命也是事實,社會也只能靠譴責,呼籲自保及高額的賠償給他們一些教訓而已。 詹廖明義 於 2011/04/16 21:18回覆 - 1樓. 克禮司2011/04/13 18:38感謝您的解說~
閱讀新聞總是難以明白專業真相,
透過您詳實的講解, 就能比較了解事情的可能性,
以及, 隱藏在這事件後的危險問題;
真希望政府主管機關能聽到您的意見, 積極主動地做些什麼才是~
感謝您的推薦與留言! 詹廖明義 於 2011/04/14 09: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