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讀起來還算輕鬆順暢,主題也算有趣。
怎樣才能讓學習的效率大幅提升,喔,像那些速讀高手那樣。
閱讀時眼球是怎麼移動的,有插圖,一般人的閱讀與高效速讀者的焦點有什麼差異,看圖啊,就很清楚了。
提出一些低效的閱讀與學習習慣,再提出高效作法最為對比。
循序漸進,一個字一個字乖乖的讀下去,認真努力的讀完一遍,完成了閱讀任務,即使好像沒把什麼讀進腦袋,也感覺至少有點進展吧。
傻傻的,努力的閱讀,自我安慰與自我感覺良好我努力讀過了,不能這樣,閱讀不是有讀過去有進度就好,這樣是被動的閱讀。
主動的閱讀才會有學習效果,要提高參與感,停下來思考,時時回頭看忘記的部分,要做整理與反芻,而不是為了讀而讀,有讀就好。
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讀書讀不好,不一定是天份,有時候只是方法不好而已。
這本書也蠻跟得上時代,如何使用AI輔助閱讀學習。
對於學習也提出用目標管理,用SMART(五個英文字首分別是要具體等等)的目標管理法則來做學習目標管理,然後用CAR做為學習的回饋激勵,C是勝任感,A是自主性,R是歸屬感,符合人性本能的激勵機制,只要設計得當就會像亞馬遜飛輪那樣有學習飛輪那樣吧。
聰明的汽車,很好記,基本上也是有點用的框架,不常閱讀這類書或追縱這類新知的話,讀這本書應該會有點收穫吧。
不過坦白說,傻蛋對這本書的評價與印象,也就中規中矩而已吧。
首先是功利了一點。
史丹佛,成為學霸,念書考試考上好學校,這很功利。
這也沒什麼不對的。
只是如果針對學習這個概念來說,這種功利目的性,反而會有種知見障吧。
學習,是要提升自我的。
閱讀與學習是為了考試,取得名利的成果,如考上好學校,考到證照資格等等,只是這樣而已嗎?
更了解自己,從自己過去的經驗獲得反饋,目標是更強大的自己,那些學習素材,不管是書本還是短影音,最終都要和自我建立關聯。
沒有關聯,就沒有意義,不需要記住,也記不住吧。
我們的專注力是有限的,不能發散在無謂的辛苦的重複上頭,要認識自己,有自己清楚的目標方向,然後有策略的聚焦於小範圍的目標,最後將經驗與自我整合起來,我們才能得到有效的成長。
在這個媒體愚民刪民智的年代,學習找到自我,了解自我,並找到像玩遊戲一般練功升級的鍛鍊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強,是很重要的。
不能獨立思考與學習成長,因應環境變化而適應與進化的人,就只是一般般的差不多受欲望牽引被動的思考與行動,這樣的人,是可以用現在的人工智慧輕易的取代。
少了學習與成長的可能性的人,就像NPC一般吧,成本高,沒有價值啊。




